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龄探索作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重要部分,一般是指在飞机服役后通过收集飞机使用维修信息从而对飞机初始维修大纲制定时的缺省问题重新回答,以合理地优化飞机预防性维修任务及其间隔的过程。工龄探索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跟踪阶段,针对不同类型及故障后果的预防性维修任务具体分析了开展工龄探索的一般方法及逻辑决断流程,为我国飞机维修大纲适用性与有效性评定和预防性维修任务及间隔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飞机的维修技术自进入80年代以来,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可靠性维修理论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光纤探测技术的应用等。60年代以前,主要靠经验维修或称预防性维修,是人为的定时检查,拆卸离位检查,绝大多数工作是靠人工直观检查或感觉(看、听、闻、摸)。单一的定时维修方法对复杂的部件、系统和随机产生的故障是无效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定时拆卸检修方  相似文献   

3.
基于S4000P的军用飞机预防性维修任务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防性维修是恢复和保持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主要措施,其优化一直以来都是飞机制造商和使用 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调研国际上主流的预防性维修任务优化方法及主要应用对象,并以适用于装备的 S4000PISMO 流程为基础,结合军用飞机的特点,对原流程进行调整和个性化设计,构建预防性维修任务优化 的逻辑流程。结果表明:该任务优化流程可用于军用飞机预防性维修任务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际先进飞机虚拟维修仿真设备的理念和应用,给出了虚拟维护训练设备的整体设计框架.从系统仿真到维修交互技术两个方面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并结合“新舟”60飞机的维修特性,以典型维修过程为例进行了初步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5.
机务维修伴随着航空器诞生不断地进步和壮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过去的经验维修发展到以预防性、可靠性为主的视情维修方式,使航空器达到持续性的适航要求。中国民航近六十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型从单一俄制活塞式飞机,发展到现今的欧美空客、波音、涡扇发动机为主的现代中、大型飞机。随着欧美飞机的引进,其机务维修工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伴随着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三大航空集团公司的成立,以及民航业对外开放,使原有的机务维修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最早民航单一的六大管理局为主的机务维修体制变成以各航空公司机务维修机构、机场公司机务维修机构、中外合资、独资的机务维修机构这四类为主的航空器维修格局。  相似文献   

6.
浅谈飞机维修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修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性,操作性和经济性。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安排预防性维修,对维修方案进行优化,可在保证飞机持续适航的前提下,降低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7.
2017年交通部发布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5版本,其中维修体系的主要变动为附件J: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民航局审定司同时发布/修订了8个相应咨询通告。其中重点规章为《AC-121-FS-2018-71修理和改装的损伤容限检查要求》。通过民航史上关键事故,介绍并阐述规章和咨询通告中“安全寿命”、“损伤安全”和最终发展为“损伤容限”的历史及落实到附件J和咨询通告的相应条款,为业内人员提供借鉴,加深对于飞机结构安全设计理念和规章理解。  相似文献   

8.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职业特点。民用航空维修工程要求使飞机和机载设备保持其固有的可靠性,使飞机各系统功能正常。因而,不论是飞机哪个系统或哪个部位出现故障,均要求维修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从理论上分析,更重要的是通过状态监控、事后维修或预防性维修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以确保飞机安全正点。民用航空维修工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系统工程型高级维修人才,要求毕业生既能掌握从机载设备的设计思想、结构和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毅  朱剑 《民航科技》2005,(5):95-96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关口前移”是近年来民航安全管理中提出的新思路,作为飞机维修保障单位,运用状态监控技术,如发动机性能监控、内窥、磁堵检查、油样分析等方法,正是落实“安全关口前移”这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实施预防性维修的具体体现。本文即是笔者多年从事CFM56-3CI发动机性能监控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1903年12月17日,伴随着莱特兄弟试飞“飞行者”号的成功,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基蒂·霍克附近的海滩便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机场”。从此,机场作为飞机起降的栖息地开始了其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的发展历程。  世界机场发展概述在飞机诞生后的前几年,航空业的焦点是致力于飞机的发展和研究。当时只要找到一块平坦的地面,经过整平、压实,或者再种上一些草皮;能承受不大的飞机重量,飞机就可以在上面起降了。到了1910年前后,此时的飞机只是用于航空爱好者的试验飞行或军事目的飞行,机场只为飞机和飞行人员服务,基本上不…  相似文献   

