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对增长WP8发动机可靠性所做的探索性工作:可靠性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故障类型判定,对多发性故障的纠正措施,以及对延长首翻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武器装备首翻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飞机首翻期概念的由来,论述了依据现代维修理念及国内外的实例取消首翻期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安全寿命定寿,以损伤容限保障安全,发展了结构可靠性定寿模型,给出了确定结构首翻期和检修周期公式;还给出了该模型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动力构件疲劳定寿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尽管发动机有规定的使用寿命(疲劳寿命)和日历时限(日历寿命),但限于实际的需要,军用直升机利用率一般较低,使用时间少、停场时间长,约97%的时间属于地面停放,日历时限制约飞机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延长发动机的日历时限,并制定出使用维护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计算,提出了将发动机首翻日历期寿命由6年延长至9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16日,GE航空集团公布了其全新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该发动机已被德事隆航空选择为其全新单发涡桨式飞机(SETP)提供动力。德事隆航空和GE在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年度展会上宣布了这一飞机-发动机联合项目。这款1300轴马力涡桨发动机是GE针对在850~1600轴马力范围的通用及公务航空市场推出的系列发动机中的首款型号。这款新发动机的特点在于其行业领先的16∶1的总压比(OPR),对于平均首翻期在4000~6000飞行小时的同等功率级别的发动机来说,它能  相似文献   

6.
确定航空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初始寿命时,面临试飞时间要求长于单台发动机定型试车累计时间的矛盾,需要既确保试飞试验载机的安全,又能满足试飞所需求时间。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寿命的确定方法,对初始寿命的确定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某型涡轴发动机研制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完成关键件安全寿命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同步开展的设计定型持久试车、首翻期寿命试车和试飞使用信息分析评估等,分阶段给出整机放飞寿命满足试飞寿命需求的寿命策略。该方法已在研制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对其他型号发动机的研制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栋 《航空学报》2000,21(3):196-201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构件在当量环境谱下的加速腐蚀试验,取得了防护层日历有效期和基体腐蚀扩展速率;建立了一套由试验数据估算日历首翻期、日历翻修间隔、日历总寿命的方法和公式;提出了由使用中真实的腐蚀损伤数据来估算日历首翻期的方法;在构件加速腐蚀试验和使用中真实腐蚀损伤数据统计处理的基础上,给出了 HX型机群日历寿命。  相似文献   

