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适应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基本特性及基在直升机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建立了由电液伺服控制器,电液伺服阀,液压作动筒、弹性元件和惯性元件组成的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采用有限元法对具有进动的高速旋转的轴对称体进行应力分析的方法,首先,推导了轴对称体中哥氏惯性力的分布公式,在柱坐标系下,哥氏力中含有沿径向的零阶对称不载荷和沿轴向的一阶对称及一载荷,首次,采用了具有计算精度,对边界适应性强的八节点四边等参数环形单元,并将受哥氏惯性力的轴对称体看作非轴对称问题,对有限元分析中位移模式的建立和哥氏惯性力的处理作了讨论。最后,简要地说明了所研制的计算机程序,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力学问题,推证了相对质心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并通过例题阐述了它们的应用,最后结合已有的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总结了相对于质心的动力学定理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非自由边界条件下输送流体直管道的动力特性和动力稳定性问题。流体速度为常数时,用线性有限元考察了导管弯曲振动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考虑了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效应,同时不仅考虑了通常的惯性力,而且还考虑了哥氏惯性力和流体附加动压力;流体速度有脉动时,用有限元法得到了管道系统振动的非稳定区域,研究了哥氏惯性力对非稳定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往复直线运动惯性力的概念活塞发动机的曲拐机构在曲轴等速旋转时 ,曲拐机构的往复直线运动是变速的 ,存在加速度a ,因此必然会存在着维持原状态的惯性力。惯性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即F惯 =-ma。经推导可知 ,往复直线运动的惯性力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现代发动机的转速很高 ,F惯 的值就很大 ,最大值可以达到几千千克。惯性力的存在将导致发动机的振动并使曲拐机构承受的力增大且方向不断变化 ,极易导致机件损坏。二、直列型发动机往复直线运动惯性力的推导(见图 1)1 往复惯性力的表达式(1)位移…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对浮动基带滑移铰车间机械臂的运动学,动力学作了分析,首先,根据系统结构几何关系并结合系统对总质心的动量矩守恒关系,导出其末端抓手动速度与关节铰速度之间的广义Jacobian关系,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方程及运动的广义Jacoian关系,研究了载体位置,姿态不受控情况下,共末端抓手跟踪惯性空间期望轨迹的反馈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动力学参数及动力学模型精确确定,跟踪误差及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更准确地模拟降落伞动力学特性,根据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推导出一种改进的降落伞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某十字型伞开展了稳降阶段的编程计算,获得了降落伞和载荷体的速度及姿态角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和空投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易于编程,相较于传统模型能得到更准确的降落伞速度和姿态角的振荡频率,是传统降落伞动力学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采用专门研制的小型动态测力天平,通过弹簧悬挂节段模型内置天平同步测力测振风洞试验,对3:2矩形断面的非线性驰振自激力进行了测量。比较了基于实测自激力重构的节段模型位移响应时程与试验结果,从而对自激力测量精度进行了间接的验证;讨论了在进行这种验证时考虑节段模型系统等效阻尼和刚度参数非线性特性的重要性、非风致附加自激力和风致自激力在动态力中的占比、忽略非风致附加气动阻尼力和惯性力的非线性特性对自激力测量精度的影响等若干重要问题。结果显示:对于3:2矩形断面,非风致附加自激力在测得的总动态力中的占比超过了风致自激力的占比,因此从测得的总动态力中提取自激力时必须扣除非风致附加自激力;非风致附加气动阻尼力和惯性力的非线性对驰振自激力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值得考虑;节段模型系统等效阻尼和刚度参数的非线性对节段模型驰振位移响应的重构精度有明显影响,在验证自激力测量精度时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证明了象征型拟微分算子的一个L^2有界性定量,其中象征a{x,ζ}关于x的正则性条件被进一步减弱了。在某种意义下,该结果给出了定量A与定理B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重力出舱机箭耦合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运输机为平台的内装式运载火箭空射过程载机和火箭的耦合动力学建模。建模针对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火箭固定于载机机舱内,两者构成一个整体,按照普通刚体的力学方法处理;第二阶段,火箭解锁后,沿着舱内的发射筒向外滑行,载机和火箭形成两刚体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载机在空射火箭过程中,油门和升降舵满偏,在加速前飞的同时拉大姿态俯仰角,火箭在自身重力分量和惯性力的作用下,沿着机舱内的发射筒加速向外滑行,直至与载机分离。数值仿真分析了空射过程载机的重要力学参数的变化过程,验证了载机操控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为未来中国空射运载火箭技术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不同缩比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条件,利用相似理论和工程梁模型,对导弹发射过程的动态响应与截面载荷做了相似条件研究和模态参数对载荷相似性的影响分析,指出对于动态位移和截面弯矩需要不同振型阶次的相似要求,工程经验和实际算例表明载荷相似需要二到三阶的模态参数相似,提出了可用于发射过程移动载荷分析的缩比模型弱相似条件及质量分布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Timoshenko梁理论出发,推导了纵向受力的弹性梁的刚度矩阵,结合工程实际例子,对纵向受力的时变弹性梁的横向弯矩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了纵向受力对时变弹性梁横向弯矩的影响,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工程设计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多年来自由飞试验的实践,叙述了自由飞模型惯性矩的调试、计算、误差分析与处理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舵面铰链力矩及其缝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翼型舵面铰链力矩的缝隙效应进行了低速风洞试验研究和CFD计算研究.