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铺层-模压法碳/环氧桁架接头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铺层-模压法制作复合材料桁架接头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如何采用结构单元法对铺层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同时对采用此工艺研制的接头本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头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裙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概述了复合裙成型工艺方案、典型复合裙的裙体结构及连接形式.介绍了国内复合裙的研制情况。采用高模量混杂树脂基体配方、整体成型工艺方案、铺层优化分析等技术.研制出~150mm、~480mm及垂1000mm复合裙。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连接裙性能满足设计指标.与铝裙相比,可减重30%左右。  相似文献   

3.
铺层技术是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之一,利用铺层技术成型的复合材料构件在国内外航空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铺层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可行性和实现的技术途径等的初步探讨,展望了铺层技术在导弹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元法对花瓣铺层C/C喷管扩张段外缠绝热层工艺固化过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C/C材料的层间缺陷对热应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由于花瓣铺层C/C材料与绝热层材料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它们在固化过程后产生热应力;而C/C扩张段中少数缺陷的存在,使得缺陷附近的层间剪切应力大幅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其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文中的分析可为花瓣铺层C/C扩张段的设计和工艺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5.
整体复合裙的铺层比优化设计与轴压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了炭纤维无纬带与平纹布铺层的体积比λ对整体复合裙抗轴压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λ为7∶3时,复合裙的抗轴压性能较好。对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的具有优化铺层方式的复合裙进行了轴压性能试验,试验所得复合裙的轴压刚度与计算值的偏差为9.5%,试验的轴向应变-载荷曲线与计算的轴向应变-载荷曲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享铺层融合技术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顺序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丢层结构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处理技术——共享铺层融合技术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顺序优化方法。首先,针对复合材料层压板力学特性,探讨了基于层压板刚度的优化设计原理;然后,介绍了适用于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共享铺层融合技术,并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在保证层压板面内刚度和弯曲刚度的前提下,提出了含丢层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顺序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含丢层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刚度铺层轨迹设计方法,即采用一对互相共轭的标量场函数实现复合材料变刚度铺层的轨迹定义和铺层设计。最后,通过有限元建模和算例对比方法,对直线铺放层合板和变刚度铺放层合板进行压缩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出变刚度铺放层合板的屈曲特性比直线铺放层合构件提高约23.62%,y方向的屈曲变形位移减小为直线铺层构件的59.47%,大幅度提高了构件的抗压缩屈曲特性,同时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搭建四角简支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振动实验平台。使用锤击单点激励法获取层合板不同测点位处的频响函数;利用DHDAS动态信号分析系统测得不同铺层结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进一步分析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测点位置对层合板整体的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结构对固有频率有很大影响;[0°/90°/±45°]s4铺层结构的层合板的抗冲击性最强、结构整体的刚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某卫星天线支承筒的振动,根据阻尼减振原理,采用约束阻尼层方法进行减振处理。以ZN-1丁基橡胶为粘性阻尼材料,T700S层合板为约束层,在约束层厚0.4 mm,铺层数为4的条件下,设计了三种不同铺层角的减振方案。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线支承筒上附加约束阻尼层可明显降低支承筒指定点处的频率响应。在给定条件下,给出的三种方案均满足工程要求,其中以铺层角45°/-45°/0°/90°方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多层波纹管焊接接头结构形式,分析了多层波纹管的焊接工艺性及工艺难点。采用滚焊+熔焊的焊接工艺,解决了焊接后焊缝气孔缺陷、熔深浅的问题。改进后的批产试验件焊缝一次交检全部达到I级标准,并通过地面单元试验考核。  相似文献   

11.
