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比相单脉冲雷达测角与角闪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相单脉冲雷达采用和差通道接收信号比相的方法测角。一般认为,雷达事实上并不是在测量目标的方向,而是在测量目标的角闪烁方向。从特殊的两点目标出发,分析了单点目标和复杂目标下比相单脉冲雷达和差通道方式测角的原理与内在异同,探讨了比相单脉冲雷达测角与角闪烁的关系,提出有关雷达测角的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吴迪  朱岱寅  田斌  朱兆达 《航空学报》2012,33(10):1905-1914
单脉冲技术通过比较单个脉冲多路回波信号的信息实现对目标角度位置的精确测量,广泛运用于跟踪雷达中。在雷达成像中引入单脉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前视这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成像盲区雷达图像的清晰度。本文着重对单脉冲成像算法的成像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单脉冲和差比的概率密度函数出发,提出了目标图像位置失真、分辨率以及图像信噪比3个对图像质量进行衡量的指标。分析了决定这3个指标的系统及外部环境参数,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终通过数值积分以及Monte-Carlo仿真实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对单脉冲比相测角系统和影响雷达接收机幅相一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决幅相不一致性的措施;对某型接收机移相电路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得出其相位和幅度不一致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亮  孟进  吴灏  刘永才  刘伟 《航空学报》2019,40(8):322755-322755
交叉眼干扰被认为是对单脉冲雷达干扰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雷达方程建立了隔离平台回波下的两点源反向交叉眼干扰模型,推导了交叉眼干扰欺骗角一般性公式,研究了干扰机发射天线间距、干扰平台旋转角和干扰机相对雷达之间距离等参数变化对角度欺骗效果的影响,并依据单脉冲雷达接收机获取角度的信息处理流程,建立了单脉冲雷达接收机仿真模型,对交叉眼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脉冲雷达越靠近两点源交叉眼干扰机中心线、干扰机两发射天线间距越大、与干扰机距离越近时,角度欺骗效果越好;单脉冲雷达的欺骗角度随着与干扰机距离的接近呈指数式增大;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计算的单脉冲雷达角度误差最大值随干扰机天线与雷达天线中心连线的夹角的增大呈指数化增长。研究可为交叉眼干扰工程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Ka频段圆波导TE11和TE21模自跟踪体制和S频段正十字排列四喇叭自跟踪体制共用两信道自跟踪接收机问题.导出了来波及地面天线S频段和、差信道极化特性引起的角误差电压的交叉耦合系数公式.还可以进一步使S/Ka两个频段共用一套能跟踪(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源的伪单脉冲(单信道单脉冲)自跟踪接收机.  相似文献   

6.
杭州机场现安装使用的是Raytheon公司生产的一、二次合装雷达系统。其中的一次雷达使用的是加拿大公司生产的S_BANDASR-10SS型监视雷达;二次雷达使用的是由英国Cossor公司生产的Condor MK2型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SSR)。本文主要针对3月20日杭州机场雷达系统遭雷击后,MSSR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月面着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着陆器倾斜而导致的结构损坏甚至颠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月面着陆的基于知识辅助的单脉冲前视成像方法。首先结合月面着陆器平台搭载的双通道雷达进行了理想情况下的单脉冲成像分析,然后分析了影响单脉冲成像性能的内在机理,并对雷达接收通道的不一致性进行了建模。在此基础上,将单脉冲成像问题转化为通道相位误差估计问题;结合天线方向图的先验信息,通过对实际天线方向图与理想方向图数据信息的对比,利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出两者之间的相位差异,并求得改进的单脉冲测角曲线。最后对接收到的回波数据进行相位补偿,就可以获得高分辨的月面着陆区域单脉冲成像结果。地球机载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的前视成像结果,可应用在月面着陆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朱岩 《民航科技》2006,(5):34-36
本站所使用的是意大利Alenia公司的航管二次雷达。接收机在整个二次雷达系统中的作用是将由天线系统接收的目标应答脉冲(∑、Ω、△信号)经转换组件(CHANGEOVERASSY)选择送入主用通道和、差信号送入耦合组件中,强信号被限幅,耦合组件的输出经高频放大后进行混频,形成60MHz的中频信号。此中频信号送入相幅均衡组件,在相幅均衡组件中比较∑通道信号与△通道信号的相位和幅度,相幅均衡组件还受到自动增益控制信号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毫米波宽带成像测量雷达的建设思路,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列举了国外相关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通过采用高功率发射机及功率合成技术、低损耗传输技术、低噪声接收机技术等,国外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具备很高的测距测角精度、cm级的距离分辨率和极高的多普勒灵敏度,具有较强的目标识别能力;随后,通过对单脉冲机械跟踪和相控阵2种体制的优缺点进行比对分析,建议国内应采用单脉冲机械跟踪体制,并重点探讨了引导捕获和宽带测量方案;最后,对宽带大功率发射机、波束波导天馈线系统、宽带超导接收机以及宽带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基础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用于鉴定电子对抗(ECM)技术—如“对眼”(CrossEye)技术—效果的设备,该技术从分置的独立天线向敌方雷达系统(如单脉冲雷达)发射射频(RF)信号。这项发明将雷达发射的RF信号分为两路,加上ECM信号,并在每个脉冲重复间隔后校准雷达-ECM混合信号,使之达到相位和幅度平衡。再将该信号在仿真雷达天线处下变频至中频。此天线之后,注频网络又将该信号的频率上变频,加上计算机控制的输入(包括回波信号),然后送到雷达接收机进行最后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于电子战系统飞机飞行试验的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系统。所有数据都来自多台地面雷达跟踪系统和一台随动的接收天线。在实际进行电子战系统飞行试验前,将接收机和跟踪雷达特性以及飞机干扰机特性输入“试验建立数据库”文件。利用该数据库与试飞期间测得的实时测量值可得到图表形式的联机结果,供飞行试验工程师使用。  相似文献   

