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朝 《红旗技术》1999,(3):31-33
本方法用氯化锶做干扰抑制剂,解决了高温合金中对测定镁有影响的共存元素的干扰问题。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高温合金中的微量镁,检出限为0.00003Mg/ml。  相似文献   

2.
寻找新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的替代元素以实现少Re甚至无Re化是当前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扩散系数角度出发寻找具有与Re相当或者更低扩散系数的元素是有效的研究策略之一。在多元合金中,互扩散系数矩阵可全面表征任一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因此,精确测定不同合金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中随成分和温度变化的互扩散系数矩阵是当务之急。首先,概述当前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现状,以及用于多元合金互扩散系数测定的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和新型数值回归方法。由于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效率低,文献中鲜有镍基高温合金三元及更高组元体系互扩散系数矩阵的报道。本研究小组最近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原子移动性概念发展起来的新型数值回归方法,可用于任意组元合金精准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随后以Ni-Al-Ta三元合金γ相为例详细阐述新型数值回归法用于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验证过程。之后,简述本研究小组关于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最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核心三元合金体系Ni-Al-X(X=Rh,Ta,W,Re,Os和Ir)γ及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并对结果可靠性进行了细致的验证。通过对比不同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互扩散系数,初步提出新一代镍基高温合金中Re的可能替代元素及合金成分设计的关键。最后,指出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下一步工作和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变形高温合金中的钛含量。考察了钛的最佳测定条件以及线性浓度范围。在样品测定中对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干扰小、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优点;测定样品钛含量在10-60 mg/L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为97.2%-98.3%(n=6);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变形高温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置换原子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Ni-Al-Ta/Mo合金的层错能.分析了Ni-Al-Ta/Mo合金中各元素浓度及温度对层错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Ta/Mo合金的层错能随Al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中,随Al浓度提高,合金中原子偏聚自由能(ΔGγ→εs)降低,可促进γ′有序相的形成是使合金层错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随Mo/Ta含量的提高,可引起置换原子自由能(ΔGγ→εb)降低,原子偏聚自由能(ΔGγ→εb)升高;随温度提高,Ni-Al-Ta/Mo合金中的置换原子自由能(ΔGγ→εb)增加,表明合金中发生原子置换需要外部供给能量,而引起原子偏聚自由能(ΔGγ→εs)升高,表明高温不利于溶质原子的偏聚.  相似文献   

5.
TiNiPd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与相变滞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在 Ti Ni二元系合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Ti Ni-X三元系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及 Ni Al系高温形状记忆合金。重点研究了 Ti Ni Pd系合金成分、相变温度和相变滞后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 Pd的原子百分数大于3 3 %,相变点的增加尤为显著,Pd的原子百分数提高 1 %,将导致合金的相变温度升高 2 0℃,当 Pd的原子百分数为 4 0 %时,Ms点可达 3 79.8℃。温度滞后ΔT随 Pd含量的增加基本不变,只是在 Pd原子百分数达到4 0 %时ΔT略有增加。相变热ΔH随 Pd含量增大呈线性增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WHG—102A型流动注入氢化物发生器与WFX—1E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合,测定人发中硒(Se)。硒的吸收信号为平台吸收曲线,比用吸收峰所获得的数据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55%Al-Zn合金熔体结构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高温55%Al-Zn合金熔体进行研究,给出熔体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Al-Zn合金熔体的结构因子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加入Zn原子后,熔体中Al原子的分布变化不大,而Zn原子是随机均匀分布的;熔体中Al-Al配位数与Al-Zn配位数之比约为3:1,与熔体中原子含量的比值基本一致。同时研究表明,Al原子周围的第一近邻原子形成的笼体对Al原子运动的阻碍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
少筠 《推进技术》1988,9(2):92-62
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除金属和合金的传统研究外,还含有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带有一层有序原子结构)和金属基与金属间基复合物的研究。在它们中间,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最好的高温性能,而通常应用的高温合金受温度或重量限制。Lewis对铝化铁(FeAl)和铝化镍(NiAl)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近等原子βNiAl具有2980~0F熔点(而常用的高温合金只有2350~0F)、重量轻、抗氧化和合金处理后有强化潜能等优点。它的缺点是室温下延展性差、高温下强度较低。但添加钽后,可以增强NiAl的高温蠕变强度,接近通常高温合金2000~0F时的强度。透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低膨胀高温合金的膨胀系数和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将实验结果与普通的高温合金及低膨胀合金进行了比较。提高低膨胀高温合金的低膨胀特性及使用的最高温度,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合金具有一定的饱和磁化强度,但并非越高越好,同时应尽量减缓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速度,并提高合金的居里点温度。导致合金低膨胀的原因之一是在正常的热膨胀过程中叠加了磁性行为的变化,从而引起负膨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刷涂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高温合金表面的无机涂层,并对基体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应用俄歇能谱仪(AES)、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和高温长时间退火条件下,涂层和高温合金之间元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氧在合金中的分布曲线服从抛物线法则,高温下基体中铬优先氧化,对高温合金基体进行预氧化处理能有效地阻滞高温条件下基体元素铬的贫化。  相似文献   