11.
孙兰 《飞机设计》2020,40(4):1-4
2017年交通部发布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5版本,其中维修体系的主要变动为附件J: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民航局审定司同时发布/修订了8个相应咨询通告。其中重点规章为《AC-121-FS-2018-71修理和改装的损伤容限检查要求》。本文通过民航史上关键事故,介绍并阐述规章和咨询通告中“安全寿命“、”损伤安全“和最终发展为“损伤容限“的历史及落实到附件J和咨询通告的相应条款,为业内人员提供借鉴,加深对于飞机结构安全设计理念理解。  相似文献   

12.
纵观航空维修发展史,民用飞机维修相继出现了"单一定时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MSG"维修理念。分析MSG逻辑决断思想,总结、对比MSG-1、MSG-2和MSG-3维修思想的差异和优劣性,将为现代民用航空的维修思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飞机安全、正常运行的因素不仅取决于飞机的设计(?)制造,而且也与维修活动密切相关。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使用类型以及维护能力的影响,其可靠性会降低,为了恢复和保持飞机的固有可靠性必须实施有效的维修。飞机维修方案是飞机维修的依据和标准,是飞机所有预防性维修工作的指导文件。维修方案不仅关系到飞机的  相似文献   

14.
飞机维护规程中规定了飞机部队级维护涉及的所有预防性维修任务,在飞机服役初期,维修任务的制定通常偏保守,随着飞机使用和维护经验的积累,维修任务间隔优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以服役数据为分析对象,以系统可靠度为衡量标准,构建预防性维修任务间隔优化分析方法,形成可实现的数学模型;以某维修任务为案例,对其服役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维修间隔优化的建议。结果表明:该方法和模型正确可行,可作为军用飞机维修任务间隔优化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维修工程——飞机安全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飞机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从早期单一的定时维修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发展到现在通过定时、视情、监控的维修方式来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12日,一架刚刚在南方航沈阳维修基地完成8C检的A300-600飞机一次性试飞成功,安全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国内首次独立完成A300-600型飞机最高级别的检修。由此,有着40年安全维修历史的大型民航维修企业南航沈阳维修基地,掀开了大型宽体客机深度维修的历史性一页。8C检的成功,标志着沈阳维修基地可以完成执管飞机的所有重大修理项目。“跨越”战略A300-600飞机8C检的成功是沈阳维修基地“跨越发展”战略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自1999年起,沈阳维修基地先后完成了MD-82飞机1D检和2D检、MD-90飞机4C检、MD-82飞机大型结构修…  相似文献   

17.
南方航沈阳维修基地是南航集团下属的大型综合飞机维修企业,可以独立完成MD82飞机1D检、MD82飞机2D检、MD90飞机4C检、飞机整机喷漆、A300飞机8C检、并取得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飞机部附件维修许可。沈阳维修基地有着40年安全维修的辉煌历史,多年来,沈阳维修基地先后被中国民航总局、辽宁省政府等单位授予“全国民航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用户满意企业”、“全国民航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60余种荣誉称号。南方航沈阳维修基地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航线维修中,安全、可靠、经济是永恒的主题,为保障飞机的高签派率,减少因维修造成飞机停场时间,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建立以“MCC”为中心的营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老龄飞机的故障控制方式,阐述了预防性维修和及时处理故障在老龄飞机保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根据波音系列的机群不断扩大,基地分散等实际情况,为保证飞机运行的可靠、安全和效益,引进了世界先进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飞机维修思想.采用现代逻辑决断法 MAINTENANCE STEER-ING GROUP—2—3(MSG—2)(MSG—3)确定了3种维修方式:定时(HT)、视情(OC)和状态监控(CM)。改变了以往苏制飞机单一的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