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机场场面航空器运行过程冲突探测的研究,结合A-SMGCS系统场面MLAT监视技术及TDOA定位技术,重点分析航空器跑道运行冲突和滑行道运行冲突两种类型,并建立数学网络模型。利用A-SMGCS系统监视模块与路由规划模块的结合,构建冲突探测系统框架,结合具体机场冲突探测告警参数,选择网格冲突探测法,并运用全局搜索算法,确定了航空器跑道冲突探测和滑行道冲突探测方案,对提升机场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DGPS/GIS的机场场面车辆管理和防撞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IntroductionoftheAirportGroundVehicleManagementandCollisionAvoidanceSystemwithDGPs/GIS由于飞机的起降架次逐渐增多,机场场面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准确合理的地面车辆调度和运行,将有效地提高机场营运效率,为维护机场地面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何才能在繁忙的机场中将飞机安全、准确地引导到预定位置,如何调配机场飞机滑行引导车、油料车、电瓶车、航空货运车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目视及话音调度,间或辅以场面管制雷达进行监视。该方法在距离较远或车辆被遮挡或低能见度的情况下,对车辆管理和调度较为困难。再…  相似文献   

3.
传统场面监视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基于电子进程单操作和场面目标态势识别的防跑道侵入安全告警设 计策略,无法判别和保证管制语音指令与电子进程单操作之间是否具备一致性,某型空管场面监视管理系统尝 试在引入管制指令识别功能的基础上重新设计防跑道侵入安全告警策略,为实现更准确高效的防跑道侵入应用 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确定出每架航空器的位置和滑行路径,可以根据不同跑道使用情况得到航空器热点滑行路径,以及通过结合监视雷达解析出的速度信息,将速度畸态区域作为航空器潜在冲突区域.由于雷达监视数据是每秒更新航空器的位置信息,因此在众多的数据中找到同一架航空器连续的滑行路径是难点所在.利用改进支持向量机理论,通过对场面监视雷达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预测,结果证明,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准确地确定航空器在机场场面滑行的位置以及滑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引言 现有的机场场面活动监视设备只有地面监视雷达,由于技术的原因,地面监视雷达的精度比较低,还不能完全应用地面监视雷达进行场面航空器活动的管理,只能作为参考,同时地面监视雷达的费用也很昂贵。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国内各个机场航班量的快速增长,机场场面的航空器和车辆的活动越来越繁忙、复杂,管制员靠目视进行地面活动管理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既经济又有高精度的监视设备,以满足管制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提高航空安全水平,提高机场利用率、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实现准确及时地监视目标飞机位置是维持机场内部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多点定位系统(MLAT)作为新兴场面监视技术,可对监视点精准实时可靠定位,对MLAT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民航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多点定位算法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下的定位解析算法,依据算法特性将其分为基于迭代形式、解析转化形式及智能混合算法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多点定位技术的潜在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场面上运动的飞机进行监视是提高大型航空运输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我国ACARS地空数据链的成功应用,分析基于ACARS系统的ADS-C工作原理,针对其数据滞后严重,无法满足ICAO规定的场面飞机监视的实时性要求,对ACARS系统的地面接收设备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ADS-C的场面飞机监视系统框图.分别对VHF接收机、飞机目标数据接收设备、实时数据链信息处理和监视系统进行了设计.利用ACARS测试平台构建仿真环境,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接收ACARS报文的正确率与系统实时性均能满足场面飞机监视系统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场监视的需要,结合航空器起飞特征,研究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SIFT)算法和仿射变换模型,在对图像进行灰度图像序列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SIFT特征点跟踪与仿射变换相结合对航空器起飞信息识别、跟踪的方法。以滨海国际机场的一个起飞过程为例,对图像序列进行了运动目标识别和帧间特征点的匹配,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机场航空器的起飞跟踪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兵 《民航管理》2023,(7):73-76
<正>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统计,大约有21%的航空器事故与疲劳有关。民航厦门空管站空管安全报告系统数据显示,约18%的管制工作失误与管制员疲劳有关。由此可见,疲劳是造成管制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小机场航班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大量通用航空飞行的实施,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不规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中小机场管制员疲劳,容易对空域运行效率及飞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如何正确识别管制员疲劳,分析疲劳产生的机理和致因,有效预防和缓解疲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跑道侵入告警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设施设备安装维护成本等问题,通过摄像设备获取机场场面的视频图像数据,采用稀疏表示对视频图像数据集进行检测处理;通过利用NSCT算法优化,结合半张量积,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跟踪训练;根据单目摄像机测距建立坐标转换和测距模型,对机场场面航空器与跑道中线的距离进行准确测量,根据地面保护区设置合适的阈值实现跑道侵入告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图像重构质量提高了7.07%,平均处理时间降低了21.95%,模拟环境下跑道侵入告警准确率为95.2%。模型重构质量好,处理时间快、实时性好、准确率高,可以为预防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准确地预测离港航空器滑出时间可有效提升机场场面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构建基于BP 神经网络的离港航空器滑出时间预测模型,分析影响离港航空器滑出时间的可量化因素,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我国中南某机场2 周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以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检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主动式微波监视设备,系统对机场场面目标的监视不需要被监视目标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非合作目标监视设备。同时,该雷达的工作性能不受外部光照的影响,具备全天时监视的能力;基于电磁波具有的云、雨、雾等介质穿透能力,而具备全天候监视的能力。基于以上特性,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不仅在机场场面导航与控制系统(SMGCS)中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王烁 《民航学报》2023,(5):56-60
