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发动机压气机压比设计状态较高,压气机特性线较陡,在节流状态发动机很快达到喘振,而压气机导叶调节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发动机调节控制中。同时特性图的插值是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关键一环。本文提出了一种压气机两级导叶可调的四元插值方法,能够对压机导叶进行无极可调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通用性,经过发动机整机计算表明导叶调节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该方法对静子导叶调节规律的制定和优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调弯度进口导叶在对转压气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UMECA软件对对转压气机进口导叶不同弯度时进行流场模拟,得到了进口导叶不同弯度时的流场结构和性能参数.进口导叶正弯时,总增压比明显下降,稳定工作范围明显变小;进口导叶负弯时,随着弯度的增大,总增压比逐渐上升,堵塞点右移;进口导叶弯度为-15°时,稳定工作范围明显较大.结果表明: 采用可调弯度进口导叶能够调节和改善对转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结构,可调弯度进口导叶能够调节转子进气攻角,使其更接近设计攻角,从而改善压气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联调机构虚拟样机运动学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G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系统的完整数字化虚拟样机,在此基础上对该联调机构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得到了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的调节变化规律,分析了联调机构的仿真结果与机构设计目标的对比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对仿真角度规律结果与CAD计算法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ADAMS仿真是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比物理仿真有很强的经济性优势。通过仿真得到了各级拉杆的受力情况,为进一步有限元结构分析以及结构系统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UG和ADAMS的调节机构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调节机构设计中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丰富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效率.本文在UG环境下进行三级联调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造并将数字模型导入到ADAMS环境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宋文艳  黎明  蔡元虎 《航空发动机》2004,30(3):31-35,51
基于级综合特性的大量经验关系式 ,建立了静叶可调的变几何压气机特性的计算模型 ,并仿真了压气机在不同静叶转角组合调节规律下的特性 ,计算考虑了气流温度等因素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预测变几何压气机特性和分析静叶转角可调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 ,从而初步选择调节方案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转角优化程序在低压比轴流压气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可变容差多面体法和流线曲率法,编制了轴流压气机进口导叶可调静叶转角优化程序。将程序应用于一台三级轴流压气机,以效率尽可能高为目标,或同时加上喘振裕度不低于规定值的条件,优化不同转速进口导叶安装角和第一,二级静叶安装角,改善各转速下的级间匹配,使效率提高。应用这个程序能初步确定可调叶片的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7.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柔性多体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应用自研柔性多体动力学仿真程序,建立了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纯刚性以及考虑尺寸公差和运动副间隙、摇臂柔性、联动环柔性、热变形的多个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用纯刚性和考虑摇臂变形两个模型与商业软件对比,完成软件及模型校验。通过模型仿真定量研究了以上因素对可调叶片角度周向一致性和调节精度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指导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粘性流体分析技术,通过改变导叶和静叶角度的方式,对压气机在设计转速和非设计工况下的流动损失和失速裕度进行了分析,目的是研究在导叶和多级静叶安装角匹配时,压气机效率和稳定变化的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导叶/静叶联调与压气机转速的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规律的探索,为实际运行的自适应调节方案设计提供了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导叶调节机构,特别是多级联调机构具有较多结构参数,本文将某型涡扇发动机0级、1级、2级、3级导叶联调机构的空间结构参数简化为线性关系进行设计,并用UG运动仿真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校核.结果表明,导叶调节机构仿真结果与设计值在各级调节角度、导叶调节规律上均具有较好的重合性,说明导叶调节机构各零件参数设计值合理,可...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AMS的静叶联调机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压气机静子叶片调节机构空间运动关系复杂、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1种以3维参数化仿真为核心,进行压气机静叶联调机构方案设计的方法.基于ADAMS平台建立调节机构的简易模型,利用软件参数化分析模块研究了模型中决定机构性能的关键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型压气机调节机构为例,利用参数化方法进行了该机构的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在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分析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进行调节机构结构参数选取与优化,使模型的运动/动力学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许晶莹  乔渭阳  黄鹏 《推进技术》2015,36(8):1170-1178
