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抗高超声速武器的机载激光武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超声速武器对现有军事防御系统的威胁,机载激光武器对抗高超声速武器的军事价值。详细描述了国外机载激光武器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机载激光武器的技术难点,指出当前研究机载激光武器必须进一步降低激光武器的重量和体积,研发动态环境的光束控制与瞄准跟踪系统,开展特殊气动布局设计研究,建立周密的能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导热泡沫碳/相变材料复合体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泡沫碳/石蜡复合相变热管理系统、泡沫碳/硝酸锂相变复合材料、基于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一体化蒸发腔——热能贮存(VCTES)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泡沫碳/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高功率激光武器不仅是防御性武器,可用于战略防御、战区防御和战术防空,而且是进攻性武器,特别适用于反导弹、反卫星,以及精确打击和非致命打击。激光武器以光速攻击目标的独特本领,将导致未来战场发生革命性变化,使之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新概念武器之一。美国国防部和美国空军认为,机载战术激光武器比车载激光武器更加机动灵活,是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可作为致命武器和非致命武器打击战略、战术目标。机载战术激光武器作为  相似文献   

4.
对来袭防空战术导弹进行干扰毁伤,实现载机的自卫防御是机载激光武器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本文简要对国外主要防空战术导弹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作战能力进行了概述,结合激光作用机理阐述了激光武器对导弹的干扰毁伤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机载平台自卫防御激光武器的作战应用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描述并分析了目前机载激光武器发展现状,并对机载自卫激光武器的影响与挑战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振动环境对相变组件热控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基于纯硬脂酸和硬脂酸/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的两种相变热控实验件,并进行了静止和振动环境中的热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铜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强化相变组件的热控性能,在5000W/m2时,添加泡沫铜后平衡温度降低了19℃,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9.4%;在振动环境下,纯硬脂酸实验件的平衡温度降低了9.5℃,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3.2%;硬脂酸/泡沫铜实验件的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0.5%,振动带来的强迫对流能够有效强化相变组件的热控性能;并且相对于振动频率,振幅变化对影响结果的扰动较小,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变大。该研究可以为机载电子设备相变热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激光武器作战时瞬时功耗500~700kW,目前机载供电很难直接满足需求,为了满足机载激光武器高功率输出的作战需求,在机载发电机和激光武器能量输入级之间需要进行高能储存。针对100kW激光输出功率,分析激光武器系统用电需求,通过供电方式及储能装置对比,提出以机载发电机、储能装置及激光器激励源组合供电思路,比较飞轮储能和电池/超级电容组合储能两种可实施方案,并利用超级电容器组作为储能装置开展了机载激光武器供电技术研究,验证了机载超级电容储能供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机载激光武器系统是一种应用于现代战机的高能武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武器系统,机载激光武器系统倍受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关注,积极的从事应用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介绍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基础上,对机载激光武器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战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相变热图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变热图试验技术是通过在飞行器表面喷涂具有一定相变温度的相变涂料来进行大面积热测绘的风洞试验技术,在FL-31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半球-圆柱体绝热模型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相变热图试验技术的假设成立,测量可靠,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相变热图图谱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使测热试验更加可视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四明 《国际航空》2008,(7):30-31
美国先进战术激光武器(ATL)和机载激光武器(ABL)项目已先后通过了发展的关键节点,不久这些机载定向能武器计划将进入全尺寸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杜君涛  王钟毓  赵彦 《航空制造技术》2022,65(1):113-117,124
机载激光武器结合了激光攻击迅速准确和飞行平台灵活机动的特点,同时高空发射激光可以大幅度减小稠密大气影响,进一步提高激光攻击效率,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得到了广泛重视.国外已经开展大型机载激光武器的工程样机研制.针对国外大型机载激光武器开展研究,主要对激光发射装置气动布局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了大型机载激光武器气动布局设计的主...  相似文献   

11.
