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模糊控制也称为控制上的专家系统,基于模糊控制提供的架构可对人的行为和决策实现智能分析。本文以某单轴转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的单轴转台控制器,应用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模糊PID控制器克服了传统PID控制算法鲁棒性差的缺点,提高了系统抗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能力,拓宽了转台的应用领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PID转速调节器的适应性、鲁棒性及抗干扰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神经元PID转速调节器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智能神经元PID转速调节器采用2个神经元控制器进行设计,同时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分别采用滞环调节器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智能神经元PID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能快速跟踪参考转速变化,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智能非线性PID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维安  周军 《飞行力学》2004,22(3):61-63,68
在分析总结标准PID控制器、各种变形PID控制器、非线性PID控制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非线性PID(INPID)型变结构控制器。将该INPID控制器应用于典型带延迟一阶对象和二阶对象控制,并与传统PID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广泛的对象适应性和很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量受限越强和系统参数变化范围越大的情况下,其优势越突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不能满足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要求的问题,本文将自适应控制思想与PID控制器相结合,合成一种自适应PID控制解决方案,并设计了一个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方案运用专家控制策略,自动整定PID参数。仿真结论表明,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或者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5.
在被控对象模型精度不高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PID控制方法,提高其鲁棒性,以确保系统的响应具有最优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该方法在常规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智能技术,在线实时调整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该控制器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推理规则;二是精确的Vague集推理规则表;三是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的自适应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飞机除冰车加热系统的实验数据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针对此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控制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以及仅用模糊控制器进行控制。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模糊PID控制在飞机除冰车加热系统中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性能的无人机微型舵机伺服控制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PIC单片机的高精度舵机伺服控制器及其测试系统.通过操纵测试软件,计算机发出模拟飞控计算机发送的位置信号,输入以单片机为主控制芯片的舵机控制器,控制功率驱动电路,驱动直流电机,实现伺服控制.控制器软件采用位置、速度和电流三闭环控制算法,利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对位置环进行实时调整,同时在速度环与电流环引入积分分离PI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具有抗干扰性好、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和输出力矩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凯东  张超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6):33-37, 54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方法低速控制精度差、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滑模控制的永磁电机DTC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二阶滑模控制原理,将传统磁链控制器与转矩控制器以滑模控制器替代,对空间电压进行矢量调制,提高了开关频率的稳定性,获得了良好的动态稳定性,改善了电机输出性能。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电流脉动与转矩脉动,同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电机的快速动态响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PID控制器参数固定而引起永磁同步电机(PMSM)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效果不佳问题,设计了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模糊控制器。该位置控制系统是以空间矢量控制为理论基础,由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构成的PMSM三闭环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将模糊控制器应用在系统位置环上。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参数优化后的模糊控制器在系统位置环的作用更加优越,完全克服了传统PID控制器的缺点,能有效提高电机位置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空面导弹控制系统的性能,解决传统PID控制在导弹大空域飞行、系统参数大范围变化时控制能力欠缺的问题,以法向过载作为被控量代替对迎角、侧滑角的控制,基于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Fuzzy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及其MATLAB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不能在线进行参数自整定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参数的方法,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表明,该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既具有PID控制器高精度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快速、适应性强的特点,使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动、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毅  林贵平 《航空学报》2011,32(1):49-57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大时间常数的复杂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根据系统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座舱温度控制方案,系统分为组件温度控制和区域温度控制两级控制.区域温度控制器计算出各区域供气温度的目标值,并选择各区域供气目标温度中最低值作为组件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使用专家比...  相似文献   

13.
考虑空气动力系数的不确定性与线性化后产生的模型不确定性,引入了一类双积分控制律,同时保留PID控制的优点,设计了一类自适应反演PID控制器.尤其是Lyapunov函数的巧妙构造,不仅表明了积分控制规律对提高系统鲁棒性的贡献,而且将PID控制与Lyapunov函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设计不仅具有预期的鲁棒性,而且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樊丁  傅强  戚学锋 《推进技术》2005,26(6):544-547
对于航空发动机这样复杂的系统,经典的定常算法难以对其实现良好控制。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特性,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仅适用于单目标寻优,也适用于多目标寻优。遗传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系统,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均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寻找到合适参数。文中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对PID参数的最佳整定。最后,通过数字仿真证明了其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的单片机温度控制器,是以ADuC812芯片为核心,根据PID控制原理构成的数字控制器,文中论述了它的硬件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几组主要测试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温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简单,成本低,功耗小,体积小,控温效果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大包线飞行控制律设计中,需将飞行包线分为几个区域,针对各个区域设计线性控制律,采用多个线性控制律来近似替代所需的非线性控制律,本文中线性控制律采用PID控制结构,若用传统PID控制律参数整定方法,工作烦琐、设计时间长,而且控制效果不是很好,提出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律参数,并针对遗传算法局部寻优能力差、收敛速度差、易早熟等缺点,对其进行了几点改进,为提高鲁棒性,对其适应函数进行了设计,针对某机型某个区域的俯仰控制进行了PID控制律设计仿真,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3代就能得到最优控制参数,而且使系统动态性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PID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转速控制策略。根据系统运行参数的变化,采用三层前馈式人工神经网络,基于梯度下降纠正误差法在线训练实时更新PID参数值。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和增量式PID共同构成转速环控制器。建立PMSM数学模型,设计PMSM速度环控制器,构建S函数,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先进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比传统PID转速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难以实现高精度及快速响应的问题,分析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型,提出基于模糊PID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控制算法.介绍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反解模型及机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模糊算法的模糊语言变量、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完成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针对一组PID控制参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模糊算法的PID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递归神经网络分路式解耦控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控制中变量之间的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分路式动态解耦控制方法,给出了发动机双路式解耦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解耦原理和算法。利用递归小波网络较强的动态非线性映射能力,在线完成发动机各控制通道的模型辨识,并回馈对应的灵敏度信息;神经网络PID控制器根据回馈的信息在线自适应调整参数,实现发动机各通道的准确跟踪和分路独立控制。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保证控制系统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各回路之间的耦合影响,能够成功应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解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