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厂用于冷变形模具的主要合金模具钢为Cr12MoV。长期以来,由于模具寿命不高,既浪费了许多昂贵的模具材料又影响了产品质量,也给完成生产任务造成了许多困难。为此,我们组织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分析了原因,认为在原材料的锻造上把好关,也是提高模具寿命的重要途径。我厂所用的这种高合金工具钢材料普遍都存在着带状、网状的莱氏体粗大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偏析又随着原材料直径的加大而加大。我们做了几种钢坯直径的碳化物偏析的金相检验(见表1)。其级别  相似文献   

2.
新型超高强度钢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华  田帅  李松梅  于美 《航空学报》2011,32(6):1164-1170
采用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实验研究了23Co14Ni12Cr3及40CrNi2Si2MoVA两种超高强度钢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为两种超高强度钢在结构件中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依据.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两种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刘发兴主持研制成功NHIAS金相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其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实现了对金相显微图像的自动高精度检测,极大地提高了金相分析的科学性。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试样的移动、聚焦、分析和处理等全过程,都由载物台X、Y向自动驱动和自动聚焦软硬件完成,不需人工介入。完成一个夹杂物的试样测量(200个视场)不到2小时。一个视场的自动聚焦时间小于8秒,功能齐全。该系统可测量和区分钢中夹杂物的几何参数(如长度、面积、形状)和性质(脆性或塑性),并按美国和部颁标准进行评级;有较好的晶界重建功能;可测量钛合金的初生α相、  相似文献   

4.
对Ni18%和0Cr15Ni5Cu2Ti超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异种钢材之间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就其工艺可焊性及接头性能、金相组织、焊缝质量、力学性能等开展研究,采用X-探伤、静载强度、金相观察、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试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5.
模具材料为Cr12MoV钢,要求硬度为HRC58~62。用于冷镦耐热不锈钢铆钉。长期以来模具质量不稳定,寿命只有几百次,有的甚至冷镦几次就崩裂了。为此,进行了试验研究,改革了工艺,使模具寿命稳定于6000次以上,初步满足了生产的需要。改进前后的工艺对比如图所示。 1.回火温度由150~170℃提高到230℃; 2.回火次数由一次改为两次。目的是充分消除应力,并提高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材料为9Cr18的三极管封装模具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模具的裂纹形态、表面组织结构、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表面残余应力等进行测试与分析,指出模具产生裂纹及其表面变质层的主要原因是模具的磨削规范不合理,其次是模具的基体组织内残余奥氏体含量偏高。改进模具的磨削工艺参数、改善模具的磨削冷却条件、提高模具的回火温度是降低模具基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有效途径。9Cr18钢缺口敏感性极大,易发生脆化而产生应力裂纹;对于超高强度钢、新型不锈钢磨削产生的表面变质层的问题,人们日益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冷摆辗方案,该方案简化了模具结构,采用局部线接触连续塑性成形.采用位移修正算法构建回弹误差补偿迭代系统,对冷摆辗模具进行修正来降低回弹误差.该系统的特点是首先用修正算法预估下一次冷摆辗假设无回弹时工件的几何形状,然后由冷摆辗模具设计原理推出所需要的新冷摆辗模具.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证明:该回弹误差补偿迭代系统只需3次迭代工件误差已经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其可大大的缩短生产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质量功能展开,将用户对先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总需求逐层展开到具体技术并求得其权重,同时采用技术成熟度等级对各具体技术的风险水平进行量化,综合具体技术的权重和风险值计算得到整个发动机的总技术风险.该方法不仅可以评估整机系统,对其部件系统同样有效.以某型在研涡扇发动机的涡轮部件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定量的技术风险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模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模具以其热膨胀系数小、质量轻、热容小等优点在国外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形成产业.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研究了复合材料模具制造工艺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复合材料模具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周期过长、专家知识重用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将知识工程引入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领域,构建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化设计系统,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智能设计系统中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对专家知识进行继承利用,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Laser melting deposition was carried out to deposit a 1Cr12Ni2WMoVNb steel bar on a wrought bar of same material. Room-temperatur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fabricated 1Cr12Ni2WMoVNb steel sample were evaluated, and microstructure,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ardness profile were analyzed by an optical microscope (OM),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a hardness test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fabricated 1Cr12Ni2WMoVNb steel sample consists of laser deposited zone, wrought substrate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 (HAZ) of the wrought substrate. The laser deposited zone has coarse columnar prior austenite grains and fine well-aligned dendritic structure, while the HAZ of the wrought substrate has equiaxed prior austenite grains which are notably finer than those in the wrought substrate zone. Besides, austenitic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AZ of the wrought substrat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laser deposited zone during the reheating period of the laser deposi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 prior austenite grain morphologies of the two zones. Microhardness values of both the laser deposited zone and the HAZ of the wrought substrate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rought substrate zon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fabricated 1Cr12Ni2WMoVNb steel sample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wrought bar, and fracture occurs in the wrought substrate zone during the tensile test.  相似文献   

