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中山文史》发表了赵荣芳著《香山航空人物录》专辑,有感于这是地方文史工作向专题化发展的突出成就,遂从《文史园里一新葩》为题发表过一点拙评。现在,又得读赵荣芳与李文光合著的《香山天将》,深感这是对《香山航空人物录》那朵“新葩”的艺术培育,正如关中人先生为该书《序》中所说那样,它“是作者在《香山航空人物录》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史》一书于1987年在中国出版后,很快用完。想再版,由于发行量不大,出版社无意再版,致使《中国航空史》不能再版发行。本文作者刘文孝先生於1992年5月来西安访问时,见到姜老的巨著《中国航空》,敬佩不已。并感到《中国航空史》印刷质量不高,纸张也不够好,他表示愿意将此书稿带到台湾出版,向世界发行。经姜老同意,刘文孝先生随即将书稿及照片等带回台湾。下面就是已在台湾出版的《中国航空史》一书的编言及文良彦先生的文序。同时报道《香山天将》及《台山近代航空人物录》出版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读1994年6月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马毓福编著《1908—1949中国军事航空》,以“它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近代中国空军产生与发展的专著”,深感它对中国航空史研究作出了新贡献。 这本专著,以第一章古代航空理想及飞行器在军事上的运用为启引,然后分十六章全面、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空军产生与发展,“对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政府以及人民空军成立前各个时期军事航空的行政沿革、教育训练、(武器装备)、作战行动、勤务保障、飞行安全、航空维修、航空工厂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还附有《中国军事航空记事》。它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既集中国近代军事航空史之大成,又通过考查论证来端正了一些史的看法和提出了一些史的“第一”,还在史  相似文献   

4.
历史已表明,第一个用具体事实为朱慕菲“正传”的,不是别人,正是《香山航空人物录》的作者赵荣芳。 ——关中人《<香山天将>序》 《航空史研究》(39)刊出韩明阳、孟力同志合写的《为朱慕菲“正传”——访朱慕菲胞弟、旅加华侨朱腾云先生》(以下简称《正传》),引起了我的极大关切。我反复看了多次,还细加对比有关的文章,总的感觉是:写文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5.
孙伟 《国际航空》2005,(7):67-69
本期开始设立“企业风采”栏目,本栏目将着重介绍中国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和航空精英人物为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际航空》编辑们为了办好这个栏目将深入到科研生产第一线,对引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单位及风云人物进行专访,报道中国航空企业的最新动态,通过鲜活的人物和丰富的事例,全面记录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本栏目将以介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为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国际航空》(月刊)INTERNATIONALAVIATION国内唯—本综合性报道国内航空航天工业、民航运输业和国防工业技术及市场的信息性月刊。1999年全年定价72元(12期)。《航空周刊》(周刊)AVIATIONNEWSWEEKLY国内唯—本“快报性”航空信息周刊,专门跟踪和报道国际国内航空航天工业、民航运输业和国防工业技术及市场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1999年全年定价130元(52期)。《中国航空信息》(英文版月刊)CHINAAEROINFORMATION国内唯—本专门跟踪报道国内航空市场商情的“市场快报”。《中国航空信息》(英文版)1999年…  相似文献   

7.
黄严先生提议编印的《广东空军史料选集》,作为广东省航空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的一件礼物,已于1994年11月与读者见面了。 广东是中国近代航空的摇蓝和中国革命空军的策源地,对整个中国近代航空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东空军在东征、北伐以及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发挥了重大作用。整部广东近代航空史,实质上是一部华侨航空救国史,一部爱国志士军事航空史。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本广东近代航空史和一本广东空军史。  相似文献   

8.
书海拾贝     
《中国航空史》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0年10月出 版,是我国著名的 航空史专家姜长英 教授所编著。全书 大16开精装,208 页,共计43万字,并 有百余张历史图 片。 《中国航空史》 是将姜长英教授以 前出版过的《中国 航空史料》、《中国 古代航空史话》和 《中国近代航空史稿》加以综合、补充而成的一本航空史学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此书不仅详尽介绍了我国历史上航空科技的发展,还通过大量照片和图表对我国近代航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经验教训进行了客观的叙述。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详细的描述了我国近…  相似文献   

