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提高电液伺服系统的阻尼有几种方法,如:泄漏短路法、压力反馈法、反谐振电网络抵消法等,此诸法不是需要较多的外加设备,就是效果不够理想。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必要的理论分析,实现了速度微分软反馈,提高了电液伺服系统阻尼,系统闭环(速度闭环或位置闭环)后的开环增益比没有采用速度微分软反馈时增加了1.5~2倍,同时提高了系统低速平稳性。本文结合液压单轴飞行模拟转台的调试结果,介绍速度微分软反馈提高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马达系统阻尼的原理及其具体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 YMT-S型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为例,对带惯性负载的阀控马达随动系统的非线性进行了模拟计算机仿真。时间比例尺取 m=100。仿真的液压元件为:3 F 电液伺服阀和 YCM-27径向柱塞式液压伺服马达。通过模拟计算机仿真,观察了伺服阀的死区、磁滞与摩擦造成的滞环,流量与压力间的平方根律造成的非线性增益,阻尼非线性:伺服马达的库仑摩擦;转台刚度以及传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该系统结构如示意图1:本文第一部分为结构图及模拟计算机图的建立;第二部分为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电液伺服系统通常用于负载惯量大的随动系统中,飞行模拟转台的阀控马达伺服系统就是一例。这种系统的阻尼系数一般都很小,约在0.1~0.2之间。为使系统有足够宽的频带和足够大的开环增益,必须对系统进行补偿,通常使用的补偿方法有集总电抗谐振补偿法、压差反馈补偿法和所谓动压反馈补偿法。  相似文献   

4.
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低速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摩擦特性是影响仿真转台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马达内部摩擦的形式 ,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 ,通过计算机仿真揭示了马达低速运行时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以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德志 《航空学报》1985,6(6):597-601
 在研制YMT-S1型飞行模拟转台(以下简称转台)的过程中,作者对转台的伺服系统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原有伺服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构成了“双速”伺服系统、包含速度微分反馈的速度系统及位置系统、“综合”控制伺服系统。 实验证明:三种伺服系统对提高转台的技术性能有明显效果。 本文介绍了这三种伺服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阀控马达随动系统中,执行元件(阀与马达)和负载(传动装置与转台)的惯性、结构刚度,决定了系统的结构谐振频率。本文寻求结构谐振频率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的试验设备和工作机械,例如:大吨位振动台、疲劳试验机、可控震源车以及轧钢机等等,都采用了电液伺服系统。这样就要求有大功率、高响应的电—液转换元件。三级电液伺服阀(下称三级阀)就是适应这种需求,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成果。由于三级阀不仅在输出大流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DYH—100电液伺服阀用于我所自行设计、制造的SKX—3000三坐标数控铣床电液伺服驱动系统中,其力矩马达的设计参考了美国MOOG公司的伺服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的QDY_1伺服阀中的力矩马达。与MOOG阀中的力矩马达相比,结构有所简化(反馈杆和挡板合成一件,材料为铍青铜),参数也有所改变(线圈改为2400匝,额定电流改为30毫安),工作原理仍一致。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速率转台的速率精度均优于0.1%。通常采用数字——相位系统实现调速控制。本文阐明了转台速率性能的定义;分析了数字——相位调速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宽、调速分辨率高、速率稳定性好、速率精度高等特点;论述了转台速率波动与测角元件(感应同步器)的细分误差和极对数的乘积成正比的定量关系;并指出用“1°间隔定角计时法”检测转台速率波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概述电液压力控制伺服阀是力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且理想的伺服元件,它的特点是速度快、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众所周知,流量阀控制作动筒和流量阀控制液压马达的位置、速度伺服系统国内外研究的时间都较长,理论也很成熟,实验也较充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力的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阀控作动筒的力(压力)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施力系统)是具有代表性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力系统,而压力阀控作动筒的系统又是这种力系统中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模糊补偿的自适应控制在液压转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仿真转台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补偿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把实际系统看成是由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所组成,对线性部分采用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而对非线性部分主要采用以模糊自适应补偿为主的控制方式。为了提高模糊自适机构的补偿效果,采用了规则可调整的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2.
Dryden大气紊流模型的数字仿真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产生符合Dryden模型的三维大气紊流信号(包括三个速度分量和三个角速度分量)提出了一个比较严格和完整的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相关函数来检验。最后还对飞行模拟器中如何使用这一数学模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μ理论在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μ理论在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提出电液负载模拟器的鲁棒控制策略。电液负载模拟器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复合系统,且是一个强耦合、时变受控对象。综合考虑参数变化、模型变动和干扰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μ综合控制理论设计电液负载模拟器的鲁棒力控制器,并通过μ分析使用鲁棒力控制器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给出使用鲁棒力控制器和经典力控制器时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鲁棒力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PIO问题研究的需要,考虑到操纵系统非线性(间隙和摩擦等)对PIO问题影响的严重性,推导了包括非线性环节在内的,驾驶员-操纵系统-飞机本体组合系统的纵向动态结构图,并用DMJ-3A电子模拟计算机,以某歼击机低空大速度正常状态(力臂处于小臂)和故障状态(力臂处于大臂)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飞行实践是一致的。从而初步说明作者提出的结构图(即PIO计算方法)既是可信的,也是具有实际分析使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飞行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飞行器的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估、维护和训练。飞行模拟器是典型的人在回路实时仿真系统,工程模拟器是用于工程研究的飞行模拟器。本文叙述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研制、应用情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飞行仿真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升机飞行品质模拟器主要用于研究直升机的飞行品质。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是直升机型号研制任务中主要的设计目标之一,直升机特有的近地和低速等飞行特征和独特的飞行方式给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描述了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系统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双变量函数调节规律的工程实现和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荣士 《航空学报》1982,3(1):77-85
本文通过某机放气门控制系统设计(在设计中实现了双元函数调节规律)的实例,对某些可分离的多变量函数曲线簇调节规律,提出了化多变量函数为单变量函数求和的工程实现方法,并设计了电桥实现系统的控制。此外,根据试飞要求,采用了通过调整桥臂电阻来改变二元函数曲线簇的简便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文中阐述的双变函数的工程实现和调整方法,对于复现三个以上变量的函数装置的研究以及对于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工程设计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飞行仿真系统的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模型的研究领域和定义,并以飞行模拟器飞行系数数学模型为例,说明了实际-理论模型-计算机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飞行系统的建模、编程、数据的选取及预处理等对飞行模拟器逼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较慢,直升机飞行模拟器的视景系统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某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为背景,详细介绍了直升机视景数据库的结构形式,描述了视景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逼真度反映飞行模拟器与真实飞机特性的一致性程度。 客观评估是一种通过模拟器与系统实际行为的测试比较来评估逼真度的工程方法。 飞行模拟器分为工程模拟器和训练模拟器。 用于飞行训练的训练模拟器构型很少变化,其测试用例由适航标准指导,而用于设计验证的工程模拟器,根据飞机研制进展经常需要升级或更改,其测试用例也会随之变化。 在当今民用飞机技术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亟需高效方法开展这一类型模拟器的逼真度客观评估测试。 在实验框架和系统实体结构和模型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测试的方法,在工程模拟器的客观评估的应用中,该方法可以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和执行,工作效率提升,流程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助于在研飞机的定型或取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