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轻型燃气轮机的特点和国内外应用情况,提出了应以航空发动机为基础开发我国的轻型燃气轮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航机改型燃气轮机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五十年来航机改型燃气轮机在发电、机械驱动、舰船推进、坦克等方面的应用及航空技术对轻型和重型燃机发展的巨大影响,展示了航机改型燃气轮机的广阔市场前景及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能源结构调整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使得轻型燃气轮机备受小型冷热电厂青睐.鉴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优势,轻型燃气轮机多为航改燃气轮机的改型.详细论述了新型航改燃气轮机技术(间冷式航改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HP(冷热电联产)系统,航改燃气轮机结合的新循环技术)在地面发电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发展航改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 2代能源工业系统已成为世界能源工业发展的趋势 ,具有代表性的小型热电冷联产装置的需求大增 ,给适于用作某动力设备的轻型燃气轮机带来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     
一新型地面燃气轮机研制成功 首台QD-70地面燃气轮机近日在606所研制成功。这是继该所成功研制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QD-128地面燃气轮机后的又一丰硕成果。QD-70地面燃气轮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自主开发燃气机产业的新阶段。 QD-70地面燃气轮机由606所设计、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生产。它是在606所自行研制的某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基础上派生发展起来的小档功率的轻型燃气轮机。该型燃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输出功率为7060kW,热效率为31,在同等  相似文献   

6.
自从6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决定水面舰艇动力采用燃气轮机以来,舰用燃气轮机获得了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舰用燃气轮机过程中选择了采用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改型的道路。英国的“泰恩”、“埃汶”、“斯贝”、“奥林巴斯”及RB211,美国的LM-2500、LM-500、LM-1600、FT-9等均被广泛用于海军舰艇,其中,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是美国当前海军舰艇的主要动力。由于在航空发动机基础上衍生的轻型燃气轮机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是否采用燃气轮机已经成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舰船战术性能和舰船吨位级别提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大功率、高效率舰船燃气轮机.通过对国内外战舰主动力装置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开发40000kw的大功率燃气轮机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现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间冷技术是发展大功率、高效率舰船燃气轮机的1条现实可行的技术途径,既可以提高燃气轮机在设计工况下的功率和热效率,又能保持在低工况下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力机械变工况特性解析分析方法[1,2],分析总结了使用离心式压气机的小功率单轴恒速燃气轮机稳态变工况的典型特性及一些定量规律。所得燃气轮机装置典型效率曲线及统计公式得到了实际数据的验证。计算了该种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用饱和蒸汽供热时的典型情况及其他一些变工况性能,如大气温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曾是一个“停缓建”单位,该所经历30多年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和发展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先后创建了两项业内第一,成为我国初具规模和较强综合实力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和轻型燃气轮机设计、研究、发展和试验中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简单循环三轴燃气轮机,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理念,运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三轴燃气轮机的热力学模型,开展了环境温度变化时的稳态性能仿真。在1.00和0.35两种工况下,分析了四种不同控制策略下,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重要监控参数及装置的比功率、热效率等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燃气轮机台架试车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制策略及不同工况下,环境温度对三轴燃气轮机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以选择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类脑计算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首先,回顾了近年来研究学者对局部脑功能运行机理的重要发现,并了解了其在类脑模型中的应用,如注意力机制和类脑导航等.随后阐述了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和人工神经元等类脑计算硬件的结构和特点,并对各国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梳理,从多个角度对类脑计算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总结.最后结合各国脑研究计划,分别从硬件和模型两个层面对芯片-算法兼容性及局部-全局整合等类脑计算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顾家柳 《航空动力学报》1987,2(3):193-198,379
本文分析了当前转子动力学研究的状况及趋势,提出了对一些课题的展望。所讨论的问题为:滚动轴承引起的几种特殊的转子振动现象;篦齿式封严装置(气封)的气弹力;失调叶片盘的振动机理,挤压油膜轴承的工作机理,转轴裂纹的振动监视,螺桨盘的颤振涡动。   相似文献   

13.
