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树有 《飞行力学》1995,13(3):9-17
概要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尾旋研究的途径,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目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程序和步骤,对装有迎角限制器飞机特殊要求,应急改出尾旋装置的安装使用以及与安全有关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李林刚  高浩 《飞行力学》1997,15(4):19-23
通过对推力矢量控制下飞机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定义了飞机机动的平衡区并进行计算,确定了推力矢量在低速机动中对飞机平衡特性的决定性影响,并与常规飞机的平衡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将以往用来分析飞机尾旋运动的分歧与突变理论(BATCM)推广到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平衡特性的计算中,确定了在不同的飞行状态及推力矢量系统配置下飞机过失速机动的平衡区。其结果有助于理解推力矢量系统的效用及其设计参数对飞机过失速机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过失速大机动飞行控制律,按飞行的逆稳态模型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陀螺、 惯性耦合效应及重力影响进行补偿,并直接根据飞行品质要求按隐式模型跟踪法设计反馈控制器。初步设计实例证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过失速机动动力学特点,能够获得发挥飞机操纵潜能、较好地控制飞机实现过失速机动、具有满意飞行品质的控制解,并且控制结构易于工程实现。算例还表明,即使不加装先进的过失速操纵装置,通过对飞行控制律的改进可以进一步发挥飞机本身的气动潜力,使之在一定的过失速迎角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邦年 《飞行力学》1994,12(3):36-44,96
对J-7飞机作了六自由度运动方程仿真计算,探讨了J-7飞机在平飞,盘旋和上升转弯三种飞行状态下,以三种操纵方式进入失速/过失速/尾旋的动态特点,并与现有资料作了比较,还研究了J-7飞机的失速尾旋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在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和推力矢量发动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控制方法和与常规飞行增稳控制模态转换方法,实现飞机常规飞行包线内和过失速区域的全范围飞行模拟,同时提出了过失速机动操纵效能分析方法。通过对推力矢量飞机操纵效能的全面分析,验证了推力矢量控制有效实现和显著提高过失速区的机动能力。飞机全状态范围的过失速机动飞行模拟与操纵效能分析将为现代高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飞机的失速试飞,指出其目的是确定飞机的失速速度,掌握飞机的失速特性,验证飞机的失速警告,描述了实施失速试飞需要做的工作,讨论了失速试飞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7,15(4):35-39
在评估过失速机动飞行的敏捷性中,首先建立了具有过失速机动(PST)能力的战斗机F2的数学模型,对常规战斗机F1与PST战斗机F2的空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在两架战斗机中F2首先攻击时间(t1)和攻击时间范围(TWIFE)。结果表明,战斗机F2比F1更具有空中格斗优势,空战中发动机推力、迎角变化率、操纵规律和离轴发射角(μ0)等因素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敏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飞机失速告警系统发展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述飞机失速告警系统的组成、原理、功能和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方法介绍国内外在飞机失速告警系统和飞机过失速机动与告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分析国内在飞机失速告警系统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结论指出为尽快缩短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差距,需从飞机失速告警理论上、设计思路上和试验验证手段上做出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新型战斗机敏捷性评估方案并讨论评估方案对战斗机设计产生的影响,未来空战中要获胜就要求将飞机的机头,武器首先指出敌机,首先指向敌机就意味着具备了先敌发射的机会,全向攻击导弹(如AIM-9L)出现后,就对战斗机提出了指向-发射能力要求,指向敌机后全向攻击导弹可以从任意方向发射,其中包括飞机迎面遭遇情况,飞机速度较低时,未来战斗机可以利用它在较大过失速迎角(可达90°)下飞行的能力来提高其机头指向能力,未来过失速技术(PST)战斗机的操纵需要推力矢量动力装置和相应的操纵技术,它们使飞机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文章分析了战斗机的敏感性,并在大于和小于失速迎角这两个范围内评估了它对设计的影响,介绍了一些战斗机敏感性评估方案,在小于失速迎角范围内,用于表征俯仰敏捷性的参数有指向裕度(PM),相对能态(V/Vc)和作战循环时间(CCT),用于表征滚转敏捷性的参数有后向间隔距离(RSD),在大于失速迎角范围内,确定出的关键性能参数为迎角变化率能力,以较大的迎角变化率进入的过失速机动在发射位置具有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性能优势,形成俯仰和偏航矢量控制功率需求设计曲线的假设前提是仅使用推力矢量就有可能实现过失速迎角下飞机的操纵,讨论了应用敏捷性(一般情况下和过失速情况下)方案对未来战斗机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飞机的过失速机动能力,参考X-31A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对非线性因素如气动力、陀螺惯性耦合以及重力影响进行补偿后,按飞行品质要求采用隐模型跟踪法设计了某机的反馈控制器,计算仿真表明,该控制器能够较好地发挥飞机的操纵潜力,可使飞机在获得较好的过失速机动能力的同时具有较为满意的飞行品质,引入推力短量控制,可增加飞机的操纵效能,从而增强控制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战斗机敏捷性的一种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4,12(1):35-41
