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生产工序统计独立的条件下,W.A.Shewhart各种工序控制图已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了适应相依工序质量控制的需要,张公绪发展了W.A.Shewhart的思想,建立了选控图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Shewhart图还是选控图都是基于单质量指标统计规律的信息,实现工序的最终控制。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往往是多指标的。如何综合多个质量指标的统计信息对生产工序的系统因素变异趋势做出更确切的预测和控制是质量管理领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建立了多指标工序控制的统计模型。进而利用多元分析的有关结果研究了多指标质量控制图的统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在几何分布情况下保持方差稳定的对数变换及其渐近分布。据此给出了W_(cs)(选控首次成功等待次数)控制图的对数变换和标准变换作法,通过实例表明,所用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符合实际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系统非线性对主字母安控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型的主字母安控体制特点,为了分析非线性对主字母安控体制的影响,对主字母安控体制工作原理和非线性产生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对“11选3”主字母安控体制的实例分析、解调性能计算与性能仿真,验证了系统非线性对解调性能与安控可靠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调制指数的大小直接影响解调性能,调制指数太小会使主字母信号能量变低,调制指数太大则会导致非线性,所以需要选择合理的调制指数应用在体制设计中;信道非线性在放大器饱和放大时出现,会导致字母能量分散、信噪比恶化.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七五年弟三期刊登的《球面三角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一文,引起了不少同志的兴趣,认为用球面三角解空间角度的计算问题有极大的优越性。也有的同志觉得这个方法虽好,但比较抽象,不易掌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我们请零件加工科机床夹具组写了《球面图的绘制》一文。本文着重介绍球面图的绘制,因为在解题过程中绘制球面图是较关键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其它问题,如选用公式和运算等,都不会有多大困难。文中选了四个例题,这四个例题在《球面三角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都已介绍过,这次选择不同的零件视图绘制球面图,目的在于帮助同志们熟悉球面图的绘制方法。为了阅读方便,本文将这四例的零件图和夹具图再次画出,其中部份图形略有更改。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一种具有独特能力的双板全息照相干涉仪系统及其技术和应用两方面的若干进展。首先,利用条纹图的微控技术的发展能够产生连续的干涉测量数据。其次,还讨论了一种新设计的六个自由度之间无联系的双板支架。其应用包括:采用条纹微量操作方法进行流场的定量测量,再入飞行器吹风的流场和发动机进气道附面层的相互干扰的分析。以上所列举的进展有助于研制自动全息照相干涉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民机驾驶舱多点触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在民机驾驶舱应用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国外在多模交互分层架构、ICO工程化方法及建模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如何将多点触控的开发嵌入到航空开发流程中,最后在案例中介绍了多点触控技术在具体飞行任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空间推力器是调整宇航飞行器运行轨道和姿态的推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为保证推力器启动温度和可靠运行,必须采用专门的热控设施。本文介绍了各类空间推力器的不同热控需求,重点阐述了目前空间推力器用铠装热控器件技术以及种类、性能和应用,总结了铠装热控器件的考核试验及判定指标,并提出了铠装热控器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段德莉  李曙 《推进技术》2020,41(1):28-37
空间推力器是调整航天器运行轨道和姿态的推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为保证推力器启动温度和可靠运行,必须采用专门的热控设施。本文介绍了各类空间推力器的不同热控需求,重点阐述了目前空间推力器用铠装热控器件关键技术以及种类、性能和应用,总结了铠装热控器件的考核试验及判定指标,并提出了铠装热控器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热控涂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热控涂层的热控原理,品种,空间稳定性及在卫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动能拦截器变轨拦截能力,考虑目标与拦截器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等因素,构建了拦截器零控脱靶量、轨控发动机内弹道、发动机质量与尺寸等优化模型,将遗传算法和Powell算法相结合进行轨控发动机不确定性优化设计.应用算例表明,采用优化设计后的轨控发动机,拦截器可修正的最大零控脱靶量至少提高17.9%,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加明确,为动能拦截器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CMM的软件过程度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使用统计过程控制和控制图表的方法来度量和分析软件过程,达到了商业目的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讨论在过程控制中出现测量系统误差时对监控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中、小型固体发动机Ⅰ界面粘接为背景,研制了一套固体火箭发动机Ⅰ界面胶粘剂自动喷涂装置并开展胶粘剂特性、喷涂工艺参数、质量控制参数等研究。通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参数进行喷涂,设备工作稳定,粘结性能满足要求。产品质量一致性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相关设备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核心机研制的目的和核心机试验的内容.并提出了核心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和核心机控制计划的基本方法。可供核心机试验和核心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类典型的直升机环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各自的优缺点,为不同类型的直升机选择环控系统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过驱动飞行控制系统中执行器故障时的协调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滑模的容错飞行控制器设计方法.引入虚拟控制思想,构造了多执行器故障条件下飞行器层级结构控制的数学模型.运用小增益定理,推导了系统闭环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建立了最优状态反馈的凸优化模型.以积分滑模面切换函数为变量,选取李雅普诺夫能量函数,设计了渐近稳定的积分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考虑执行器完好和故障时的控制效能,能够实现多操纵面容错飞行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旋翼编队控制问题,采用水平通道与高度通道解耦的四旋翼动力学模型,基于集群空间控制方法设计了编队控制器。首先介绍了集群空间控制方法的两个重要概念,即集群空间变量和集群运动学关系,进而以3架四旋翼为例,详细地给出了集群空间编队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在选取集群变量并建立编队与单机的运动学关系后,设计了不完全微分PD控制器以产生集群控制指令。不完全微分PD控制与常规PD控制相比,前者抗高频干扰能力更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编队控制算法能够完成多架四旋翼的队形放大和队形保持任务,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好的抗高频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了航天飞行器三维最优再入轨道和与轨道参数密切相关的气动加热过程。文中选择飞行器迎角和倾斜角作为控制变量,以飞行器气动加热率和飞行过载沿轨道积分最小作为优化性能指标,按极大原理导出最优再入轨道有约束控制的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采用了数值优化方法——共轭梯度法求解有升力飞行器的最优再入轨道及其热过程。文中以允许误差法讨论了权系数和罚函数的选取方法;对不同速度范围研究了不同的加热模型;按热平衡方程与优化轨道同步迭代的方法求得了算例数值结果。算例的数值结果与文献[13]的量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以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特征为依据,深入探讨了适用于空管人才选拔的人为因素实验室的若干重要问题。构建了航空人为因素软件测试平台,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实验项目,以达到有效选拔空管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Reaction flywheel is a significant actuator for satellites’ attitude control. To improve output torque and rotational speed accuracy for reaction flywhee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odeling and control approaches of DC-DC converters and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 theory with associated sliding regimes. Firstly, the topology of reaction flywheel is constructed. The small signal linearization process for a buck converter is illustrated. Then, based on the state averaging models and reaching qualification expressed by the Lee derivative, the general results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are analyzed. The analytical equivalent control laws for reaction flywheel are deduced detailedly by selecting various sliding surfaces at electromotion, energy consumption braking, reverse connection braking stages. Finall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avorable agreement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achieves preferable rotational speed regulation, strong rejection of modest disturbances, and high-precision output torque and rotational speed tracking 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