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了不同加工方法、被切削材料加工的难易与润滑剂的关系及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冲压加工和锻压加工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各种材料在冲压加工、冷模锻和热模锻加工时润滑剂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电火花加工放电位置检测的电测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于电火花加工放电点位置检测中的信号检测和电磁信号检测法 ,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来选取不同的检测方法 ,实现电火花加工的最优控制 ,从而达到最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聚醚醚酮酮(PEEKK)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并添加加工助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复合研制了PEEKK/GF复合材料.研究了高温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助剂显著改善了聚醚醚酮酮的加工性能,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第一技术交流站在一七二厂召开了深孔加工技术交流会,对深孔加工工艺与刀具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分别介绍了深孔粗加工、半精加工及光加工工艺、硬质合金推镗刀、机夹硬质合金深孔钻、BTA 深孔钻、喷吸钻等先进刀具;以及内孔滚压强化、冷却润滑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润滑是单点金刚石车削硬脆材料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针对单点金刚石车床超精密加工单晶硅光学零件过程中刀具易磨损、加工精度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点金刚石刀具磨损抑制技术,通过选用二硫化钼、石墨、铜、氧化铜等纳米颗粒作为润滑剂,在Ф25.4mm单晶硅平片上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类型和质量分数对车削过程的润滑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石墨颗粒作为润滑剂时,加工后零件表面质量最好.在车削加工5.067km后,单晶硅光学零件表面粗糙度优于25nm,刀具磨损量约5μm,该单点金刚石刀具磨损抑制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以零价铁代替亚铁盐形成类芬顿反应(Fenton-Kind process)体系应用于碳化硅光学材料抛光过程中的反应机理,通过双转子研抛机床对SiC光学材料进行了研抛实验,验证了类芬顿反应能够有效地提高SiC材料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比不同磨料粒度研抛液加工结果,获得了SiC材料研抛过程中化学与机械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中,硝酸钠(Na NO3)电解液与氯化钠(Na Cl)电解液广泛应用于常规金属材料电化学加工。研究了钛合金在应用电解液喷射加工技术(EJM)时的表现。首先应用这两种电解液对两种不同表面质量的钛合金试件分别进行EJM加工试验,通过分析加工后所得样槽的深宽比、表面粗糙度、氧化物占比以及微观形貌,分析了钛合金原始表面状态以及电解液选用对最终加工精度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顺序组合应用这两种电解液对优选出的钛合金试件再次进行EJM加工试验研究,确定最优的电解液组合应用顺序。两个系列的试验研究,为提高钛合金电化学喷射加工的质量与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液体静压导轨对置油垫承载能力及刚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应用于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机床中的液体静压导轨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并提出对其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高强度钢立铣工件温度分析及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升  董琼  彭芳瑜  林森  闫蓉 《航空学报》2015,36(5):1722-1732
以航空难加工材料300M钢为研究对象,基于立铣加工中的工件温度判断在铣削加工中是否出现了金相组织转变,进而分析不同工况下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首先,将移动热源法应用于铣削加工中,计算考虑后刀面磨损的立铣加工工件温度,实验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在10%以内。然后,分析了工件温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分布,以及不同刀具磨损和加工参数条件下工件表面的温升规律,据此预测加工表面是否出现了组织转变,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进一步确认。最后,依据加工表面质量物理层面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的检测数据,初步探讨了各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加工参数范围内,并未达到金相组织转变温度,表面质量主要受铣削热力作用下的剪切面塑性凸出效应、后刀面挤光效应和热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