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作民  傅巽权 《航空学报》1984,5(2):163-167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热力性质——δ函数。 δ=θ21式中θ1与θ2为任意选定的两种基准燃料的θ函数。 对于CnHm-空气系统,δ函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燃料氢碳比以及燃气当量比无关。借助于δ函数,编制了适用于任意燃料氢碳比(包括碳与氢)的通用燃气热力性质表。利用此表可以方便而准确地计算CnHm-空气系统在任意当量比下的燃气热力性质。文中给出了该表的样表。  相似文献   

2.
何国伟 《航空学报》1981,2(3):62-66
 一批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指标X是。N(μ,σ),σ2A2E2A2是发动机性能的台间方差,σE2是台内方差。设计要求是“μ∈[μLU]、σ≤B”。本文提供了根据发动机的试验数据,能否以置信度γ,判定批产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气动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忠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8,29(6):1460-1466
 针对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开展了高速吹风试验研究,获得了沿程静压分布、出口总压恢复图谱、基本气动性能和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沿程静压分布曲线显示,气流绕前唇口流动是先膨胀加速后减速扩压,进入内通道后上壁面静压均高于下壁面;巡航状态Ma0=0.7,α=2°,β=0°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σ=0.951,综合畸变指数W=3.55%,具有较高的性能;当Ma0=0.6~0.8,α0=-4°~6°,β=0°~4°范围内,σ在0.912~0.964之间,综合畸变指数在2.68%~7.43%之间,表明该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能够在较宽广的飞行包线内以较高的性能安全工作;脉动压力分析表明,出口总压脉动频谱均呈现出白噪声特征,无明显窄带信号出现,这对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来流马赫数5的条件下,典型球锥模型的粗糙壁热交换实验结果。模型头部半径R为27.4毫米,底部直径D为60毫米,对五个不同粗糙度的模型进行了实验。模型表面粗糙颗粒直径d分别为0、0.3、0.5、0.7、0.9毫米。风洞前室总压Pt为10~45公斤/厘米。,相应的来流雷诺数ReD为(O.8~3.6)×106。 实验结果表明:光滑壁模型表面是层流加热,驻点热流与层流理论计算值较一致。粗糙度的影响,在低总压条件下(10公斤/厘米)主要在于促使边界层的转捩和发展。随着风洞总压的提高,物面静压和局部雷诺数的相应增大,粗糙度对热流的影响才明显增强,而严重的区域在端头。在实验最大粗糙度和最大总压条件下(d=O.9毫米、pt=45公斤/厘米。),除驻点值外,热流与光滑壁层流驻点值相比(qi/qso)的峰值在音点区域且接近4,而在驻点,此模型有别于其它模型,较为特殊,比热流最大值接近6,看来这可能与驻点局部外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范家让  丁克伟 《航空学报》1994,15(12):1490-1501
 引入δ—函数,对连续闭口圆柱壳建立状态方程。给出薄的、中厚的和强厚的叠层连续闭口圆柱壳统一的精确解。数值结果和SAP5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表面椭圆形缺陷产生疲劳裂纹的规律。结果表明:具有曲率半径为ρ的表面缺陷形成裂纹的寿命Ni=A((p/△K1n,A=(a(ρ1/2)B。α,β,n是材料常数。不出现裂纹的门槛应力场强度因子△Kth和ρ有关。本文用“变载荷勾线法”研究了表面裂纹在拉伸疲劳和弯曲疲劳时裂纹扩展的规律。结果表明:拉伸疲劳时表面裂纹α向和c向扩展速率可用Paris公式描述,且和中心贯穿裂纹发展速率处在同一分散带内。三点弯曲疲劳时情况完全不同,这时用“二维法”来处理更为合适。本文也研究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时形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三点弯曲,c/a+B/a=1士0.1(a是裂纹深度,2c是长度,B是板厚)。拉伸疲劳时a/c趋于一个稳定的值c/a=0.75士0.1。本工作表明,对浅的表面缺陷,形成宏观裂纹的寿命远比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的寿命高。因此,对带伤构件进行寿命估算时必须考虑缺陷形成裂纹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应变能-频率分离法(SEFS)为频率分离法(FS)和频率修正损伤函数法(Ostergren M)的分析、综合与修正。SEFS法提出预测高温低周疲劳寿命的自变量为非弹性应变能、拉伸进程的频率(Vt)及拉压进程的时间比(Vc/Vt),即用Ostergren公式中的损伤函数代替FS中的非弹性应变(△in)。并用这三种方法对国产材料GH33A(700℃)、1Crl8Ni9Ti(600℃)与国外九种材料及相应工艺的现有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EFS比FS和Ostergren M的预测能力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8.