介绍了敏捷性矢量的定义和估算方法,计算了架战斗机的敏捷性矢量,讨论了影响敏捷性的因素,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黄彭年 《飞行力学》1994,12(3):24-27,72
对飞机敏性指标RSD(后方分离距离尺度)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RSD值受到飞机的滚转能力,俯仰能力及滚转时飞机阻力特性的综合影响。阻力特性中,由副翼偏度及滚转角速度引起的阻力对RSD值起了重大作用,为此,从气动实验及计算中确定滚转中的飞机阻力特性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黄彭年 《飞行力学》1992,10(2):15-22
本文对飞机滚转机敏性指标t_(RC90)进行了机理性的探讨。提出了飞机滚转并实现90°滚转角的过程由快速操纵及精确跟踪两阶段组成。采用具有最大偏转速率限制的开环操纵过程及人—机闭环操纵过程对此两阶段分别计算后求得的t_(RC90)值,与模拟试验结果比较基本相符.据此,对影响t_(RC90)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忠毛  郭文 《飞行力学》1993,11(1):8-14,50
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战斗机敏捷性研究的现状,各研究组织机构的主要工作,给出了有代表性的敏捷性定义,并对主要的敏捷性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飞机敏捷性与空空导弹攻击区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飞行力学与控制,导弹制导与攻击区,计算机仿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飞机的三轴方向提出了一种敏捷性矢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求解攻击区的弹道方程组,并利用二分法求解导弹攻击区,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两种情况,(即无敏捷性载机地敏捷性目标,敏捷性载机对无敏捷性目标)下空空导弹攻击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飞机敏捷性对导弹攻击区和影响规律和最优攻防策略,为空战决策和新型飞机的预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战斗机扭转敏捷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战斗机扭转敏捷性概念及其尺度。为计算扭转敏捷性指标,提出了确定T_(RC90)指标的仿真计算方法。通过对某战斗机的实例计算,反映出该机的扭转敏捷性与机动性,操纵性之间的关系,其变化规律类似于国外飞机的试飞结果。但由于在仿真计算中作了某些假设,特别是未考虑驾驶员动力学特性和操纵系统动力学特性,故所得结果有待于今后在固基模拟器上验证、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非实时,非线性六自由度仿真软件,对战斗机瞬态敏捷性评估中有关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仿真所用的数学模型包含了典型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伺服作动器,大迎角气动特性及发动机推力与减速板阻力的动态模型,最后对扭转敏捷性,俯仰敏捷性和轴向敏捷性的计算方法分别给出了简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王忠俊 《飞行力学》1995,13(1):12-17
给出了对操纵效能、鲁棒性、敏捷性及飞行品质诸指标进行折衷综合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以输出反馈特性结构配置的理论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取逆回差矩阵的最小奇异值、增益矩阵的范数及俯仰角加速度分别为鲁棒性、操纵效能及敏捷性指标,结合飞行品质规范的要求,借助先进的三维图像软件Surfer,进行了CRAFT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RAFT设计方法为设计者形象地展示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几个指标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刘昶  郑贤芬 《飞行力学》1994,12(3):15-23
就近年来战斗机敏捷性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如横向敏捷性尺度,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关系,大迎角下俯卸载尺度以及敏捷性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结论:(1)横向敏捷性以空战效益的影响比俯仰和轴向敏捷性的影响大;(2)空战中下俯敏捷性与上仰敏捷性同样重要;(3)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4)敏捷性战斗机在初始设计阶段,必须考虑飞机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几个飞行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1):1-9
综述了下一代机设计中的超音速巡航和隐形,敏捷性与过失速机动和空战模拟等几个飞行力学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背景,每个问题中涉及的飞行力学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其中的过失速机动的机理,典型飞机的非线性控制律设计以及建立作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所用的空战模拟软件,并在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而由此得以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