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宗叶玲  康宁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7):1299-1303
用CFD方法对直背式轿车加速过程中非定常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不同速度及加速度情况下汽车的气动阻力.结果表明某一速度和加速度情况下气动阻力主要与此刻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其他因素对它的影响较小,并通过两次线性拟合,得出阻力与速度及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汽车在加速行驶时在某一速度和加速度值下的气动阻力.   相似文献   

2.
高速冲压推进弹丸气动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设计马赫数为4的冲压推进弹丸,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分析了设计马赫数下进气道的工作特性.对被动段飞行的弹丸内、外部气动阻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的弹丸气动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马赫数下,冲压推进弹丸的进气道具备再起动能力,进气道亚临界状态最大总压恢复在0.25左右;在弹丸飞行的被动段,随着飞行马赫数从4降低到3,弹丸内部气动阻力系数几乎保持不变,在0.06左右;外部气动阻力系数由马赫数4下的0.16增加到马赫数3下的0.21,弹丸总的气动阻力系数由马赫数4下的0.23增加为马赫数3下的0.27.外部阻力中,摩擦阻力占约20%;内部阻力中,摩擦阻力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需要确定起动过程中的附件机匣传动附件的阻力矩与转速的关系,以便利总体起动方案设计。研究了航空发动机中常用的转子泵起动过程阻力矩计算方法,给出了1种阻力矩特性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滑油泵组起动过程的阻力矩。  相似文献   

4.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低雷诺数高升力翼型的气动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翼型其气动特性有明显改善,从而表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翼型气动优化的可行性.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翼型由解析函数线性叠加法表示,并对设计翼型进行了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气动计算,以提供目标函数和个体的适应值.  相似文献   

5.
王定奇  屈霁云 《飞行力学》2022,(5):74-79+94
针对某螺旋桨停车顺桨和空中起动过程中瞬态风车特性开展仿真计算,定量给出了螺旋桨瞬态风车阻力,并利用风洞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标准螺旋桨效用因子和零升迎角的修正,获取修正后螺旋桨风车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螺旋桨风车特性最优解。研究表明:停车顺桨中桨叶角先略有减小,后迅速增大,转速下降速率逐渐增大;起动回桨过程中螺旋桨转速增大,桨叶角减小,风车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回桨至14°时,瞬态风车阻力达到最大值。所得结果可为涡桨发动机试飞中的风车阻力确定及试验点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锦昇  袁化成  卢杰  黄国平 《推进技术》2018,39(8):1761-1770
为探究壁面粗糙度对于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经过校验的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同一飞行马赫数下,随着壁面粗糙度的增加,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马赫数逐渐降低,而静压比、压差阻力系数、摩擦阻力系数以及起动马赫数则逐渐增大;不同飞行马赫数/不同钝化半径下,进气道性能参数随壁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规律,据此获得的拟合公式及光滑壁面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可预估不同壁面粗糙度下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就本文研究的进气道而言,当壁面相对粗糙度从0增加至0.625%时,进气道起动马赫数从4.25增加至4.85。壁面粗糙度增加,导致进气道沿程附面层增厚是进气道气动性能参数出现上述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汽车理想气动形体数字化模型构建及气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小气动升力和最小俯仰力矩作为力学约束条件构建了一条理想气动形体的设计特征上凸曲线——"升力面"在汽车纵对称平面上的投影线;以结构布置和乘坐舒适性作为几何约束条件,进而构建了一个具有较低气动阻力的理想形体.通过对该形体的风洞试验验证,其阻力系数为0.145,升力系数为0.0486,俯仰力矩系数为-0.0405.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用于汽车车身前期的气动优化.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带升力风扇飞翼布局飞机因开口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对平飞状态下开口机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三维气动仿真,分析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力矩系数随来流速度和迎角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速度增大,阻力和力矩呈上升趋势;来流速度一定时,随着迎角加大,升力系数增大,阻力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迎角增大,力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且一直产生低头力矩.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鸭式布局的电动无人汽车飞机,理论计算了它的升力与阻力系数,讨论了它的升阻特性;同时,将计算结果与涡格法气动软件AVL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以确保所设计汽车飞机气动性能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本文的汽车飞机设计方案是成功的,飞机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效盘模型的滑流对涡桨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李博  梁德旺  黄国平 《航空学报》2008,29(4):845-852
 推导了螺旋桨等效盘模型的相关气动计算公式,建立了考虑螺旋桨桨盘前后压差和滑流旋转速度以及变桨距、螺旋桨转速等因素的较通用的等效盘模型。将等效盘边界条件应用于NAPA软件进行了三维流场计算,分析了流场计算结果和流场特征;并采用某螺旋桨的试验数据对等效盘模型进行了检验,推力和扭矩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等效盘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压力变化和旋转速度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实螺旋桨的气动效应。然后应用该等效盘模型对某四发涡桨飞机的全机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螺旋桨滑流对全机流场特征的影响,给出了滑流对全机升、阻力系数的影响量。计算结果表明,螺旋桨后形成的涡能改变下游的流场并使机翼表面流线偏转,螺旋桨滑流能明显改变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使全机升、阻力系数增大,且滑流强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比例为1∶3的F1方程式赛车后升力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后升力翼攻角变化对F1方程式赛车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的影响规律.在攻角为12°时,气动升力与气动阻力的比值的绝对值达到最大,此攻角就是F1方程式赛车后升力翼的最佳攻角,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汽车造型的不同处理方法、发动机安放位置、离地间隙、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对轿车气动性能产生影响。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汽车造型的不同处理方法、发动机安放位置、离地间隙、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进行气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汽车造型的处理方法中以加车轮和加发动机舱对气动性能影响最大,发动机存在最佳的安放位置,不同的离地间隙对仿真结果影响很大,选择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要综合考虑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  相似文献   