9.
《航空动力学报》是学术性很强的刊物,读者范围有限,很难追求学报本身的经济效益,所以《航空动力学报》历来以提高本学报的社会效益为办刊的奋斗目标。 《航空动力学报》是传播航空航天动力领域中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贯彻“实用、创新”的办刊方针,通过组稿、审稿精选信息,通过精炼文章、提高版面利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航空》杂志社秉承“全心全意为读者、客户服务”的宗旨,2003年与美国《航空周刊》集团合作,从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最近10余期航空产品与服务专辑中介绍的数百项产品中精选出在中国较有市场前景的50项产品,之后约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共同评选出30项,在本专辑中推介给国内企业。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9日,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在本所航发宾馆组织召开了“《航空发动机》双月刊启动及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3.
读《航空知识》上的《直升机和“直升飞机”》和《江苏航空》上的《飞机和“直升飞机”》等专文,大有教益。笔者虽然从事飞机设计和教学工作多年,并直接参加过多种飞机和直升机的试制,明知二者有很大不同,但却不加以区别,常将“直升机”与“直升飞机”二词混用。将“飞机”与“直升机”误为一类,实属失职。飞机和直升机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史研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历史阶段的划分问题.由于中国航空史的复杂性,关于怎样分期,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著名航空史家姜长英教授在《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把中国航空史分为三个时期:从远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中国古代航空史,从1840年到1949年解放为中国近代航空史,从1949年起的新中国的航空历史为中国现代航空史.段子俊主编的《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虽未明确指出怎样划期,但其叙述蕴涵了它的观点,即分为古代航空、始于清末的现代航空和解放以来的当代航空.从第52期《航空史研究》的介绍看,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召开的航空史研究会代表大会会议上介绍的《中国航空史》将历史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航空.由于尚未看到该书,故具体起迄年代和理由不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研究员江东同志新著《鏖战蓝天——世界空战王解列传》,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丛书,读后很受启发.现将我撰对“米格王牌”飞行员的认识,作为引玉之砖献给大家,欢迎广大航空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是我国近代航空的重要策源地,它被誉为航空摇篮,它是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指引下开拓、发展起来的。孙中山是我国近代航空的奠基人,华侨则是航空的先驱开拓者。飞行是这样,飞机制造也是如此。1911年孙中山旅美旧金山,一再嘱咐侨团:“按排华侨青年学习飞行技术和飞机制造”,“助成飞船队的成立,充革命军用”。广东航空工业一开始,就有它显著的特色。一是有强烈的奋发图强振兴中  相似文献   

17.
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第三次理事会议于1990年4月3日至6日在303所召开,会议期间同时召开行业刊物《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第一次编委会,部、研究院、机载设备总公司、科技公司、航空学会的有关领导、“中心”理事和《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编委共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有关领导对“中心”工作和《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的编辑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中心”成立二年来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对“中心”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写过一篇《直升机和“直升飞机”》(1982.5《航空知识》),谈了直升机和“直升飞机”这两个航空名词的历史和发展,还说明这两个词儿并不相等,前者是正确的,而后者是错误的。现在这篇《飞机和“直升飞机”》可以说是前一篇的姐妹篇或续篇。  相似文献   

19.
唐李世民《赐萧瑀》一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前两句是说在严峻时势的考验下,才能识别忠良。“板荡”系指《诗·大雅》中的《板》、《荡》两诗,反映周厉王时期动荡、艰难的社会情况,后遂以“板荡”比喻艰难动荡之世。张处弘——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航空学会前理事长、杭州蓝天飞艇技术研究所所长,是疾风中的“劲草”,艰辛中的“诚臣”,不是李世民诗句中所说的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而是中国航空战线上的真正勇士,航空科技事业的智者!张处弘同志在空军工作多年,离开部队时本可以以相当高的级别安享晚年,但他却一心扑向了研制飞艇的事业,靠自己的力量办起了民办航空研究所,并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历尽千难万苦,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艇获得成功。正当张处弘的飞艇事业向更大的成  相似文献   

20.
1949年春 ,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均刊登了“区之雅”的一篇文章。他号召留港的航空技术人员到解放区 ,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服务。当时 ,我和香港、澳门及广州的十多位 ,原国民党空军 (下称原空军 )的航空技术人员 ,响应了“区之雅”的号召。我们曾在“原空军”担任飞行员 ,领航轰炸员和空勤机械员。都因不愿参加反共 ,反人民的内战 ,不做蒋介石屠杀解放区军民的帮凶 ,脱离“原空军”到港、澳和广州谋生。我们都是通过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与“区之雅”取得联系。“区之雅”把我们集中起来 ,经过商议 ,决定成立“香港航空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