8.
根据安全寿命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依据实际试验、使用、实测及对比情况,本文对直X机机械类产品前、主起落架使用寿命期内的首翻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雷达自然寿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达失效物理机制的分析,根据雷达首翻期数据,在限定的维修方式下,建立了雷达的自然寿命模型并针对某型雷达进行了计算,这种方法对确定雷达的自然寿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静 《红旗技术》2005,(2):30-31
分析了某发动机加力作动机匣前锥体翻边孔孔口产生裂纹的情况,确定了翻边孔详细的加工工艺,使前锥体翻边孔孔口裂纹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行器服役完整性(对于军用飞行器也称为作战完整性)更综合地表征了飞行器在服役(作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概念的提出过程,讨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性,阐明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是飞行器服役(作战)适用性与飞行器服役(作战)效能发挥的基础。然后介绍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三种表征参数:飞行器固有完好率、飞行器固有健康度、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度,并梳理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的控制原理,指出了飞行器服役(作战)完整性发展的基础、研究方法和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急需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松鹤  叶雨玫  杨强  黄震  解维华 《航空学报》2020,41(9):23615-023615
数字孪生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可看作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通过建立物理系统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驱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系统行为更准确的描述与预报,从而在线优化决策与反馈控制。本文分析表明数字孪生体相比一般的模拟模型,具有集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要复杂系统建模、传感与监测、大数据、动态数据驱动分析与决策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技术的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孪生可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运行维护。重点讨论了应用机身数字孪生进行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案例,相比于周期性维护,具有检修次数更少、维护成本更低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在空间站、可重复使用飞船的地面伴飞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3.
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雷  袁源  乔建忠  余翔 《航空学报》2020,41(11):24618-024618
传统的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重点研究人脑思维、感知和肌电反应等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实现。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在面临病毒、细菌和天敌时保持生存和健康的独特生理机制,是智能系统技术研究领域的崭新视点。受动物应对病毒侵袭、环境剧变、天敌威胁等不利态势的免疫反应、保护自我和进化机制启发,提出无人系统在包含攻击、干扰、拒止、封锁、损伤、故障和博弈等恶劣环境和对抗模式下的生存安全问题,建立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一般框架,架设无人系统和生物体之间免疫机制的桥梁。主要内容包括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框架,并分别从感知与诊断、适应与激励、学习与进化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问题描述。最后,对免疫智能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空间站舱段吊装过程的特点,对比多种测量方案后,提出了基于多模式集成测量的吊装安全监测系统方案,分步实现吊装过程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吊装过程关键数据的采集与解析,获取吊装舱段与停放件的相对位姿,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显示作业过程,同时进行安全阈值示警,定量引导与辅助航天器舱段吊装作业过程。通过实验室和实际使用,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测量精度。与传统的监测系统设计相比,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美国民用航空规章(FAR)——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第29.785条“座椅、卧铺、担架、安全带和肩带”的适航条款。首先研究了本条款的起源以及后来的发展历程,即历次修正案;同时分析了各次修正案修改的背景修改内容和修改原因。为航空器设计人员提高对航空器适航的认识提供了辅助性资料,使从事适航工作的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适航条款的本质目标,缩小与世界适航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生产与市场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两种经济条件下,模块化生产分别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竞争性模块化和垄断性模块化。与竞争性模块化不同,网络经济下,模块化生产必然经历竞争性模块化——激烈竞争——垄断性模块化的演化路径。从效率的角度看,竞争性模块化的效率是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而垄断性模块化的分工优势使竞争性垄断的市场结构的动态效率得到极大发挥。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竞争性模块必然出现非意愿交易的市场出清,因此其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极大化。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由于内生交易成本和外生交易成本的存在,垄断性模块化同样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极大。但在垄断性模块化中,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比竞争性模块化下增加,所以,垄断性模块化的社会福利比竞争性模块化情况下的社会福利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磨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用单晶刚玉砂轮磨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时,磨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中的表面特征(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显微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以期优化磨削参数.砂轮速度依次选择15,20,25m/s,磨削深度分别选择50,100,150μm,工件速度分别选择5,10,15m/min.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工件速度的变化最敏感,表面显微硬度对砂轮速度变化最敏感,表面残余应力对砂轮速度变化最敏感;同时表明了磨削参数对磨削表面形貌、显微硬度梯度、微观组织、残余应力梯度的影响,揭示了表面完整性中的变质层形成规律.其塑性变形层在5~10μm,显微硬度变化影响层为80~100μm,残余应力影响层厚度为80~200μm,其为磨削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控制研究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陆军PNT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全球定位系统(GPS)易受干扰和攻击的影响,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系统需灵活应对多种复杂战场环境。分析了美国陆军未来发展先进PNT技术的背景,重点分析了美国陆军PNT能力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了伪卫星系统、车辆导航系统、惯性导航、定位、导航系统辅助传感器、导航传感器融合、导航仿生技术、授时、PNT建模与仿真、导航战技术应用、自主与人工智能在PNT中的应用等11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简要总结,认为美陆军将注重改进单兵和车辆态势感知能力,以提高未来支持战场指挥官的任务指挥和决策能力,同时重点关注了开放式系统架构、SWaP-C优化、自主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PNT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9.
空间探索用梯度密度气凝胶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凝胶是空间探索领域的关键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单一密度气凝胶和梯度密度气凝胶材料的分类、合成方法、复合工艺、特殊性能及其在空间探索领域的应用.其中,梯度密度气凝胶材料的合成是国际上的技术难点,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将其复合方式分为早期方法、分层粘贴法、逐层凝胶法和梯度溶胶共凝胶法,揭示了梯度气凝胶应遵循由单位深度的低差异到高...  相似文献   

20.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丰  张利勇  吴丹 《飞机设计》2016,33(6):1-10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