风洞试验在1.4m×1.4m低速风洞中进行,测量模型在不同缝隙下舵偏分别为-10°、-5°、0°、5°、10°时的气动载荷,获得了缝隙对模型舵面铰链力矩的影响.采用CFD软件计算不同缝隙下各个舵偏状态时的舵面铰链力矩.主要研究舵面的铰链力矩特性受缝隙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舵面铰链力矩随迎角或舵偏的增大而增大;缝隙宽度对舵面的铰链力矩特性影响比较复杂,总体上影响程度不显著;CFD软件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比低速和高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模型尺寸更小、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影响更大,试验难度更大的特点,“十一五”以来,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Ф1 m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高超声速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发展了基于纵轴式、横轴式以及其他布局方式的天平及其试验装置设计技术,探索了适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条件的减小天平温度效应的措施、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并开展了多轮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铰链力矩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天平结构、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等能够满足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舵面气动力测量的需求;采取的天平两端加装隔热套和电桥桥路补偿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天平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的影响。目前,本项试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Ф1 m高超声速风洞马赫数4~8(来流总温273~740 K)的舵面气动特性测量,铰链力矩重复性精度优于1.50%。  相似文献   

16.
滚转通道是飞行器控制的重要通道,且在试验中滚转单元受天平其它元干扰较大.为了准确测量滚转力矩,特别开发了带五分量抑制机构的高精度滚转测量技术.该技术设计原理是通过带机械深沟球轴承的抑制机构对除滚转力矩外的五个分量进行抑制.该技术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滚转力矩测量灵敏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除滚转力矩外的其它五个分量,从而得到准确滚转力矩信号.  相似文献   

17.
受大展弦比试验模型和天平结构条件限制,在高速风洞中采用传统结构的片式铰链力矩天平难以实现对操纵舵气动力的精确测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片式铰链力矩天平无阻力测量单元,无法测量阻力,使得阻力对铰链力矩测量的干扰无法修正,同时传统结构的片式铰链力矩天平在试验中受机翼变形影响较大,影响试验数据精准度。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开展了单固支带阻力元片式铰链力矩天平结构设计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某飞机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力试验。校准数据以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能够有效测量阻力,基本消除了机翼变形对测量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小附加力矩,增加天平载荷匹配性,有效提高试验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舵面天平技术及其在高超声速风洞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纵轴分离式和轮毂式铰链力矩天平的设计技术,及其近年来在Φ0.5m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中的应用情况.根据尾翼/弹身组合体全动操纵舵布局特点,通过采用天平不同的连接形式(纵轴分离式天平、轮毂式天平竖置和轮毂式天平斜置),分别测量了3种舵面外形的气动特性,给出M=5~8之间舵面的法向力系数、铰链力矩系数和弦向压力中心随迎角的变化特性,定量描述了大迎角大舵偏角条件下,舵面气动特性的非线性效应,以及由此引起控制力增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舵面气动特性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 ,提高测量最大铰链力矩试验数据精准度的有效模拟技术。铰链力矩试验的目的就是确定操纵面的最大铰链力矩。通过对铰链力矩试验方法的研究和对铰链力矩天平的技术攻关 ,成功地研制了一台新型铰链力矩天平 ;提高测量最大铰链力矩试验数据精准度的有效模拟技术研究卓有成效。研究结果表明 :将细长体导弹升力面以前的弹身等直段适当截短对尾舵的气动特性影响很小 ,这对于提高测量战术导弹操纵面最大铰链力矩的精准度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火箭动态弯矩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利用横向弯曲振动梁理论,首次推导了悬臂梁和自由梁的端面弯矩动态放大倍数表达式,对箭体结构偏保守地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的载荷动态放大倍数。动态弯矩测量的频响范围可达到100Hz,测量部段的壳体响应频率(约150Hz)不影响30Hz以下的截面载荷测量结果,箭体动态弯矩测量方法的频响特性满足测量要求。另外分析了箭体直径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箭体动态弯矩测量与风洞测力天平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