12.
BOC信号的相关跟踪研究及GALILEO接收机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是欧盟组织研发的新一代完全面向民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使用了BOC(二进制副载波)这一独特的调制方式,研究BOC信号的相关峰特性,对设计接收机捕获跟踪通道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Galileo系统导航信号的特征和频率规划,对多种BOC信号的自相关性能、码跟踪方法进行了仿真,并探讨了接收机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章介绍各种遥测信号的特性。所涉及的论题如下: 1)数据质量 5)基带频谱特性 2)调制前滤波 6)射频频谱特性 3)发射机和副载波振荡器频偏 7)线路分析 4)接收机滤波器选择 8)调频解调器噪声特性本章既介绍时分多路复用也介绍频分多路复用信号。时分系统使用不同的时隙传送不同的信号。脉码调制(PCM)和脉幅调制(PAM)就是时分系统的实例。频分系统使用不同的频率间隔同时发送不同的信号。调频/调频体制中用不同的信息信号调制几个副载波振荡器,这是频分系统的一个实例。混合系统是在同一系统里既使用时分也使用频分体制。混合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航天飞机轨道器的射频系统和数据业务包括以下内容:一台S波段相位调制(PM)发射/接收机、一台Ku波段发射/接收机、两台独立的S波段调频(FM)发射机,一台S波段载荷询问发射/接收机以及一台Ku波段交会雷达。另外,轨道器通信设备和数据系统还包括:一个计算机系统(作为载荷和射频系统之间接口的专用处理器)以及电视和磁带记录系统。地面保障系统包括地面航天跟踪和数据网(STDN)、航天指控中心(MCC)和载荷操作控制中心(POCC)。轨道器处于再入飞行轨道时,用五台雷达进行跟踪,用国内通信卫星将NASA跟踪系统连接起来。建立的话音通信系统可同时提供两条独立的双向话路,“测站会议和监视装置”可以在遍布世界的370个话音终端之间完成交换任务。航天飞机要经过四次飞行试验,进行约1100项实验。试验结束后,航天飞机将进入实用阶段:为付款的用户把卫星和其它设备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对非平稳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小波分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雷达目标特性分析领域,大功率单脉冲雷达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网的主干设备,具有一定的目标特性识别能力。本文主要针对脉冲雷达RCS测量原理,讨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单脉冲雷达空间目标RCS测量方法,提出应发挥窄带低分辨率雷达在未来空间目标识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7~19日,以罗克韦尔公司为首的跨国、跨公司新航行系统研制组,在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的协助下,在西安/咸阳机场进行了通信、导航、监视(CNS)/空中交通管理(ATM)的演示。我国的电子部20所及中飞通用航空公司参与了此项活动。这次CNS/ATM演示活动是一次完整的新航行系统原理演示,它利用空间的GPS和GLONASS以及INMARSAT通信卫星、两架装有全球导航卫星(GNSS)接收机的“奖状”Ⅱ飞机、地面差分GPS(DGPS)站和ATM工作站以及各种通信数据链系统,完成了GNSS航路导航、自动相关监视(ADS)航  相似文献   

17.
典型雷达信号对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瞬时测频接收机通常工作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宽带的接收特性使其极易受到影响。针对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工作机理,选取了连续波信号、高占空比信号、同时到达信号、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等典型雷达信号样式,对瞬时测频接收机产生的影响,分析引起工作性能下降的原因和现象,并对部分结论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得到了与分析结论一致的实验结果。对雷达侦察装备研制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中频雷达模拟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出了一种中频雷达模拟器的硬件,阐述了该模拟器总体组成和工作过程,以及各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该模拟器可以产生单脉冲体制下的一组固定目标的和、差模拟中频回波信号和动目标和、差模拟中频回波信号;可以在联机或独立2种工作状态下,产生常规脉冲、线性调频脉冲等多种雷达中频回波。该模拟器适用于相控阵雷达等多种新体制跟踪雷达的调试和训练。  相似文献   

19.
S模式应答机在飞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擎 《国际航空》2006,(8):83-84
新航行系统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并计划在2010年在全球推广的新一代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其监视系统的发展方案是二次雷达监视(SSR)和自动相关监视(ADS).虽然A/C模式的二次雷达使用比较广泛,但它存在很多缺陷,ICAO把发展S模式二次雷达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监视方案推广,机载应答机也正在逐渐改装为S模式应答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雷达的射频(RF)隐身性能,结合最优匹配照射-接收机(OTR)理论与序贯假设检验(SHT)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射频隐身雷达信号设计方法。通过发射信号了解外界环境信息,然后反馈这些信息给雷达系统,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自适应设计雷达发射信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以雷达目标识别为具体应用,实验仿真表明,设计的雷达信号自适应变化,减小了信号间的相关性,并且减少了照射次数,降低了辐射功率,从而实现了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