镍掺杂对α-Al2O3烧结过程、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茂祥  李旺兴 《航空学报》2008,29(5):1401-1405
 首先采用非均相沉淀包裹法制备金属镍包裹α-Al2O3复合微球粉体,然后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Ni金属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复合粉体及热压烧结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阿基米德法测量了复合陶瓷的密度,分别通过三点弯曲法和单边切口横梁法对陶瓷试条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金属镍的引入活化了α-Al2O3的烧结,镍粒子均匀地分布在氧化铝的晶界上,增加了弱界面,提高了氧化铝的断裂韧性,最高可达7.62 MPa·m1/2。  相似文献   

9.
 以Si和Al2O3为原料,采用原位生成法在带有SiC内涂层的炭/炭(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Si-Al2O3-mullite(莫来石)抗氧化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氧化实验研究了Al2O3含量等工艺因素对Si-Al2O3-mullite涂层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l2O3质量含量为30%~40%时,涂层主要由Si,mullite和Al2O3三相组成,涂层致密无裂纹,抗氧化性能最佳。在1 500 ℃等温氧化测试显示,SiC/Si-Al2O3-mullite复合涂层比单一的SiC涂层抗氧化性能有明显提高,1 500 ℃等温氧化75 h试样失重为4.6%。涂层试样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涂层中产生了不可愈合的孔隙缺陷。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航空学报》1988,1(5):314-314
 读了航空学报第7卷第4期上刊登的樊东黎同志对“直接式炉气渗碳及其可控性”一文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后,对所提出的问题解释如下: 一、关于试验条件 空气加有机液体直接式炉气渗碳的研究是在25kW井式渗碳炉内进行的。炉温采用可控硅PID自动调节,波动不大于±5°C。每炉都装有渗碳面积约0.8m2的低碳钢陪炉料。炉气组分用三台红外仪(CO、CO2、CH4)、氧探头(上海人民耐火材料厂及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产品)及色谱仪测定,用钢箔称重法测定炉气碳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三角剪切变形层合梁理论,推导出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逆复合二次径向基函数无网格配点法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离散,预测了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自由振动特性。将不同材料参数、几何尺寸的层合板固有频率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逆复合二次径向基函数离散的三角剪切变形理论在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自由振动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大挠度层合板的非线性自由与受迫振动特性。基于描述SMA力学行为的Brinson理论以及层合板材料性能预测的混合率,建立了SMA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大挠度层合板的本构方程,基于对称层合各向异性弹性板的非线性理论,建立了以横向挠度和应力函数表示的板的横向振动方程和相容方程。采用Galerkin近似解法将振动方程化为时间变量的含有3次非线性项的Duffing型常微分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HBM)获得系统的固有频率方程和强迫振动稳态频率响应方程。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板自由振动频率比与激励温度的关系具有与线性板相同的特征,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阶段温度对板的振动频响特性曲线的影响最显著,同时也讨论了SMA纤维含量、板的纵横比以及自由振动幅值对板的非线性频率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翔  李书  赵金强 《飞机设计》2010,30(4):57-60,70
提出了分析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问题的无网格局部彼得洛夫-伽辽金混合配点法,层合板理论采用经典理论。通过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构造形函数,采用配点法建立系统平衡方程,推导了系统刚度矩阵和载荷力向量。采用配点法和罚函数法分别施加自然边界条件和本质边界条件。计算实例表明,MLPG混合配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并且相比其它的无网格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杨胜奇  张永存  刘书田 《航空学报》2019,40(11):223028-223028
