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对影响超紧凑进气道流动控制效果的五个因素进行数值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涡流发生器代替真实物理叶片进行流场求解,分析了27个影响因素组合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的效果,从中找出各影响因素变量对进气道总压恢复、流场畸变不同影响,应用响应曲面法给出最佳影响因素组合,为超紧凑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对影响超紧凑进气道流动控制效果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源项模型代替真实物理叶片进行流场求解,分析了27组涡流发生器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的效果,从中找出各影响因素变量对进气道总压恢复、流场畸变不同影响,应用响应曲面法给出最佳影响因素组合,为超紧凑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超二元曲面压缩进气道前缘激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雄  李大进  朱守梅  满延进 《推进技术》2013,34(9):1153-1157
不同的二元进气道前缘激波压缩方式直接影响进气道性能参数,尤其是流量系数。详细分析研究了两种类型的高超二元曲面压缩进气道前缘激波随攻角和来流马赫数变化的特性。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楔加等熵压缩的二元曲面进气道,在给定的初始楔角下,随着进气道攻角的增大前缘激波与压缩面之间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前缘激波与压缩面之间的夹角减小;而对于等压力梯度分布控制的弯曲激波压缩二元曲面进气道,随着进气道攻角或来流马赫数的增加,前缘激波与压缩面间的夹角都增大。通过理论和计算分析表明,是斜激波与马赫波不同的相交模式造成了两种曲面压缩进气道的前缘激波随进气道攻角和来流马赫数变化的特性不同。   相似文献   

4.
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遗传算法,建立了一种高超声速曲面压缩进气道的反设计方法。根据压力分布反设计了压缩型面。结果表明,该曲面压力分布与目标压力分布符合良好,从而验证了反设计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此反设计方法,设计了某高超声速曲面压缩进气道,并和等熵压缩二维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其它性能参数几乎相等情况下,曲面压缩进气道总压恢复较等熵压缩基准进气道提高9.7%,长度缩短5.6%。吞入23mm前体附面层后,基准进气道不起动,而曲面压缩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仅下降5.4%,表现出良好的吞附面层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志光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176-2182
为进一步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性能,提出了变侧压角与变后掠角+变侧压角两种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设计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其Ma=6,Ma=4下的流场结构及总体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常规平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采用变后掠角+变侧压角设计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具有前掠与后掠两种进气道的优点,能显著提高进气道高低马赫数下的性能.计算发现,Ma=6设计点下,变后掠角+变侧压角曲面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常规进气道提高4.1%,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3%;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提高6.3%,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4%.   相似文献   

6.
连续伴随方法在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伴随方法,开展在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进气道构型采用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曲面压缩进气道,运用自由曲面变形FFD方法对进气道外压缩面参数化控制,在黏性情况下基于连续伴随方法以进气道流量为目标开展优化研究。采用三套网格研究外压缩面壁面灵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壁面灵敏度对边界层网格依赖性较强;通过有限差分法对连续伴随方法得到的目标函数梯度进行验证。基于以上方法和结论,采用拟牛顿BFGS方法以进气道流量为目标函数对外压缩面优化,优化后唇口处入射激波实现封口,外压缩面最大法向位移为5.6mm,进气道流量提高6.3%,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优化结果表明,伴随方法可有效应用于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我厂某产品进气道内形辅助设计工作的小结。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开展这项工作尚在开始阶段。进气道截面积变化规律直接影响进气道的品质,手工绘图调整面积,不但费时而且不易调好,面积测量也不准确,我们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理论面积律曲线调整面积,并使纵向母线达到光顺。试算效果良好。已用于新产品研制。鉴于我厂无图象仪显示设备,因此我们在曲面造型上采用母线法,框切面保持原有的多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性能,提出了变侧压角与变后掠角+变侧压角两种新型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设计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其M6、M4下的流场结构及总体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常规平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面压缩的进气道;采用变后掠角+变侧压角设计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具有前掠与后掠两种进气道的优点,能显著提高进气道高低马赫数下的性能。计算发现,马赫6设计点下,变后掠角+变侧压角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常规进气道提高4.1%,总压恢复提高5.3%,二者之和为9.4%;马赫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提高6.3%,总压恢复提高5.4%,二者之和为11.7%。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线追踪的飞行器乘波前体设计和发动机进气道设计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一直是个难点。为了提高前体进气道整体的总压恢复和流量捕获性能,在前期飞行器乘波前体设计和进气道压缩面流线追踪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整个基准流场分为激波压缩流场和等熵压缩流场,顺序组合,从前体激波、外压缩面到进气道内压缩面、反射激波直到喉道进行无缝连续地流线追踪,实现了全流面乘波前体进气道设计。横向三维曲面生成采用类似密切方法进行控制以实现全流面设计;纵向基准流场的构建由交叉推进特征线方法生成的激波压缩流场和反向Prandtl-Meyer流动生成的等熵压缩流场组合而成,只需输入前缘激波形状与进气道喉道出口约束;所有的控制曲线采用一种四次样条曲线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统一的基于内、外锥基准流场的前体进气道设计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可广泛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内外流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展向截断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气动布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所设计的展向截断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其特点是采用曲面乘波压缩前体,前体进气道压缩面基准流场由等熵压缩波轴对称流场组成,三维乘波面采用密切曲锥方法由前缘线各点流线跟踪拟合构成流面.乘波面根据飞行器和发动机的宽度要求进行了截断.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几何收缩比的四波系压缩进气道相比,在马赫数为4.5时,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流量系数提高12%,总压恢复系数提高39%;在马赫数为6时,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流量系数提高4%,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0%.超然冲压发动机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压缩通道/隔离段曲面构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压缩通道及隔离段设计,提出了进气道下壁弧形曲面构型方案。在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平面构型进气道基础上,通过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半径的弧形过渡曲面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弧形曲面过渡可以削弱平面构型方案对气流不必要的膨胀,减小隔离段进口处上侧壁面高压,改善隔离段进口气流均匀性。新构型有助于降低起动马赫数,且弧形过渡半径越大,收缩比越大,降低的程度越明显;还可以大大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无须最后一道内压激波打在下壁面肩点上即可获得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S形进气道中心线方程构造及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拓展s形进气道中心线的选择范围,根据S形进气道的几何边界条件,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形式的中心线造型方法。依据不同的中心线拐点位置,采用该方法构造九条有代表性的中心线方程,并建立相应的s形进气道的几何造型。通过对不同几何造型进气道的三维N—s方程数值计算,得到s形进气道的总压恢复和DC10等性能指标,并通过分析发现S形进气道中心线拐点位置对这些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心线拐点位置向后移动,总压恢复系数得到提高,但出口不均匀程度变坏。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弯曲激波压缩侧压式进气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壁面马赫数呈线性分布的曲面压缩系统改进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的顶板,得到弯曲激波压缩侧压式进气道,并与参考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状态无黏时曲面压缩顶板壁面马赫数分布与给定的马赫数分布基本一致,并且有黏时其壁面压力分布也与二维曲面的基本相同;同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相比,顶板采用曲面压缩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壁面压力分布,使其末端压力梯度变化平缓;并且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也得到有效地改善,特别是来流马赫数为4时,其流量系数提高6.0%、达到0.79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9%;来流马赫数为5时,其流量系数提高5.2%、达到0.90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3.2%.随着攻角增大,该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增强、隔离段出口截面流场畸变减小,但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剧烈.   相似文献   

