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用于地面燃煤差速联合循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钊丽  徐向东  朱为民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53-256,329
提出一种新型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CGCC),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了由航机改型的FT-8燃气轮机。本文通过对燃气轮机系统性能的分析,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全面地分析了燃气轮机在系统中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工作情况,认为FT-8燃气轮机用于CGCC系统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通俗的烧火拨煤以增加燃烧效果的实践经验,在燃煤工业锅炉炉膛内设置不停转动的拨煤耙,使链条炉排上的煤层在燃烧区后部处于扰动、翻卷状态,大大改善煤层的燃烧状况,大大降低煤渣含碳量,明显提高锅炉出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机场工程》2007,(2):F0002-F0002
由空军工程设计局承担设计的大型热力改造项目——空直驻南苑单位燃煤锅炉置换清洁能源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已通过国内多家专业设计院的技术审查,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4.
氢/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旭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02,23(5):398-401
采用隐式上、下三角分解(Lower-Upper Decomposition)的算法,结合对组分连续方程中化学反应源项的点隐式处理,求解了多组分的N-S方程组,得到了二维和三维条件下的超声速掺混及燃烧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与水平喷射氢气及预燃煤油等算例的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垂直喷射氢气的三维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氢气在超声速空气中掺混、燃烧的过程,该程序可进一步用来模拟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复杂流场。  相似文献   

5.
声波飞行时间的准确测量是声学法电站燃煤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的关键。但由于燃煤锅炉的混响环境,使得声波飞行时间的准确测量存在一定困难。针对炉膛混响环境,建立了混响模型,该模型由周期性激励与信道传递函数的卷积构成。利用倒谱分析将各噪声分量变为线性相加关系,实现各信号分量以及信道的分离,排除混响噪声干扰,准确进行时延估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抑制混响影响,提高时延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节煤为目的,根据我国燃煤锻造加热炉的现状,揭示目前我国锻造加热炉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燃烧理论、炉型结构、劣质煤燃烧技术研究和余热利用等问题的分析,还提出了锻造加热炉的技术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7.
飞机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公认对大气造成污染的物质有悬浮微粒、一氧化碳(CO)、未燃尽碳氢化合物(UHC)、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_2)等。 目前,飞机发动机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整个大气污染的影响很小,一般估计在1%~2%。但当其他地面主要大气污染源,如燃煤电厂、汽车、……等,日益受到严格控制,而航空运输业还在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对飞机发动机的排气污染加以控制,上述1%~2%的比例就会增长。  相似文献   

8.
采取恰当的叶顶形状可以提高轴流风机性能。以某两级动叶可调轴流一次风机为对象,采用Fluent模拟了叶顶具有斜槽或阶梯状结构等5种情形下的风机性能,分析了其内流特征、压力分布和损失特征。结果表明:5种叶顶形状均可有效提高风机性能,提升效果依次为逆流向斜槽、双斜槽、上阶梯叶顶和下阶梯叶顶,而顺流向斜槽仅在小流量下提升性能明显;改进后的叶顶形状均使泄漏流场更加复杂,泄漏涡分布区域及强度明显增大,叶顶间隙内涡量值显著提高,由此降低了叶顶间隙内轴向速度和泄漏流量;其中,逆流向斜槽改善风机性能最为突出,在设计流量下,全压和效率分别提高4.68%和0.94%;考虑到当前燃煤机组低排放改造后增大的烟风阻力和风量需求,逆流向斜槽叶顶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聚酰亚胺是一种耐热性极好的聚合物,耐辐射、耐腐蚀、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突出,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等领域。聚酰亚胺泡沫塑料不仅保持了其耐温、阻燃的性能,还具有突出的透波性能,且质量轻、柔性好、使用方便,可用于飞机、舰船、汽车等的生产,作为隔热、隔声、阻燃材料,尤其是在军事设施中取代聚氨酯泡沫和岩棉,不仅可减轻装备质量,还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月4日,民航总局在京召开了纪念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55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原中顾委委员、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杨国庆、李军、王昌顺,纪委书记严智泽,胡逸洲、陆元斌、陈耀寰、周炳等“两行”起义人员代表和总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纪念座谈会。杨国庆主持座谈会。高宏峰代表民航总局党委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向出席座谈会的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向罗青长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新中国民航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金属素灯作为加热热源切削GH135等难加工材料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改善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辐射能量传递的分析及有效的能量公式。同时指出该方法投产少,使用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自动变桨距螺旋桨电推进系统的整体效率,引入最优功率控制规律:自动变桨距螺旋桨电推进系统可根据飞行工况和推力需求,同时调节桨距角和螺旋桨转速两个变量,最终获得一组桨距角和螺旋桨转速的组合,使得推进系统在满足推力需求的情况下实现最小的功率消耗,最终达成飞行任务剖面内最小能耗控制的目标。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同一电推进系统,分别采用最优功率控制规律和恒速控制规律完成相同的飞行任务剖面,获得了两种控制规律下的螺旋桨推进效率、电动机效率、电推进系统总效率和电推进系统能耗数据。结果证明:相较于恒速控制规律,最优功率控制规律能够有效的提升电推进系统效率并降低能耗,完成相同飞行任务剖面的能耗降低6.3%左右。  相似文献   