11.
张玉涛 《红旗技术》1999,(4):26-28,31
研究了酸介质、灰化、原子化湿度和共存元素对以钯镁混合物为基本改进剂测定砷的影响。于193.7nm处,直接测定高温合金中微量的砷。方法特征量为60pg,相对标准偏差为2-10%,回收率为81-103%。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各种主量和微量合金化元素对镍基铸造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合金组分间的适宜比例及适合这些合金的热处理规范,并根据其工作过程中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研制出新型铸造高温合金ЖС6Ф,该合金的综合性能超过了苏联所有的铸造高温合金。  相似文献   

13.
Ni_3Al基合金TLP扩散焊接头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Ni3Al基IC10合金孔P扩散焊后接头性能,以及长时间使用后接头性能的变化,分析认为孔P扩散焊接头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原子进一步扩散,接头性能变得和基体相同.  相似文献   

14.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D70是可热处理强化的耐热铝合金,一般用在高温场合.以2D70铝合金自由锻件为对象,研究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合金的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并观察了合金在这些高温试验条件下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2D70铝合金的耐热性较好,可在150℃长时使用,175℃以下时,合金的性能和组织变化都不明显;高温下合金的断口呈现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5.
溅射沉积高温合金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一种高温合金上以磁控溅射方法沉积制备与基体高温合金成分相同的涂层,并对其抗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结构为微晶柱状晶,具有这种结构的高温合金涂层能大幅度提高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而且在涂层表面形成的氧化物防护膜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6.
镍基超合金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镍基合金是一种最复杂的合金,它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种高温部件,它的相对使用温度在所有普通合金系中是最高的。从高温合金的发展史看,高温合金经历了变形高温合金、普通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单晶高温合金四个阶段。同时,给出了合金设计的发展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杂质在晶界偏聚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了溶质元素与基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以及外层电子数的立方根对溶质元素固溶度的影响,推导出二元合金的固溶度定量方程,提出了多元高温合金固溶极限曲线的预测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计算镍基和钴基三元合金相图的γ/(γ+σ)相界和γ(γ+μ)相界。结果表明,计算的固溶极限曲线与已知相图的固溶极限曲线较吻合,与Md值法计算的相界比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自耗真空熔炼炉制备钴基高温合金铸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研究Ni含量(0%,5%,10%,20%(原子分数))对钴基高温合金组织和晶格错配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Ni含量的合金进行高温压缩实验,研究Ni含量对钴基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γ′相的平均尺寸增加;当Ni含量从0%增加到15%时,合金中强化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当Ni含量增加到20%时,合金中强化相的体积分数稍有减少;Ni含量从0%增加到10%时,γ/γ′两相的晶格错配度降低,Ni含量从10%增加到15%时,γ/γ′两相的晶格错配度略有增加,当Ni含量增加到20%时,γ/γ′两相的晶格错配度又开始降低;Ni含量为5%的合金屈服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GH33高温合金的钻孔改进秦岭电气公司李殿权,梁勇GH33高温合金在航空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差,切削加工中切削力大,切削加工产生的热量高,因而刀具磨损快、寿命短。由于孔加工冷却条件差,切削热不能及时扩散,使钻头处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硬度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变质剂RE及Al5TiB对Mg-8Zn-4Al-0.3Mn(ZA84)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RE的加入降低了合金在低温(〈80℃)时的阻尼性能,但明显提高了合金在高温(≥80℃)时的阻尼性能;而Al5TiB的加入则同时提高了合金室温及高温阻尼性能。经Al5TiB变质的合金在室温时即表现出了Q^-1=0.01的高阻尼。由于高温下合金中相的软化及界面的粘性滑动,ZA84镁合金在高温时存在一个温度内耗峰,加入RE后推迟了合金中温度内耗峰的出现温度。分析认为,加入RE及Al5TiB后合金的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和界面机制。可动位错密度越高,晶粒越细,晶界和相界面越多,阻尼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