层合梁是航空航天领域典型的承力构件,而过大的层间剪应力(层间处的横向剪应力)是导致其分层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常见的层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梁以及材料属性差异较大的三明治夹层梁,现有的理论模型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其横向剪应力。通过构造一个新的线性分段锯齿函数,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结构横向剪应力的新锯齿理论模型。几个典型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新锯齿理论模型在计算层数较多和材料属性差异较大的层合梁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的分层。另外,该模型预先满足横向剪应力层间连续条件,无需三维平衡方程后处理就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的横向剪应力。位移场中未知量个数少,不含横向位移的一阶导,便于C0梁单元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剖面翘曲修正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传跃  诸德超 《航空学报》1992,13(9):484-490
 首先假设复合材料叠层结构的面内位移沿厚度方向为直线分布,然后根据剪切变形进行连续修正,获得逐步升高的各阶翘曲位移分布函数。文中以叠层梁为例,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其静力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在长度方向则采用升阶谱位移函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叠层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数值结果与精确解相比,表明本文方法有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6.
熊跃熙  王俊奎 《航空学报》1987,8(11):628-631
引言 随着复合材料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各种各样的力学问题被提了出来。非保守结构系统的稳定性是航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复合材料的应用在该领域尤为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复合材料结构在非保守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已为设计部门所要求,值得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功能梯度(FGMs)材料在发动机、导弹和火箭等领域的应用,旨在研究旋转FGMs层合圆柱壳的行波模态频率。采用Voigt模型和Sigmoid体积分数描述FGMs层合圆柱壳的材料属性,考虑科里奥利力、离心惯性力、环向初应力以及热内力推导了FGMs层合圆柱壳的能量表达式。采用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构造位移容许函数,建立了任意边界旋转FGMs层合圆柱壳的模态频率方程,并探讨了组分含量、夹层厚度、温度梯度和弹簧刚度系数等对FGMs层合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层厚度相比Sigmoid体积分数对模态频率的变化更为敏感;高旋转短薄壁圆柱壳相比长薄壁圆柱壳对边界条件和失稳现象的影响更为敏感;轴向弹簧相比其他弹簧对模态频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对敷设粘弹性阻尼层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的高效精确算法。考虑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对激振频率的依赖性及Adams提出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阻尼模型。为解决依赖频率变化的非经典阻尼的复杂结构,结合实模态降阶直接解法对虚拟激励法做了相应的发展,并采用精细积分法高效精确地求解了随机振动方程。以国产有限元程序系统DDJ为平台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并对波音737客机的水平尾翼的复合材料安定面结构进行模拟研究,从复杂的计算及合理的结论可以看出,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这类十分复杂复合材料结构的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复合板条振型函数系列,提出二种层叠板解法。一种纯解析法适用于各种边界条件的矩形层叠板的动力计算;另一种半解析半数值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任意边界的层叠板动力计算,比现有数值计算方法节省大量内存与时间。文中还给出了一系列常用层叠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对敷设黏弹性阻尼层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的高效精确算法.考虑了黏弹性阻尼材料对激振频率的依赖性及Adams提出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阻尼模型.为解决依赖频率变化的非经典阻尼的复杂结构,结合实模态降阶直接解法对虚拟激励法做了相应的发展,并采用精细积分法高效精确地求解了随机振动方程.以国产有限元程序系统DDJ为平台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并对某飞机的水平尾翼的复合材料安定面结构进行模拟研究,从复杂的计算及合理的结论可以看出,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这类十分复杂复合材料结构在航空领域的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