惯性技术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天各种载体的导航、定位与控制。通过对2022年的IEEE惯性传感器与系统会议、DGON惯性传感器系统会议、MEMS国际会议和圣彼得堡组合导航会议等惯性技术相关会议文献以及惯性技术领域相关机构披露的动态信息进行的详细梳理,总结了光学陀螺、微机电(MEMS)陀螺、半球谐振陀螺(HRG)、加速度计以及新兴的量子惯性传感器等惯性仪表及惯性导航系统(INS)的发展现状,并对惯性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当前,惯性技术领域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小型化、提高精度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其中,光学陀螺较为成熟,更为侧重于小型化相关研究;微机电陀螺正在致力于向导航级性能突破和发展;半球谐振陀螺主要着力于探索降低高端产品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Wei  Fengsi  Feng  Xueshang  Guo  Jian-shan  Fan  Quanlin  Wu  Jian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327-334
Recent progress in space weather research are briefly presented here from three aspects: establishment or improvement in observation systems, such as extra-soft X-ray detector and γ-ray detector onboard the spacecraft ‘Shen Zhou 2’, new solar radio broad-band spectrometer, magnetometer-chain, ionosonde and digisonde–chain, laser-lidar system and VHF radar; partial topic progresses included in CMEs, multi-streamer structures, evolution of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B z component, regional properties of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 fully-nonlinear global dynamical model for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and a combined prediction method for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and space weather activity, such as ‘Meridian Project’ — a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project, ‘International Space Weather Meridian Circle Program’ — a sugges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eridian Project’, ‘Space Weather Research Plan’ — a major research plan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NSFC) and other space weather activit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袁利  王苗苗  武延鹏  王立  郑然 《航空学报》2020,41(8):623724-623724
空间星光测量技术在航天器执行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对典型的空间星光测量敏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同类型敏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估了中国当前的研究水平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就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目前存在的低频误差抑制与标校、亚角秒级动态测量精度以及极高精度目标指向测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结合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高精度、高动态、多功能、智能化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超高温难熔金属硼化物/碳化物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增量学习作为一种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已在目标识别,网页分类等诸多领城得到应用.在概述其机理的基础上,从如何提高学习精度与学习速度着手,分析了现有算法及其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论述了增量学习的应用现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献文  李劲东  王玉莹  蒋凡 《航空学报》2019,40(7):22874-022874
热控是由工程热物理与航天技术相互促进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热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航天器设计水平的关键瓶颈技术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具体包括:针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同任务需求,构建出了相应的新型热控系统,开发出了以泵驱单相流体回路、重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环路热管与水升华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热控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航天工程实际需求,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微机械加速度计发展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以IC工艺为基础发展以来,微机械加速度计便作为其中一个耀眼的应用实例大放异彩。在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低精度微加速度计产品,同时国内也开始了相关研究。时至今日,微加速度计已经按高精度、中精度、低精度三个精度等级分别发展。以麻省理工大学(MIT)Draper实验室为代表的一些国外机构已经研制出10-7g级别的高精度微加速度计样机并尝试在潜射导弹、洲际导弹再入等方面取得应用,乃至将来替代高精度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PIGA);以COLIBRYS、Honeywell等公司为代表的商业机构,依托自身科研能力,致力于将中精度微机械加速度计推出量产化的单表和组合成品并推向低端军用和高端民用市场;以AD、ST等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依托自身工艺线,推出大量的微机械加速度计,占领了消费电子市场。国内的研制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技术路线、行业分工、研究内容、需求牵引都越来越明确,其中压阻式、热对流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已经产业化,微机械加速度计已有小批量的产品,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也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对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制、开发、试验和定型。而预算的基础,最终在于绩效,即必须通过型号任务的完成,发射的成功,科研成果的积累,科研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测度来进行评价,也就是以提高国家的航天战略能力作为评估的目标。本文根据航天科研的特点,在平衡记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航天科研的绩效预算计划决策框架,建立了一个航天科研的预算计划决策过程模型以及组织、项目、过程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