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M1800e航改燃气轮机(如图1所示)是LM2500燃气轮机系列的最新改型,由CF6航空发动机为基础改型发展而来。为了满足工业领域的应用,该燃机遵循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理念。功率为16~18MW,效率可达35%,主要应用于发电、余热发电、热电联产和机械驱动行业。该型燃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GE公司正式进入20Mw以下功率燃气轮机领域。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多型号燃气轮机的总设计师,请您谈谈燃气轮机的特点及应用优势。李孝堂:燃气轮机的应用领域广泛。我以前总说是海、陆、地。所谓海,就是船舶、海上采油平台等;所谓陆,指军用装备的主动力、辅助动力,军用移动电源等;所谓地,指地面发电、输  相似文献   

3.
航机改型燃气轮机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五十年来航机改型燃气轮机在发电、机械驱动、舰船推进、坦克等方面的应用及航空技术对轻型和重型燃机发展的巨大影响,展示了航机改型燃气轮机的广阔市场前景及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能源结构调整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使得轻型燃气轮机备受小型冷热电厂青睐.鉴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优势,轻型燃气轮机多为航改燃气轮机的改型.详细论述了新型航改燃气轮机技术(间冷式航改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HP(冷热电联产)系统,航改燃气轮机结合的新循环技术)在地面发电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发展航改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航空新闻     
《航空科学技术》2007,(4):45-46
中航腾锦洁净能源公司燃气发电项目奠基 7月25日,中国一航示范性节能减排燃机发电项目——山西中航腾锦洁净能源公司60兆瓦燃气轮机发电项目在山西省交城经济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中国—航正在充分利用航空优势,助推山西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大发展。该项目是一航世新利用航空技术开发的高效燃气轮机燃烧焦炉煤气发电,并将排出的高温尾气引入排气全燃型锅炉后助燃高炉煤气,锅炉产生蒸汽带动蒸汽轮机  相似文献   

6.
航改工业燃气轮机以其研制、维护周期短,研制风险、成本低,以及性能和可靠性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详细介绍了GE和Rolls-Royce公司应用于发电和机械驱动的几种航改工业燃气轮机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设计,分析了其结构技术特点.并针对我国工业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提出航改工业燃气轮机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可为我国航改工业燃气轮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和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的发展历史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和APU分别在民用发电领域及飞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对APU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主要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介绍了该主要部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人们了解APU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现状及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为国产燃气轮机数控系统的选配提供1种低成本、可靠、易用的解决方案,开发了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介绍了该通用控制系统的研制方法、应用以及总体研制方案,列举了各部件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技术性能指标.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想,EtherCAT实时以太网通讯技术,3余度的设计架构,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燃气轮机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WJ6改型的轻型燃气轮机已广泛地应用于发电、带泵、船舶推进、机械传动等各方面。但改型后,由于环境条件变化,使用条件改变,运动方式变便 ,燃用多种燃料,寿命延长,使得部分零件,部件已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用于地面燃煤差速联合循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钊丽  徐向东  朱为民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53-256,329
提出一种新型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CGCC),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了由航机改型的FT-8燃气轮机。本文通过对燃气轮机系统性能的分析,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全面地分析了燃气轮机在系统中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工作情况,认为FT-8燃气轮机用于CGCC系统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未来船舶,特别是军用舰船的发展方向.为了保障作为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原动机的燃气轮机,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必须研究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确保其运行的高效率和高冗余,需要研究其在大冲击、大功率负载突变运行环境下的解决方案,研究在舰船电力系统孤网运行条件下的综合控制技术.对系统集成、抗冲击、大功率负载变化对燃气轮机影响和发电综合控制等4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国内外的发展以及技术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范围内碳减排需求的日益增长及长航时飞机的发展需要,高效率的燃料电池航空电推进系统逐渐受到重视,氢能航空的理念被人们所熟知。可使用碳氢燃料的高温燃料电池还可与燃气涡轮组成混合动力系统,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至70%。本文首先回顾了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涡轮混合系统在航空能源、动力系统方向应用概况;接着,概述了几种突破现有涡轮发动机技术瓶颈的新概念混合电推进系统,如发电与推进一体化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动力系统和无涡轮燃料电池混合推进系统;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限制燃料电池混合系统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混合动力系统功重比较低、大分子碳氢燃料重整技术未突破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第 2代能源工业系统已成为世界能源工业发展的趋势 ,具有代表性的小型热电冷联产装置的需求大增 ,给适于用作某动力设备的轻型燃气轮机带来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7):85-113
