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到2001年,我国民航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面对航班客座利用率普遍下滑的不利局面,为开拓新的航空旅客运输市场,民航总局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国内旅客机票价格可以优惠,各航空公司根据航班航线的实际运营情况,自行确定具体优惠措施的价格管理政策,第一次放松了对国内运输价格的管理。但此后不久,国内航空旅客运输市场却出现了无序的竞争,并进而演变成“机票价格大战”,最终使民航在几十年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全行业的普遍亏损。为制止这种无序竞争,民航总局重新统一了机票的销售价格,出台了被社会称之为…  相似文献   

2.
ACommentonAirlines“FareLimitRegulation”1999年,我国民航最受舆论关注的是行业扭亏和总局于当年2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统一规范国内航空运价。如《索望》新闻周刊在1999年9月对日的评论中指出“限制打折,只能是临时之举,根治亏损更需治本。如果沉溺于‘救火式’的表面措施,不仅无益,而且十分危险。”但最近也有报纸舆论认为统一限价是必要的。对于这些不同的评论和观点,本人不想评判孰是孰非,而只想就民航总局的统一限价及相关问题谈些事实和几点个人的看法。一、统一限价的起因:“票价大战”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国内航空…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支线航空的作用已被大家所认同,但落到实处仍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有利于支线航空发展的政策也始终到不了位。中国的支线航空要发展仅靠几家小的地方航空公司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得到全行业,特别是民航总局的极大支持  相似文献   

4.
民航机票价格在业内外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自从1997年发航总局允许明折明扣,试图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发展潮流的运价体系以来,其过程可谓“大起大落”。“机票打折折了谁?”──这曾引起过业内的热烈讨论。3年多过去了,当发航总局再次在运价机制的灵活性上做试点的时候,一切可谓“旧话重提”。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是“否定之否定”,这一客观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5.
ACommentontheDomesticPassengerTransportMarket1998年过去了,1999年的国内航空客运市场形势依然严竣,不容乐观。若把1998年国内航空客运市场比喻为一场暴风雨的前兆,那么1999年的国内客运市场则要经受暴风雨的洗礼。1998年4月11日民航总局财发用号关于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秩序的文件下发以后,对规范客运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1998年底大部分肮空公司的亏损,sl号文的效力几乎丧失贻尽。航空客运市场为争夺有限的客源,重燃价格战火,面对已成事实的民航亏损的严酷现实,围绕着“票价”是“统”是“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航总局直属航空企业五大集团组建方案浮出水面,民航企业改革重组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紧随其后,上海航空公司等6家地方航空公司联合签署了成立中天航空集团的协议,加之机票公开打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一时间,曾被媒体称作“没有新闻”的民航企业改革新闻频出,倍受关注。 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处于弱势,这首先体现在实力上。即便是联合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拥有的飞机总数也不及发达国家一家大的航空公司多。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外航空公司均视中国航空市场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WTO逼近,我国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民航价格改革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快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刻。民航总局不因1998年的挫折而“杯弓蛇影”,远离井绳,正在研究新的改革方案。业内同行更应该痛定思痛,由国内外航空公司在价格竞争的连年混战中,悟出几分真谛来。改革既要凭“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需要科学的态度,及对产业具体情况与特点的洞察力。航空公司是最早引入计算机管理的产业,机票价格之复杂,几近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令无数行家里手竞折腰。由管制价到市场价的改革过程,孕育着机会,亦隐藏着风险。须广证博议,谋断而行。国内航空运价改革…  相似文献   

