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也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开局起步的重要五年,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机场飞机起降架次与旅客吞吐量将出现不匹配。为缓解空中交通拥堵,提高整个民航系统的运行效率,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跑道容量优化开展研究,通过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分析跑道运行现状,提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建立跑道容量模型,将跑道实际流量与实际容量进行分析比较,利用蚁群算法对跑道仿真容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能够缓解空中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跑道容量,从而减少整个机场延误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国内外很多机场都通过修建平行跑道来增加机场容量。平行跑道因其容量大、运行安全等优势成为大型枢纽机场的主流跑道构形。然而,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的前提下,宽距平行跑道很难得以实施。窄距平行跑道在容量上比单条跑道大大增加,而占地规模明显小于宽距平行跑道,在航空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如美国旧金山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法国戴高乐机场等。为了增加机场容量,国内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都先后实行了窄距平行跑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机场终端区最大容量保障能力,即极限容量,从终端区运行特点分析出发,综合考虑进离场航线长度、飞行速度、管制间隔等因素,构建进离场网络流模型,并以跑道Pareto容量包络线作为约束,分析进离场航线网络与跑道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阻塞流的机场终端区极限容量评估模型。以杭州萧山机场终端区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借助模型分析了不同流量控制策略下终端区容量包络线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移交间隔变大,终端区容量包线有内移的趋势,进场容量由33架次/h逐步降为25架次/h。  相似文献   

4.
跑道容量的大小是机场能否进行高效率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准确评估出跑道的理论容量对机场的实际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单跑道的理论容量进行建模,在单跑道的基础上研究了近距跑道与远距跑道的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跑道容量数学模型,根据相关机场具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用SIMMOD PLUS仿真软件对机场的场面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仿真,通过计算出的跑道理论容量与仿真出的空侧容量对比,结果表明机场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飞行流量的持续增加,机场结构的日益复杂,跑道侵入的事件和类型也逐渐增多。为增加跑道的使用率,提高机场容量,很多机场跑道是多重进入跑道,特别在一些大型机场由于复杂的机位滑行道结构和候机楼布局等原因,拥有更多的跑道入口。多重跑道入口的存在给实际管制运行带来很大便利,提高了跑道的使用率,增加了塔台管制指挥的灵活性,但多重入口也给防止跑道侵入带来更大难度,运行风险更高。本文主要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发生的多重入口跑道侵入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该类跑道侵入类型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降低跑道侵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大型繁忙机场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的飞行流量与保障能力、机场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利用跑道系统资源,合理配置跑道运行容量,优化飞行流,建立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确定跑道配置优化序列,匹配进离场飞机流。模型综合考虑机场交通流、跑道配置转换容量折损、跑道容量包络线等约束,以优化区间内航班总延误最小为目标,用LINGO建模求解,使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实现了跑道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7.
多跑道协同运行模式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忙机场飞行区运行能力低下导致空中交通拥堵及航班延误现象频发,机场系统亟需扩容增效与排堵保畅。为有效平衡机场容流供需,研究了多跑道协同运行模式优化方法。综合考虑机场布局、交通流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提出了多跑道协同运行模式分类方法;基于跑道容量包络线理论,通过引入容量损失系数客观反映模式切换特点,建立了多跑道协同运行模式优化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及遗传算法基本理论,设计了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对模型进行了准确求解。仿真实验表明,模型可对多跑道协同运行模式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实现机场容量与流量之间的均衡。与单一固定模式相比,多元组合模式优化效果显著,其中航班延误成本减少了38.1%,航班调整数量减少了46.4%,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多跑道协同运行能力,有效提高航班正常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终端区区域中的跑道容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容量值。模型中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管制规则、公共进近航段长度、航空器跑道占用时间及随机误差等。此外。提出将某些影响航空器间隔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推导了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管制人员需要增加的缓冲裕度。最后针对跑道实际运行特点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随机航空器流模拟的方法.编制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对某机场的跑道容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机场跑道实际运行过程,建立了估计单跑道机场的容量模型并且利用该模型对跑道进行了容量评估。在考虑起降比例、流量平衡、停机位数量、跑道起降容量等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构造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改变预期目标的优先级别对3种跑道利用情况进行了容量分配,分配结果均实现了预期控制目标,仿真证明多目标规划方法是空中交通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首都机场终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雷达管制的终端区,它标志着该地区的空中交通管制能力向前迈了一大步.先后建成的首都机场雷达终端系统和全固态航路监视雷达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们的选型和运行经验将为其他地区实施雷达管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将为华北区域管制中心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终端区点融合进近程序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量的增长导致终端区拥挤和航班延误,增大了管制压力和公司成本.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6号跑道为例,空城受限,4条航线汇聚一点,梯度曲折多变,航班排序难,指挥复杂度高.结合我国飞行程序设计和管制间隔要求,根据点融合的基本概念,设计跑道点融合进近程序,确定相关参数.对程序进行容量和下降梯度评估表明,静态容量可达到63架次/h,是当前运行最大流量的3.7倍;下降梯度得到明显改善,为连续下降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是机场容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方法是针对跑道实际运行情况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进行粗略计算,本研究则采用随机Petri网(stochastic Petri net,SPN)建立通用的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模型,通过同构马尔科夫链,建立系统稳态概率表达式,进而建立跑道容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将跑道容量的影响因素映射成相应变迁的激发率,通过对激发率的调整,实现了不同条件下交替起降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的计算与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建模型可复用性强,参数调整更为灵活,为跑道理论容量的计算与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为实施其机场容量扩充计划,研制了称作精密跑道监视器(PRM)的系统,它拥有高更新速率的电子扫描雷达,允许飞机在空域拥挤的平行跑道上独立进近。一系列试验后  相似文献   