铺层方式对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智春  谭光辉  夏巍 《宇航学报》2008,29(3):1047-1052
采用分步求解的方法进行复合材料壁板的热颤振分析。先分析热效应产生的壁板附加刚度,再将壁板的热刚度效应引入到壁板颤振模型中进行壁板颤振分析。通过一块四边固支壁板的热颤振分析算例,验证了这种壁板热颤振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针对高速飞行器结构中的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问题,分析了三种不同铺层方式的复合材料壁板在受到面内均匀热载荷时颤振临界速度随温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 层合复合材料壁板的铺层比例和铺层顺序对壁板的热颤振临界速度都有明显的影响;(2) 温升可导致壁板颤振临界速度明显降低,且铺设方式不同,下降程度不同;(3) 在颤振危险模态不发生变化时,壁板颤振临界速度随温升而下降的趋势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薄壁复合材料四通接头预浸料铺层+模压的成型工艺方法,结合INVENTOR三维设计软件的"部件衍生功能",对薄壁复合材料四通接头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人工脱粘层的研制过程,通过试验筛选了三种制作工艺,并采取技术措施完善了二次成型一次硫化工艺,生产状况和发动机试车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制作工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之间的胶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复合材料胶接工艺中的前处理工艺、表层纤维铺层方向、胶层厚度和固化工艺等因素对胶接强度的影响,成功地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面胶接。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构架式卫星接头自动铺丝成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钧  肖军  赵东标  刘圣 《宇航学报》2004,25(6):694-696,701
在七轴自动铺丝机器人加工单元上以构架式卫星接头为对象研究了自动铺丝的加工成形仿真,设计了接头的形状和自动铺丝基本线型;根据D H法建立机器人的各坐标系,应用OpenGL编程接口和VisualC++集成开发环境,设计了0°、90°和±45°三个角度的仿真模块,开发了包括芯模设计、铺丝线型仿真和七轴机器人成形运动仿真等功能的SimJoint系统软件;为深入研究自动铺丝技术提供了一个基本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对炭纤维层合板和铝合金板阶梯形胶接接头的拉伸失效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搭接长度、粘接体厚度、胶层缺陷、层合板铺层方式对失效载荷、接头强度和失效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失效载荷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接头强度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粘接体厚度增大2倍时,接头强度与粘接体厚度并不成正比关系。在胶层内设置微小缺陷对接头强度影响较小,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增加层合板单向纤维的铺层数,可提高接头的失效载荷和接头强度;各类型试件主要的失效模式为分层失效,有时并伴随有胶层失效和纤维撕裂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斜面形胶接挖补修理后层合板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挖补斜度、铺层角度对修理后层合板拉伸和弯曲强度及破坏形貌的影响,修理后试件强度与完好试件进行对比,了解影响因素的作用及挖补修理的恢复效率。试验结果表明:[0/90]_(4S)铺层试件拉伸强度恢复率为16.63%~50.75%,弯曲强度恢复率为39.50%~62.58%;[±45]_(4S)铺层的试件拉伸强度恢复率为45.55%~69.89%,弯曲强度恢复率为77.45%~109.88%。不同铺层角度和挖补斜度的试件表现出不同的破坏形貌,各类型试件主要的失效模式为胶层失效和纤维撕裂,挖补斜度较小时,表现为胶层失效;挖补斜度较大时,并伴随有纤维撕裂;随着挖补斜度的增大,撕裂现象愈加严重,撕裂方向主要沿着原试件铺层方向。试验结果可为实际挖补修理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7,(4):29-34
针对大椭圆轨道遥感卫星有效载荷安装面在复杂外热流环境下存在较大热变形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碳纤维结构铺层优化和柔性连接两个热变形抑制的方案,并分析了两个方案的优缺点。以某大椭圆轨道遥感卫星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柔性连接设计方案优于碳纤维结构铺层优化方案,可将因热变形引起的载荷安装面法向变化从672μrad减小至185μrad,更适用于大椭圆轨道卫星不规律多变外热流下有效载荷安装面的热变形抑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中国卫星的发展对桁架式卫星接头的材料、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分析、接头与杆件的连接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中国桁架式卫星接头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春节  万德安 《宇航学报》2007,28(2):475-478,513
针对目前动力调谐陀螺仪中普遍采用的组合式挠性接头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挠性接头。分析了其结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加工制造技术并进行了样件试制,运用专门研制的角刚度测量仪对加工样件的角刚度进行了测量评定,结果表明提出的制造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