8.
每月要闻     
▲自9月1日起,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率先向市场推出了本公司的国内货物指定商品运价,适用范围为7大类,33小类。这是该公司继执行民航总局于今年7月15日公布的国内航空货物公布运价政策后的又一次对货物运价的补充规范。▲9月2日,来自民航各管理局、直属航空公司和部分机场的负责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民航安全保卫工作紧急会议。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在会议上作报告,要求民航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全力以赴作好第四季度安全保卫工作。▲9月3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货运站正式启用。新货运站是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于…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在中国推行已经许多年了,但它对中国航空运输业产生强烈效应可以说是在1998年才得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全行业亏损着实让整个行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其实,暂时的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亏损的局面得不到及时遏制和扭转。为了解中国民航在困难面前如何迎接挑战,记者采访了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先生。中国的航空运输业长期以来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在1995年下半年才开始向日子难过的买方市场转变。买票难的局面转变为卖票难,也就是说民航进人市场,并不是一个突变、而是一个渐变过程。到了1998年,由于其…  相似文献   

10.
每月要闻     
1999年7月1-31日7月1日,《飞行气象情报交换办法》正式实施,作为全国民航气象情报收集、转发中心的民航北京气象中心实现了国内外航空气象情报交换业务平稳过渡。7月1日,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在京会见了台湾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洪彝先生一行,双方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空中直航。7月1日,中国民航总局颁布《关于下发国内航空货物运价的通知》,通知要求:自1999年7月15日起,国内航线实行新的货运价格,各航空公司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国内航线货物运价。与新的价格体系同步,民航总局还将出台相应的航空货运市场规…  相似文献   

11.
PriceManagementImprovement1999年以来,尽管总局采取了控制运力,统一运价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客座率,增加收益,但航空运输企业仍然不能摆脱严峻的生产形势,旅客运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与铁路、公路运输量节节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国民经济发展趋缓、消费需求不足的宏观影响,也有航空公司运力过剩、管理不善的因素。但从民航有关部门的价格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航空运输产品的价格已不能适应目前航空消费市场,成为制约航空运输发展的“瓶颈”。一、航空运价与市场运行之间的矛盾1.航空运价…  相似文献   

12.
1月21日,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空管“政事分开,一体化运行”改革完成后首次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会议总结了去年民航空管工作,提出了未来三年民航空管工作的整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今年空管工作作了部署。民航总局党委书记、代局长李家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民航总局副局长王昌顺和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马健分别在会上讲话,民航总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在会上作空管工作报告,民航总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志对做好空管行业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线旅客运价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本文不介绍繁琐的运价计算规定,着重从实用的角度来谈谈国际航线旅客运价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专门谈国际运价的教科书、业务手册中很少提及。一、暗扣运问题国际航线旅客运价的特点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明暗与多级,都是相对于国内航线旅客运价而言。国内航线旅客运价有公布与折扣运价之分,实际上是海内与海外旅客之分,由民航总局统一制定发布,都是“明”的,即客票上写的票价就是实收票价。国际航线与此略有不同,多数航空公司都有明暗两套价格,即客票上写的票价与实收票价不一样。先说“明…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民航完成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中国民航总局与直属的航空公司、服务保障企业和机场脱钩,实现了政企分开。原来“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区、市)局”三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空中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了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三级管理与运营的体制框架。为加强航空保安工作,组建了空中警察队伍。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民航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航空运价形成机制外在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航空运价的内在因素归结为行业内因素和行业外因素,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航空运价水平的不同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铁路竞争和航空运输成本是影响航空运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航空运输成本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中国民航学院和民航总局财务司共同完成的《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航总局经济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该课题指出,民航体制改革进程中民航总局经济职能转换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引导行业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民航资源。第二阶段要进一步改革民航总局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初步放松航空管制。在第三阶段基本达到放松航空管制,使民航改革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民航运价改革及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同民航总局推出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并将举行听证会。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内航空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考虑到民航票价改革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航空公司、科研教学以及旅游部门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同民航总局推出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并将举行听证会。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内航空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考虑到民航票价改革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航空公司、科研教学以及旅游部门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同民航总局推出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并将举行听证会。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内航空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考虑到民航票价改革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航空公司、科研教学以及旅游部门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同民航总局推出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并将举行听证会。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内航空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管理,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考虑到民航票价改革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航空公司、科研教学以及旅游部门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