13.
某型轿车内流场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晓明  赵又群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780-2783
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模型.针对某型轿车空气动力学流场特性,采用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来仿真计算.应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获得控制界面的物理量.将发动机舱冷却风进口设在车头前部,对三种不同的冷却风排风模式进行仿真分析,比较轿车气动性能以选择优越的排风模式.将驾驶室气流进口设在挡风玻璃与发动机罩交汇处,也对三种不同的驾驶室内气流排风模式进行仿真分析,以选择优化的排风模式.发动机舱内流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大,驾驶室内流对升力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车模比例和风洞截面对轿车气动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晓明  赵又群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1):2471-2475
采用三维不可压缩N-S(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湍流模型仿真计算汽车流场特性.控制界面的物理量应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获得,并运用SIMPLEC压力修正法进行迭代.选用不同车模比例和风洞截面形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车模比例和风洞截面形状对轿车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车模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汽车气动参数变化平缓;选用不同的车模比例在三种典型风洞模型中进行仿真计算,结果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模型编组长度和风挡结构对气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分别对高速列车试验模型2~6车编组状态下的各节车厢气动阻力的分布规律,以及2种不同结构外形的风挡对3车编组列车模型各节车厢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编组长度大于3车,头车、尾车的阻力系数随编组长度的增加变化较小,中间车的阻力系数约为0.1。1节头车+N节中间车+1节尾车的全车气动阻力系数,可用3车编组模型试验的头车阻力系数+0.1×N+尾车阻力系数之和进行估算。高速列车风洞试验模型分别采用风挡1和风挡2两种风挡,只是使得气动阻力在各节车厢之间形成不同的分配,对由各节车厢相加形成的全车气动阻力的试验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尾翼攻角对斜背式轿车气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简化的斜背式轿车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为工具,利用移动边界条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加装尾翼前和加装尾翼后两种车速下的车身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尾翼的加装可以改善尾流结构,从而使气动力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侧风环境下行驶的直背式轿车气动力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郑昊  康宁  蓝天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58-1862
分别对直背式简化轿车模型在无侧风、稳态侧风、非稳态侧风三种条件下汽车周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汽车受到的气动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定常侧风会产生较大侧向力,阻力和升力也有一定增加;在非定常侧风作用下,气动力变化趋势与侧风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阻力增大幅度较为平缓,侧向力增大较为显著,升力处于两者之间.当侧风增大到一定速率后,车外流场会发生较大变化,尾涡会转变为侧向涡.   相似文献   

18.
郭正  王广  刘君  周松柏 《推进技术》2008,29(5):578-582
采用燃气/空气双组元冻结流模型,基于任意多块对接结构网格求解三维N-S方程,数值分析了导弹助推器分离前侧向卸压喷流对尾舵气动力的干扰特性。得到了助推器推力终止侧向卸压过程中,喷流与外流干扰的非定常流场结构以及尾舵气动力的变化历程。分析结果表明,卸压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尾舵受到卸压喷流的屏蔽作用,尾舵气动力不能提供足够的分离冲量,此时对其进行舵偏控制将是无效的,尾舵控制时序应该自卸压开始延迟180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