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电子设备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对冷却散热技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的风冷、液冷以及其他新型冷却散热技术,阐述了各种散热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未来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液冷必将取代风冷成为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冷却散热方式。未来机载电子设备还将采用混合冷却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设备的热性能,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综合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斯.  威B  时杰 《国际航空》1995,(3):41-42
最近的杀伤力验证和减轻风险的试验已证实在90年代后期制造和试验一种接近实用的反导弹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可行性。在为期33个月的双承包商方案总设计阶段的头6个月,美国空军的激光武器项目正在系统地提出一些重要问题,以保证关键技术已成熟到足以将激光武器综合到飞机上飞行。在其项目办公室和空军空战司令部里,机载激光武器的作战方案也正在确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中激光武器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遥 《国际航空》2006,(5):62-63
近年来,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和国防部预研局一直在推动化学激光武器的发展,其中包括两个空中激光武器系统,即"机载激光武器"(ABL)计划和"先进战术激光武器"(ATL)计划,目前这两个计划都已经或即将开始飞行测试.另外,美国空军还开展了一种新型激光派生技术的发展,即使用空中中继反射镜克服地平线的限制,将激光的射程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相变热图技术中,为了得到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的热流分布,必须对相变热图序列进行相变线提取.首先通过特殊的时-空变换,将所有原始序列图像的直接分割转化为对少量合成图像的分割,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原始图像中由于相变区域模糊而难以分割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由于模型表面存在镜面反射造成的模型头部区域相变线提取不准确,引入镜面反射模型,并通过分割和参数求取过程的迭代执行计算出反射模型各参数,对合成图像进行整体性亮度补偿并最终得到良好的分割结果.最后根据提取出的相变线位置和材料相变温度,完成热流值的计算.通过比较表明本文结果更为准确合理,也验证了所提出分割方法的有效性,促进相变测温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机载化学激光武器及电子激光武器的研发历史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载电子设备的高热流密度和关键器件的高功耗,采用相变传热的微热管散热技术,在保持原受限空间和模块安装方式的前提下,研制出不同结构形式的热管散热模组。其结果证明,在满足机载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下,热管散热模组能有效解决高功耗器件的散热问题,实现电子模块的控温和均温,突破了机载电子设备结构热设计的瓶颈。本文结合实例从微热管结构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热管散热模组研制、数值模拟等方面介绍热管散热模组在机载电子设备热设计中的应用,为微热管散热技术在机载电子产品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隔热瓦、氯化锂相变复合材料、硝酸锂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和季戊四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为原料制备了隔热-相变复合热防护构件及其纯隔热对比样,采用快速升温单侧加热装置测试了其在1 200℃下的长时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加热时间7 650 s,复合热防护构件及纯隔热对比样的背温分别为222.3、644.0℃,复合热防护构件的隔热能力更强。在相近背温条件下,复合热防护构件背温199.5℃时,其控温时间为6 780 s,而纯隔热对比样背温199.7℃时,其控温时间为3 135s,复合热防护构件的控温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蒸汽压缩热泵是未来大型航天器热控系统和制冷设备的新方案。介绍了国际上的研究情况,阐明了此技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航天用蒸汽压缩热泵的关键技术,包括微重力相变换热器及其研究方法、无润滑高转速压缩机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国开展航天领域蒸汽压缩热泵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舱内温度要求,提出了在舵轴热短路区域使用相变材料进行热耗散的方案.通过开展导热增强型相变材料温控试验,获得了不同试验方案对舵轴及周围金属壳体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导热增强型相变材料由于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很好地发挥相变吸热能力,对降低舵轴热短路区域的局部高温具有显著效果;金属壳体内、外同时使用低温和中温相变装置,能够将舵轴周围金属壳体温度控制在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内(150℃).本研究可为飞行器舵轴温控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战区弹道导弹"杀手"--美国机载激光武器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正在投巨资研制机载激光武器(ABL),它是一种用于拦截尚处于助推段的战区弹道导弹,能独立地进行目标探测并实施“外科手术式”攻击的自主性武器系统。虽然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它离投入实战还有距离,但肯定会使未来的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