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预置涂层电子束熔覆改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层通过单一制备方法的工艺改进往往很难进一步改善组织及提高性能,涂层的电子束熔覆后处理为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使涂层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此,总结了电子束熔覆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涂层电子束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束涂层熔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子束熔覆扫描均匀性问题,并对此方面研究内容做了介绍,针对目前涂层电子束熔覆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载贮箱用2219类铝合金的电子束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22类铝合金及其在运载贮箱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2219的电子束焊接特点,接头性能及装配和重熔对接头质量的影响等,提出在贮箱结构生产中应用电子束焊接,可以充分发挥材料潜力、提高贮箱技术性能和可靠性,针对大型贮箱中的直线焊缝、环形焊缝、圆形(包括鞍形)焊缝可采用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  相似文献   

3.
针对异种金属1J50与1Cr18Ni9Ti氩弧焊后出现裂纹及气孔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采用合理的焊接参数及对试件表面进行有效的处理方法,解决了裂纹及气孔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K4169和GH4169形成的对接接头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利用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对K4169铸造高温合金一侧电子束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K4169一侧电子束焊接裂纹均发生于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该区域化学组分不均匀,偏析严重,低熔点共晶易在晶间聚集,轻微的形成胡须组织,较严重的表现为裂纹。通过改善散热条件和优化工艺参数有助于减小热影响区微裂纹倾向。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焊接电铸Ni-Co合金波纹管与不锈钢材料时产生了热裂纹,消除裂纹补焊又可能造成薄壁零件变形,导致运动副结构卡涩抱死,文中分析了焊接热裂纹产生的原因,通过改变接头结构等工艺措施,消除了焊接裂纹,保证了运动副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6.
瞬态热载荷是航空、航天发动机及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障涂层系统的典型服役工况,对涂层的剥离失效有着显著影响。研究了含单边界面裂纹热障涂层系统在瞬态热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驱动力,考察了不同材料和物理参数对瞬态热载荷下热障涂层系统界面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稳态热载荷而言,瞬态热载荷工况尤为恶劣,会显著影响涂层的界面断裂行为,明显增大界面裂纹裂尖能量释放率,进而会引起热防护涂层的快速剥离。  相似文献   

7.
金属铱具有高熔点及低氧渗透率,是理想的氧气扩散屏障材料,为重要的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目前较常采用的几种铱涂层制备技术的特点,在对比现有铱涂层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层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复合制备技术。分析了该复合制备技术在铱涂层制备方面的优势,并指出发展原子层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复合制备技术尚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达克罗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达克罗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基本原理、基本配方、制备工艺及涂层检测,概括了达克罗技术的优异性能和存在的问题。达克罗涂层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替代电镀防腐中有重要的作用。对达克罗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I 高能X射线的应用采用高能射线照相技术进行无损检测将近有30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为检测厚截面材料中的裂纹研究了很多高能X—射线源。这些射线源的技术基础都是将高能电子束加速到一个重金属靶上以产生韧致辐射或者X—辐射。第一个商品高能X—射线源是通用电子公司于1939年推销的1兆电子伏特调谐变压器。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微波器件制造中真空电子束焊的应用情况及特点.并就电子束焊对常用微波器件材料的可焊性、微波器件电子束焊常用的接头形式以及电子束焊与钎焊的比较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介绍了喇叭双功器及16区平板天线的电子束焊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生成法在C/C复合材料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mullite(莫来石)-Si-Al2 O3抗氧化涂层.采用XRD、SEM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测试了SiC/mullite-Si-Al2 O3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外涂层主要由mullite、Si和Al2O3三相组成;涂层致密无裂纹;SiC/mullite-Si-Al2 O3复合涂层在1500℃静态空气中等温氧化75 h后,试样失重仅为4.6%,防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的SiC内涂层.  相似文献   