14.
分析终端区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及影响机场跑道容量的因素,将发布着陆许可最晚时机从时空上与临界资源互斥特性结合起来,引入"跑道组件"概念。在FAA经典时空模型基础上考虑更多因素和参数,主要对跑道组件互斥占用时间和空中间隔进行探讨,构建更适用于中小机场在程序管制下仅到达、仅起飞及混合运行情形的跑道容量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及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机场侧向跑道运行模式与容量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向跑道在我国大型机场规划设计中逐步推广应用,研究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系统的运行模式和不同模式下的运行容量对于指导未来机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的使用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提出4种运行相关性与起降放行间隔:独立运行、起飞相关运行、起降相关运行和完全相关运行。以成都新机场为例,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跑道不同运行模式与相关性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独立运行条件下,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可满足的高峰起降容量约为75~77架次/小时;起降相关运行对一组跑道容量的影响大于起飞相关运行;在完全相关运行条件下起降容量最低,约为65架次/小时,较之其他模式容量下降约6%~16%。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随着民用航空运输量的增加,作为空管运行保障起点和终点的机场愈加繁忙,机场跑道数量增多,机场跑道运行方式复杂化,如多平行跑道运行、交叉跑道运行、窄距近距跑道运行等,但是由于机场管制单位在地面滑行管理方面和防止跑道侵入方面还只停留在经验积累和被动处置的水平,其结果是机场地面活动冲突增多和机动性下降,导致机场地面事故增多。  相似文献   

17.
跑道容量是限制终端区容量的重要因素,终端区的航班流量分布直接影响区域饱和程度。为确保终端管制区平稳、高效运行,建立基于跑道容量的终端区流量控制模型,并考虑了非持续繁忙跑道对容量的影响。以武汉终端区为背景,计算跑道与相应终端区的容量,然后计算出非持续繁忙时段下20 min和1 h的流量控制间隔,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流量控制措施,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视间隔下的运行容易造成五边间隔过小,从而引发冲突,复飞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冲突的手段,也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在目视间隔下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机场流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日趋饱和,提高跑道容量已经成为提高航班正常、确保安全的当务之急。从短时间内看,提高跑道容量要从减少五边飞机间隔和提高单位时间跑道利用率入手,目视间隔在目前看来是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20.
<正>1多重入口跑道介绍多重入口是指除了跑道起始端和末端的进入、退出的道口外,在跑道起始端和末端不远处修建一条或者多条垂直于跑道的联络道,部分多跑道机场还存在一条或者多条用于穿越跑道的联络道,多重入口跑道一般用于非全跑道起飞、脱离以及穿越跑道。为增加跑道的使用率,提高机场容量,很多机场跑道是多重进入跑道,特别在一些大型机场由于复杂的机位滑行道结构和候机楼布局等原因,拥有更多的跑道入口,图1及图2分别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6R/18L跑道北端和南端的多入口图示。多重跑道入口的存在给实际管制运行带来很大便利,提高了跑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