为了研究高压涡轮变几何对涡轮整体性能的影响,对涡轮高压级进行球面端壁变几何改型,并对该涡轮的高、低压级流动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高压可调导叶旋转通过改变低压涡轮进口总温、质量流量来实现对低压涡轮比焓降和功率的调节,低压涡轮功率随可调导叶旋转将出现大范围的变化,低压涡轮效率随可调导叶的关闭会有所下降;高压导叶可调会改变低压涡轮进气角,进而影响低压导叶的流场结构和损失;随着轴向位置远离可调导叶,下游叶排内流场受可调导叶旋转的影响将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对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1种基于分布式控制,用AD598、TMS320F2812 DSP和CAN总线构成的航空发动机智能导叶控制装置。阐述了智能导叶控制装置的壳体设计方法,以及TMS320F2812最小系统、基于AD598的LVDT(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信号调理电路、电液伺服阀电流驱动电路(电流输出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和D/A转换模块等电路的设计方法,简述了软件系统设计。通过完成半物理试验,基本满足了对风扇进口可调叶片角度α1、高压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α2的控制要求。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控制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清华  胡骏  徐林  刘昭威 《推进技术》2019,40(4):750-758
为减小径向间隙对高负荷压气机气动性能的负面影响,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了压气机运转周期内转子叶尖间隙变化规律,对不同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结构工程设计,对转子叶尖间隙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可调静叶实际具体结构,研究了可调静叶圆台不同位置处间隙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规律,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静叶间隙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方案优化设计。将径向间隙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试验验证表明:该压气机相对于第四代发动机的压气机平均级压比提高了16%,效率提高了1%,三维特性预估准确,验证了压气机转、静子叶片间隙优化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压缩系统多模式和多工况的工作特点,开展了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多状态和多目标兼顾设计,CDFS、前涵道引射器和高压压气机气动一体化设计,大攻角范围、低损失可调导叶和静子设计。针对压缩系统的气动设计难点,在设计点选取、叶片造型、流场设计、调节规律设计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和优化方向。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压缩系统在多模式下的性能兼顾,达到了预期的流量调节范围和涵道比调节范围,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APU负载压气机可调进口导叶疲劳失效故障开展了故障原因分析,采用定常与非定常方法研究了工作角度变化对导叶稳态与交变气动载荷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导叶稳态应力和振动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及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可调进口导叶执行装置的"活塞杆"与"接耳"装配不到位,导叶角度严重偏离正常值,使得气动交变载荷显著增大,振动应力过大,从而导致导叶短时间内疲劳失效;导叶角度偏离提高了叶片的稳态应力水平,加剧了导叶的失效进程。建议完善相应的装配工艺,适当增大叶根圆角,以降低叶根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某车用增压离心压气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离心压气机设计点和不同转速下近喘振点进气流场,基于此提出了离心压气机进气轮盖导叶流场控制措施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研究表明:离心压气机近喘振点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力差异影响到进气流场,导致进气口轮盖附近出现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且从低转速到高转速,该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逐渐增大;离心压气机设计点进气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前分别形成与叶轮转向相反和相同的切向速度区域,该区域不限于轮盖附近.轮盖导叶的流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近喘振点切向反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轮盖导叶使得离心压气机整体性能得到了提高,在90000r/min近喘振点压比提高了3.4%,效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7.
多级轴流压气机在中,低转速下扩稳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高压压气机在中、低转速下的扩稳装置进行了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转速范围内,数种扩稳装置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其中机匣处理和中间级放气居于榜首,进口导叶可调稍次,出口级转子叶排开大角度名列其后。就工程实际应用而言,机匣处理应首选。  相似文献   

18.
轴流风扇/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试验流程控制的合理性和试验结果评定的真实性,在梳理国内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若干重要技术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和部分试验验证,对所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风扇气动性能试验和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对试验设备排气能力的要求不同;相比升转速录取方式,降转速录取能够优化风扇/压气机的试验流程;可采取不同措施降低测量探针对风扇/压气机试验结果的固有影响;可调导叶/静叶安装角度定位与全行程调节精度是影响变几何多级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结果重复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变几何涡轮及其设计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变几何涡轮在变循环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动机总体之间的配合关系;导叶可调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变几何涡轮在叶片造型方面的特点;导向器面积开大和关小与涡轮流量、功率及效率特性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导叶可调机构设计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可调静叶对压气机低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详细介绍了一台七级轴流高压压气机在低速状态下的静叶调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叶优化,有效地改善了压气机的低转速性能,拓宽了稳定工作边界;同时,静叶可调角度的配比对压气机低速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