12.
带状电子注在均匀磁场作用下传输时,很容易形成Diocotron不稳定性,导致电子注在传输过程中产生逐渐的崩溃。文章采用交错排列的磁堆形成的PCM磁场聚焦半无限带状电子注,分析了PCM磁场聚焦半无限带状注的作用机理,得出半无限带状电子注在PCM磁场作用下的包络方程(Matthieu方程)。结合理论分析,使用三维粒子模拟程序模拟了PCM磁场对半无限带状电子注的聚焦,详细研究了PCM磁场的部分参数对电子注传输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境电子束材料表面强化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大气环境电子束材料表面强化过程的多阶段数值模型,用于对电子束与材料表面层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构与相变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应用这一模型,使得对材料表面强化中电子束传输、温度演化和相变动力学等多参数研究成为可能,由此建立了电子束输入参数与结构相变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电子束固化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工艺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在航空航天其它领域内的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并运用一种直流电子束轨迹简易测量方法,开展了永磁约束电子束轨迹实验研究,得到了永磁铁环对60~80 ke V电子束约束作用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方便有效,结果较为准确;永磁铁对电子束聚焦作用明显,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永磁铁约束电子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枪输出电子束符合要求,研究极板个数对电子枪电场与电子束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建模和仿真分析,探究不同极板个数(N)下的电子加速效果、电场强度及电子束质量.结果表明,在N=6时,电场强度平均值高、均匀度好,电子在相同加速电压作用下具有最高速度,电子束聚焦性能较好.极板个数最佳值的确定,可为电子枪的具...  相似文献   

17.
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薄膜的深层充电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辐射环境下聚合物绝缘材料的深层充放电效应是威胁航天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能量为5~100keV的单能电子枪,研究了不同束流强度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薄膜样品的深层充电过程。实验表明,在102pA量级的电子束辐照下,聚酰亚胺薄膜样品的表面电位迅速上升后缓慢变化,最终可以达到几kV。在一定条件下,样品表面电位随着辐照电子束流密度和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充电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随着辐照电子束流密度和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减少。辐照截止后聚酰亚胺薄膜样品内部电荷的泄放需经历较长时间,由衰减时间常数推测出的样品电阻率要比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高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8.
Exo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are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microbial biofilm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ir silic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in hot-spring deposit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es with the use of a range of microscopy techniques, we identified abundant EPS significant to the textural development of spicular, microstromatolitic, siliceous sinter at Champagne Pool, Waiotapu, New Zealand. Examination of biofilms coating sinter surfaces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cry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ryo-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vealed contraction of the gelatinous EPS matrix into films (approximately 10 nm thick) or fibrillar structures, which is common in conventional SEM analyses and analogous to product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esiccation. Silicification of fibrillar EP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filamentous sinter. Matrix surfaces or dehydrated films templated sinter laminae (nanometers to microns thick) that, in places, preserved fenestral voids beneath. Laminae of similar thickness are, in general, common to spicular geyserit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demonstrate EPS templation of siliceous stromatolite laminae. Considering the ubiquity of biofilms on surfaces in hot-spring environments, EPS silicification studies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s of laminae in other modern and ancient stromatolitic sinters, and EPS potentially may serve as biosignatures in extraterrestrial rocks.  相似文献   

19.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disturbances of a one-dimensionally inhomogeneous electron beam-solar wind plasma system are studied in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axwell equations closed by the material equation obtained earlier. The corresponding dispersion equation is derived and solved. It is found that resonance interaction of a wave with an electron beam can occur only at two spatial points. Perhaps, such a short-time (point-like) mechanism of the resonance clarifie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physics of electron beams generated by solar flares: their time of existence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time following from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estimates of the beam energy loss rate due to radiation.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成型技术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薄壁结构和实体结构试样,分析了成型技术特点,探讨了组织形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对于薄壁结构,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获得的熔积层的宽度为7.4mm,层高为1.5mm;结构纵截面的组织形貌特征是原始β柱状晶与沉积高度方向大约成15°角,较为粗大,宽3~5mm,单个柱状晶贯穿几层到十几层熔积层不等。对于实体结构,熔积间距为4.7mm时得到的试样表面较为平整,熔积高度基本一致;试样纵截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层带,而原始β柱状晶垂直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