12.
韩光照  蔡力勋  姚迪  于思淼 《航空学报》2018,39(8):221852-221852
延性材料的临界断裂规律对结构完整性评价和金属塑性成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的弹塑性断裂强度研究长期存在瓶颈。本文针对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完成了不同应力三轴度的4类试样拉伸破坏试验,基于FAT (Finite-element-analysis Aided Testing)方法,通过有限元迭代分析实现试样的载荷-位移关系逼近,进而获得材料直至断裂的全程等效应力-应变关系,并以此通过有限元正向分析获取4种试样的临界断裂阈值和临界应力三轴度,提出了基于临界断裂单元的应力三轴度与第一主应力阈值之间的对数型断裂强度准则。结果表明,2种材料、4类试样的FAT阈值分析结果与断裂强度准则符合良好。最后,基于断裂强度准则提出了依据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预测材料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的新方法,并获得了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的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结合临界断裂准则和裂纹静态扩展机理,提出了I型裂纹的材料J阻力曲线的理论预测方法,并给出了30Cr材料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2009,35(3):F0002-F0002,1-4
2009年4月13日,赵振业院士(上图左)接受了本刊编辑部主任李华文(上图右)的专访。在访谈中,赵院士介绍了应用于WP7、WJ6等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和盘的不锈钢GX-8(1Cr12Ni2WMoVnbA)的研制历程,指出该钢的研制融合了西方国家和前苏联合金钢的设计思路,兼具高耐热性和高冲击韧性;介绍了中国第1个航空中温超高强度钢GC-19(38Cr2Mo2VA)的研制历程,指出该钢的应用使得中国制造的飞机后机身构件具有超高强度的设计目标得以实现;介绍了为解决一直困扰中国制造的飞机起落架寿命短的问题而研制的国产300M钢,指出该钢的研制成功使中国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度钢从此走上了双真空高纯熔炼之路,进而使中国飞机起落架从此走上了长寿命、高可靠性之路;最后介绍了中国尚未进行重点研究发展的轴承齿轮钢在国外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5Cr3MoA合金棒材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炉加电渣重熔冶炼的25Cr3MoA钢组织均匀、纯净度高;艾氏冲击功与夏比冲击功没有对应关系;WS9-6001组别低温冲击韧性最好;在600℃以下仍保持较好的高温性能;400℃时仍具有较高的高温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5.
13Cr4Mo4Ni4VA钢复合化学热处理过程渗层组织性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表层复合化学热处理,即在渗碳硬化层的基础上再进行渗氮处理,形成复合硬化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MPA)及显微硬度梯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化学热处理过程组织性能的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3Cr4Mo4Ni4VA钢在复合化学...  相似文献   

16.
描述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黏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棘轮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型黏塑性本构模型。引入了能记忆最大塑性应变的记忆面,在记忆面内和面上采用不同形式的塑性应变流动律和背应力演化律,将单调拉伸和循环行为分别独立描述。将模型应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描述中,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30Cr3钢壳体淬火状态下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丽华  孙卫东  陈旻 《推进技术》2003,24(5):478-480
为解决淬火状态下30Cr3超高强度钢在真空电子束焊接时易产生冷裂纹、过热区脆化及热影响区软化等问题,在对材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提高真空度、提高加速电压、焊前预热、选择合适的焊接速度以及焊后回火处理等措施。结果表明,金相分析未发现缺陷,试样断口为塑性断裂,试片焊缝强度系数达0 96,产品爆破压力pb>27MPa。证明该方法可满足设计要求的焊接接头,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燃油泵Cr12MoV钢制柱塞裂纹萌生断裂破损的原因,观察了裂纹断裂破损处形貌特征、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显微硬度测量,分析了其接触疲劳韧性损伤的原因,研究消除裂纹萌生断裂破损的相关工艺方法。结果表明柱塞显微组织和综合性能得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热处理对马氏体不锈钢9Cr13Mo3Co3Nb2V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3Mo3Co3Nb2V经淬火、冰冷处理及多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并产生较强的二次硬化效果,进而获得稳定的组织和高的硬度;在350℃以上回火时,由于组织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开始出现二次硬化倾向,至480~520℃时,回火硬度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