非全跑道运行模式是解决机场起飞航空器对五边进近落地航空器ILS盲降系统下滑信号遮挡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繁忙机场使用非全跑道起飞的做法也已经成为惯例。对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与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模式优化研究,意在提高机场跑道利用率和机场整体运行效率,促进机场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建设区域航空枢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机场运行现状分析、查摆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及具体解决方案、设计新建垂直联络道工程、提高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程序安全裕度等方面做出具体分析,最终实现机场常态化非全跑道运行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周娟 《民航学报》2023,(1):69-76
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主动式的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格外重要。机场要进行有效的机坪运行风险管理,迫切需要从机坪实际运行需求角度出发,针对机坪运行典型不安全事件,全方位系统的识别与分析造成不安全事件的潜在因素与预防措施,实现应急工作的端口前移,同时对不安全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减轻后果防止事件恶化。本文基于安全风险管理理念,首先介绍Bow-tie模型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机场机坪管制移交及移交后航空器机坪运行典型不安全事件类型,采用5M模型,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和任务等方面,分析并列举引起典型不安全事件的潜在因素,并分别建立典型不安全事件的Bow-tie分析模型,进行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线磁阻传感器网络的场面移动目标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磁阻传感器的状态互补融合检测算法。算法综合考虑了目标地磁信号的实际特征,将双传感器获取的地磁信号进行数据融合,以避免由于航空器地磁信号的不连续特征而导致的误检为多个目标。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较于改进的自适应阈值算法,大大提高了场面移动目标的检测准确率,且算法简单,运行速度快,可以应用在无线节点的微处理器中检测场面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与通常的三维目标不同,机场场面目标的高度是已知固定值,这点在设计应用于民用机场场面监视的无源多点时差定位(MLAT)系统时应予以考虑。基于机场场面目标及MLAT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差定位算法,该算法特别适合应用于场面监视的MLAT系统中。相比于传统的三维定位算法,该算法不但可以提高定位精度,还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给出了该改进时差定位算法的克拉美罗界(CRLB),并进一步推导出了该算法与三维定位算法精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的定位精度高于三维定位算法。与此同时,基于条件数理论还证明了该算法的鲁棒性优于三维定位算法。仿真实验及实测数据证明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尾流是影响机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缩减尾流间隔能增加机场繁忙时刻航空器进离场架次,进而提高机场容量.美国和欧洲提出尾流标准重新分类(RECAT)概念,并在一些机场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基于国内某机场一周内航空器起降机型架次,将其重新分类,对比在现行ICAO和RECAT标准下的加权尾流间隔,证明在RECAT标准下尾流间隔将会缩减.通过改变不同航空器机型占比,分析机场容量变化,得出机场容量随航空器占比变化明显,对空管安全运行和机场及跑道运行效率提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风险管理对于机场管制系统运行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危险源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所以需要研究机场管制系统运行中的危险源识别问题。利用过程方法的思想,考虑机场管制系统的运行过程构造出机场管制过程中的危险源集合,根据机场管制的特点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离差最大化法建立了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评估模型。算例中,对机场管制过程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制定一个机场的建设规划时,准确定义该机场的运行容量,确定该机场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方向,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意义。随着北京、广州等大的终端管制区相继实施雷达管制,在雷达管制条件下明确一个机场的跑道运行容量,将为实施该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和流量控制管理等提供基本依据。本文将着重介绍机场跑道理论容量的确定方法。一、容量的定义在此提到的容量定义通常包括机场容量、理论容量、运行容量和计划容量四层含义。(1)机场容量是指一个机场系统允许通过的旅客流量或航空器流量的通称,它取决于候机楼设施、跑道系统和终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机场数量不断增多,多机场系统耦合运行时的塔台管制范围划设愈发重要。针对支线机场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往的塔台管制区划设过于简单,易导致管制责任界定不清,存在运行风险等问题,提出塔台管制区划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新建湘西边城机场及周边铜仁凤凰、怀化芷江机场塔台管制区划设调整为例,考虑周边空域环境、管制调配和通信及监视能力覆盖情况,制定新建湘西边城机场塔台管制区划设方案和铜仁凤凰、怀化芷江机场塔台管制区调整方案,并利用甚高频通信及雷达监视信号的覆盖能力分析验证了管制区划设的可行性,旨在为多机场耦合运行模式下塔台管制区的统筹划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