Gas turbine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aircraft and marine propulsions as well as land-based power genera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and large power to weight ratio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numerous prior researches on gas turbine blade internal cooling have been intensively carried out, majorly under stationary conditions. However, the stationary studies neglect the effects of Coriolis and buoyancy forces, which should change the velocity, turbulenc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der rotating conditions. To elucidate the rotational effects on gas turbine internal cooling, the extensive results collected from recent investigations are discussed, which include the rotation and buoyancy effects on the rib turbulated cooling, pin fin cooling, jet impingement cooling, dimple/protrusion cooling, latticework cooling as well as swirl cooling. The rotational effects on the friction factors and the most employ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are also presented. Moreove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outlined. Therefore,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extensiv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next-generation high-efficiency internal cooling for rotating turbine blades.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燃气轮机仿真实时性差和仿真结果精度低等难点,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对某型双轴燃气轮机进行建模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后对模型进行修正:增加燃气轮机各部件特性修正系数,完善空气系统,考虑实际过程中转子的摩擦力和气动阻尼等因素的影响.在燃油调节系统中,增加了惯性环节,并对P1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对试验负载曲线进行优化,以减小各种干扰.结果表明,经修正后的仿真模型具有很高精度,可以对燃气轮机发电过程进行模拟,以及对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针突变负荷对快速响应和实时性的要求,采用容积法建立分轴燃气轮机发电模型,制定突变负荷的控制规律和串级三回路控制策略,分析影响突变负荷性能的关键因素,表明不同的限制参数对突变过程动态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合理的选取限制参数及限制值能够优化突变性能.通过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突变负荷试验验证,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收敛性与动态响应特性,与试验结果的吻合性较好.通过对燃气轮机特性分析及发电机组突变负荷的试验研究表明:为了获取良好的突变性能,控制系统应在突变负荷1s内达到燃料调节限制线;甩负荷时需设置最小燃料限制值,合理的选取限制值是保证稳定燃烧和控制超调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舰船战术性能和舰船吨位级别提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大功率、高效率舰船燃气轮机.通过对国内外战舰主动力装置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开发40000kw的大功率燃气轮机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现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间冷技术是发展大功率、高效率舰船燃气轮机的1条现实可行的技术途径,既可以提高燃气轮机在设计工况下的功率和热效率,又能保持在低工况下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和回热循环燃气轮机建立了性能计算数学模型,并以Newton-Raphson法进行求解,对各自的变工况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做功能力强于回热循环燃气轮机,但是前者的效率远远低于后者;涡轮进口温度自设计点降低时,回热循环燃气轮机效率降低幅度更大.对于简单循环、回热循环燃气轮机,环境温度降低使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增加,但压气机喘振裕度降低;环境压力升高有助于提高燃气轮机的做功能力,使经济性以及稳定性更好.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航机陆改燃气轮机的变工况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开展陆用改型研究,首先分析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几种技术方案,然后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进行总体热力学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外涵混合气流后直接加装动力涡轮的方案进行准三维气动设计,动力涡轮的全三维流场校核效果良好,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此外还对其它几种典型的航空发动机进行了陆改方案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退役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发动机适航规章CCAR33.27对涡轮失去负载时转子完整性的设计要求,研究涡轮失去负载瞬间转速随时间变化规律。采用多点稳态法对动力涡轮超转瞬时气动效率与转速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假设动力涡轮进口燃气能量不变,进而分析动力涡轮扭矩与转速的变化关系。然后采用理论力学和工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动力涡轮失去负载瞬间转子转速随时间变化预测模型,并采用整机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动力涡轮强度和超转保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涡轮转子失去负载后转速在200~300 ms上升至160%,接近大部分轮盘破裂转速,需要在涡轴发动机超转保护设计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