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行高度执行偏差是管制员与飞行员沟通不良的主要结果之一,轻则发生危险接近事件,重则导致发生空中相撞或可控飞机撞地的重大失事.本文根据陆空通话中管制员与飞行员信息交流过程分析,探讨了导致飞行高度执行偏差之主要诱因--沟通失误,如:飞行员复诵正确但执行失误、管制员未发现飞行员复诵失误、另一飞机执行了管制指令,易混淆的飞机呼号等.同时,本文提出了可能解决飞行高度执行偏差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任务是保证飞行安全,但特殊的工作性质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致使管制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影响航空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分析管制员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反应,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管制员的疲劳指数,阐述二者间的关联及预防和缓解措施,旨在提高对管制员疲劳问题的重视,改善管制员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首先提出了一种平行航路安全评估新方法,即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防护体系入手,将潜在飞行冲突看作空中相撞事故的初因事件,提炼出管制员指挥、短期冲突告警、飞行员目视避让及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四层安全防护,进而将平行航路碰撞风险问题分解为潜在飞行冲突计算和各防护层的失效概率分析.然后,推导了管制员干预次数计算模型,采用CREAM方法解决了管制员调配飞行冲突失误概率计算问题,建立了STCA防护失效和TCAS防护失效故障树模型.最后,以京沪平行航路为例进行计算,得出了雷达管制环境下的京沪平行航路碰撞风险.结果表明该航路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高校准管制员和复训管制员所做雷达模拟机练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练习过程中所发管制指令分类、频次和平均时间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雷达服务类型的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和权值计算方法,通过定义工作负荷灵敏度分析了工作负荷的增长与飞行流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随飞行流量的增长雷达引导负荷将成为管制员工作负荷的主要部分,且工作负荷灵敏度的变化与管制员的管制技能和经验直接相关。最后,构建了基于工作负荷的管制员管制能力评价标准,并给出了不同管制工作负荷水平下的管制建议。  相似文献   

5.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知识包括发现航空器冲突以及解脱冲突的能力。通过建立一个决策树模仿管制员工作时的决策思路,并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编写。参考管制指挥时的多种规定限制条件,严格按照管制员解脱冲突的工作程序作为研究依据,从而为管制员实际工作提供八种间隔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6.
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回归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高效的最重要的因素,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合理评估对保障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并以特定空域为例,介绍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原始数据处理方式、参数提取和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形成。通过评估模型在实例中的应用,说明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回归分析法在空域容量评估上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国管制员疲劳研究的发展,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对国内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予以综述.首先,重点介绍管制员疲劳的主观检测方法与客观检测方法.其次,对我国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结合管制员工作特性比较了国内外疲劳测量方法.最后,指出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为日后管制员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O*NET)和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法对管制员胜任能力特征的构成维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描述管制员胜任能力特征的维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胜任特征的民航管制员训练与评估方案,总结出管制员胜任能力特征的4项一级维度和28项二级维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拓学的管制员工作负荷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管制人员工作负荷评价模型。借鉴SHEL模型思想,建立了影响个体管制员工作负荷的18项重要指标体系,依据专家群体决策确定其权重,构造各评定等级的经典域和全体等级的节域模型,通过计算待评定工作负荷和评定等级之间的关联度确定个体管制员工作负荷等级。通过具体实例的应用,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为管制员绩效管理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确使用陆空通话(RTF)语言,熟练掌握通话技巧,已成为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航空史上的不少重大事故并非因技术或能力缺陷而造成,而纯粹在于通话语言问题,有些空难甚至仅仅缘于一字之差.1977年3月27日,泛美航空公司的PAA1736(B747)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KLM4805(B747)在Tenirife机场跑道上相撞,造成583人丧生,其直接原因就是两机飞行员在与管制员通话中先后出现了误解.血的教训要求加强陆空通话的标准化.早在1951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就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民航快速发展对管制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客观分析了目前我国管制员基础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管制员初级培训过程中学员管制意识培养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并结合一线管制工作需要和我院的管制培训实际情况,提出了管制员基础培训中管制意识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职管制员培训方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航管制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平均年龄为35岁,基本实现了知识化和年轻化。但是,在职管制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职管制员培训也落后于管制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改进在职管制员培训方式,改革在职管制员培训体系,适应管制要求,更好地保障航空安全。一、在职管制员存在的问题1.专业知识面窄有的管制员对飞机的性能、结构和通讯导航知识了解不够,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知道如何协助飞行员处置,更有甚者还盲目指挥,导致事情恶化。如由于对QNH和QFE两种气压理解的不彻底,导致在新疆发生了一起重大飞行事故。有的管制员忽…  相似文献   

13.
管制员疲劳和厌倦对飞行安全有重大影响。本列举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因管制员的疲劳和厌倦而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例,研究分析了管制员在工作中的疲劳和厌倦症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防止疲劳和厌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管制员是一个高压力和高风险群体,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空管安全和管制员的生活质量以及管制员的职业生涯寿命,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开始予以极大关注。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已有管制员心理健康和EAP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领域专家访谈方法,提出了管制员心理健康的概念、含义以及管制员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以管制员心理健康标准为依据,提出了构建管制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7个维度,以此可构建管制员心理健康测评的7个分量表;根据EAP的理论和方法,搭建了针对管制员及其管理部门的EAP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观点的角度,结合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实际,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员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管制员操作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制员操作可靠性的评价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的评价等级,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陆空通话用语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要杜绝管制员陆空通话不标准现象,应从完善管制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从管制学员的录用和培养等方面层层把关,在管制员的复训中适时增加普通话的培训内容,在平时的工作环境中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专家系统的结构及其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并结合管制员的知识经验与技巧分析专家系统的构建过程,提出飞行冲突解脱两机优先级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了空管工作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飞行高度偏差的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行高度是维护正常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飞行高度出现偏差可能导致飞行冲突、危险接近的事故征候 ,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空中相撞、可控飞行撞地事故。 1995~ 1999年 ,我国民航发生的飞行冲突、危险接近的飞行事故征候超过 6 0起 ,这些事故征候都和飞行高度出现偏差有关。纵观这些事故征候 ,可以发现人为因素是导致飞行高度偏差的最主要原因 ,如飞行员和管制员的高度通信、注意力管理、工作负荷管理、情绪状态及个人因素等。本文在对导致飞行高度偏差的人为差错进行归类的基础上 ,探讨“飞行高度偏差”这一外在现象的内在…  相似文献   

19.
“五步法”工作程序是当前广泛应用于管制运行现场的一种风险防控手段,以此来规避管制员“错、忘、漏”事件的发生。由于人为因素的客观规律,管制员违章行为仍时有发生,传统手段很难对管制员的违章行为实施有效管控。本文基于管制安全防护系统以及管制运行“五步法”程序对管制员行为监控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探索出一条能够对管制员违章行为实施有效管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流量控制就是根据航路和机场的地形、天气特点、通信导航和雷达等条件,以及管制员的技术水平和有关管制间隔的规定,对某条航路或某个机场在同一时间所容纳飞机架数加以限制。它的基本原则是以飞行前采取措施为主,飞行中采取措施为辅;飞机在地面等待为主,在空中等待为辅。合理地控制流量,及时调配飞行冲突,才能使各架飞机之间保持规定的安全间隔和高度差,防止飞机与飞机、飞机和障碍物相撞,保证空中飞行秩序正常、有序。一、流量控制的原因造成流量控制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客观因素,其中后者占据较大的比重。1.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