14.
高超声速二元变几何进气道气动方案设计与调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宽马赫数大攻角工作要求,研究了转动唇口变几何进气道调节方案,给出了一种高性能变几何原型进气道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变几何进气道各工况下的调节规律及性能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用特殊曲面唇口设计的变几何进气道宽马赫数范围内流场结构较好,总体性能优越;以马赫数Ma=6.0为设计点的原型进气道采用转动唇口方案无需附面层抽吸即可在唇口开启过程中实现接力点自起动,且最低自起动马赫数降至Ma=3.5;低马赫数大攻角状态下,通过转动唇口合理控制喉部平均马赫数范围可保证进气道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汽车车身复杂外形设计的实际,运用重节点型B样条曲线曲面理论,研究了汽车车身局部复杂曲面的造型方法,阐述了汽车车身局部复杂曲面造型的具体计算方法,为汽车车身复杂曲面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Trimmed NURBS曲面造型方法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曲面造型发展至NURBS方法的特点.探讨TrimmedNURBS方法的数学描述,并给出其在CAD曲面造型系统中的数据结构.TrimmedNURBS方法的成功应用为开发新一代CAD曲面实体(精确实体)造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于在洋 《飞机设计》1997,(4):30-33,47
为使飞机在各种飞机状态下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工作,进气道的可变几何形状需按一定的控制规律改变。为了提高飞机性能,飞机可能换装新型发动机;新的发动机特性将要求进气道的可变几何形状控制系统按照新的控制规律工作。本文论述了飞机的进气道控制系统控制规律的调整范围及设定控制规律的方法。这些结果,经过了一系列飞机研制的考验,证明是可行的,收到了省时、省力、节约经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曲面造型理论是当前最先进的几何造型方法之一,大量基于NURBS的实用造型系统得到发展。对NURBS而言,虽然具有参数连续性,但为了实用需要,仍需构造具有一定光滑程度的合成曲面,满足局部设计和修改的目的。在作给出的具有公共三次曲线的NURBS曲面片G^1光滑拼接算法基础上,给出了具有公共三次曲线的NURBS曲面片G^2光滑拼接条件,得到了相应控制顶点、权系数的具体算法;对于一个已知NURBS曲面,构造另一个NURBS曲面,使其达到G^2拼接是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由南京航空学院机械系周儒荣教授主持研究的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七五”重点科研课题“交互式曲面造型系统BSURF—GI”最近在南京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鉴定表明,该系统在32位计算机工作站曲面造型领域中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主要功能达到了同类软件80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曲面造型的应用软件,它具有非常强的曲面造型功能,可完成曲面求交、曲面过渡、曲面裁剪、曲线曲面光顺、曲线曲面延伸,曲线曲面混合、修改、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亚声速情况下飞机机动飞行过程中大攻角状态下进气道和发动机之间流量难以匹配而导致推进系统推力损失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多变量控制方法。基于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模型推导出了带有辅助进气门的进气道/发动机共同工作方程,并分析了共同工作原理,选用进气道和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点位置作为进气道反馈量,增广到状态量中以保证进气道和发动机流量匹配。为了抑制攻角等因素引起的推力瞬间损失,在控制回路中加入了进气道限制保护环节修正控制指令,基于H2/H算法设计了进气道/发动机多变量控制器。在发动机非线性部件级模型上开展了全数字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进气道开环控制结构相比,所提出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多变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在攻角变化情况下推力损失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