13.
就电动汽车能量回馈制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恒转矩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的基本原理,对不同的回馈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了一个三维模糊控制器,再以该控制器为核心,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了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控制策略对电机制动转矩以及能量回收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我校供热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锅炉热效率及能耗监控方面的不足,并针对锅炉热效率提高和二次网循环泵变频调节进行了节能分析计算;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循环泵设备配置及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技术指标量化考核和能耗监测,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实现供热系统的科学化、集约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用能的多电飞机能量利用率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玉雪  宋笔锋  裴扬 《航空学报》2014,35(5):1276-1283
为了分析复杂多电飞机系统的能量使用情况,将模块化系统建模与可用能分析方法相结合构造出一种能量利用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将多电飞机系统分成动力、电力、液压、机体、防冰除冰、环境控制和座舱等子系统,在完整巡航任务剖面内计算各子系统可用能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分析相同飞行状态下不同子系统以及相同子系统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能量利用率。所采用的燃料可用能计算公式不仅考虑了化学能还考虑了燃烧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电飞机中可用能损失主要发生在发动机中,液压作动系统紧随其次;防冰除冰单元在飞机盘旋阶段的可用能效率较低,在起飞着陆阶段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工作油液中的固体颗粒、水、气、氯污染物的特征及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多年污染控制实践,以及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污染物的控制方法及测试技术,提出了全面污染控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污染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交通污染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交通的负外部效应。为实现对城市交通污染的有效治理,对治理城市交通污染的环境管理手段作了比较与创新,得出短期内应是管制手段与征收污染税结合使用,许可证交易可作为未来的管理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金长江  洪冠新  韩潮 《航空学报》1996,17(Z1):53-55
飞机穿越高烟囱排放的高速热气流,尤其是在起飞和进场着陆阶段,烟气流场将影响飞机的航迹保持,造成颠簸,或影响乘座舒适性。用数值仿真方法论证飞机在正常飞行和非正常飞行、开环操纵和闭环操纵、有风和静风情况下,穿越烟气流场的运动特性。实践证明论证结论与飞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游梁抽油机的负载特性,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SRM)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特点和优势,并分析探讨了SRM的控制结构及应用于抽油机系统的控制策略。基于模拟抽油机负荷特性建立的SRM试验平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RM应用于抽油机有很高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SRM本身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灵活、调速性能好、运行效率高、温升低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抽油机系统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能提高整个抽油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应用于新疆油田采油厂现场的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20.
New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and hydrogen energy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which could be formed as the hybrid power sources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miniaturization, lightweigh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 for UAV. Hybrid electrical propul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UAV and it further enforces this trend for the evolution to the Hybrid-Powered System(HPS). In order to realize long endurance flight mission and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UAV, many researching works are focused on the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EMS) of the HPS with digital simulation, ground demonstration platforms and a few flight tests for the UAV in recent years.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in which off-line or on-line control algorithms acted as the core part, could optimize dynamic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further and direc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fuel economy of hybrid-powered system onboard.In order to give the guideline for this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UAV,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topic highlighting energy optim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UAV.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new energy sources applied in UAV are summarized firstly, and the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for hybrid power systems in UAV are presented.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ergy sources and configuration of energy system,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or the state of art of EMS are presented, and the various levels of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of EMS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real time, computational burden and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trol and operational modes of UAV. Finally, the tendency and challenges of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applied to the UAV have been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