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城市迁移劳动力已成为中国劳动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逐步解决城市迁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是实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由城乡分割的二元保障结构过渡到城乡一体的一元保障结构的重要步骤.文章对中部农业大省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城市迁移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社会保障模式在制度设计和改革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保障方式的优先顺序,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改善城市迁移劳动力社会保障状况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农民工并没有同城市居民一样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农民工社会保障处于缺失状态。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了政府、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缺失的原因,并为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市民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民工就业岗位有限,工资水平较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拥挤,购房困难重重;农民工子女受重视程度高,教育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比例不断提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民工工作强度大,业余精神生活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户籍制度、二元城乡结构、不健全的城镇公共设施与农民工的主观意愿是影响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农民工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半城市化地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城市化地区是由乡村向城市快速转型的区域,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丰富和完善.半城市化地区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农村的户籍、土地、行政等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而导致人口与非农产业的空间转移滞后于其产业非农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半城市化地区与城市化地区以及乡村地区的区别,显著地体现在社会、经济、景观、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可以从结构、变化、景观和体制4个层面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识别和区分.依据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趋势、成因和行政管理等因素,将河南省半城市化地区划分为城市郊区型、大中城市近郊县(市)型和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远郊辖县(市)型三种类型,其发展策略各有侧重.城市郊区型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城郊工业、积极发展城郊现代物流业、加快城郊城市化进程、突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大中城市近郊县(市)型发展策略包括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乡村向城镇转型、及早筹划彻底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等;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远郊辖县(市)型发展策略包括实施工业产业集群化和产业升级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5.
中部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重要一环,也是“三农”问题最集中和最突出的地区。协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当前我国中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弱质”化,乡村债务沉重,农技推广和农村服务体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以投入换产出、以产出换土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及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新时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部地区既要靠继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要依赖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包括:(1)把统筹城乡就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促进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2)创新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就业、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3)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4)推行农村四项保障制度,使农村社保制度与城市社保制度逐步对接;(5)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6)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等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城市梦也更加执著。然而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城市,也面临着社会管理制度、自身素质、权力维护等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技能培训、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及全社会要善待新生代农民工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城市化和城市经济上的差距决定的。中部地区城市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与省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大。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在当今城市呈集群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城市群。推进中部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城市化模式不断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提升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能力。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空心化”严重、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提出了复合型城市建设的框架模式.建议复合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发展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实现“三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道路,创新复合型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障碍,其中住房成本占有较大的份额。工业园区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集聚区,现有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未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尚未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临时性居住问题。东北某市运用成本分担机制谋划的"廉租家户式公寓"项目,实现了农业转移人口短期居住的"优区位、高品质、全配套、低租金",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格局。该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政府的克己惠民,或将成为工业园区周边配套住房供给的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纵向比较分析与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三个方面对河南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河南省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的社保支出水平仍然较低,覆盖水平也很有限。努力构建适合河南省情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河南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对外交通联系的加强,促成了一种较高层次的区域性综合经济体。在这些区域,城市的职能和集聚效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中心的封闭型城市本身,或是在其很有限的市辖行政地区内,而是更多地作用于整个区域范围内紧密相连的城镇群体。过去以行政隶属为基础的单一城市体系被以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级分散型城市群体所代替,形成了所谓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河南实施城市带动主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立足河南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河南实施城市带动主战略,就是要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和产业龙头作用,强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大幅度提高河南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工业结构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从而加快河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河南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主战略应当在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环境变迁的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城市环境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我国城市环境变迁的路径,如政府规划,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等.指出城市环境构成城市经济增长的生态潜力,城市环境变迁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新时期中部崛起的重大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在研究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中部六省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七大关系:内生性发展与外生性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乡村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城市用地扩张与农村耕地保护、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经济增长与建设和谐社会,最后提出了中部地区应注重“内力”培养,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经济区经济,以及对社会问题保持高度敏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制度创新和产业突破并举。在制度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从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支持农村转变,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扭转工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的趋势,扶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土地产权、住房体制改革与城中村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政府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改造的模式,忽视了城中村具有承载村民就业、福利、社会保障和替代政府提供政策性或保障性住房的功能.文章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边界、功能和住房体制改革两个方面的分析出发,建立研究城中村问题和城中村改造的完整框架.研究指出,城中村集体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产权边界的模糊与城中村之于村民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政府改造城中村的困境之所在;城中村改造要从解决村民的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与完善政府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中外区域发展中经济活动空间的集聚和分散、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既遵循共同的区域集聚分散发展规律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地区竞争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强政府"和"全国一盘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区域政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是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对中部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制度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地区协调发展应贯彻“东、中、西互动”的发展思路;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应继续推进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支持农业企业化发展应与支持加快工业化相结合,尽快使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困境,加大对中部五省老区、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中原崛起进程中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中国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入手,综合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表现,突出河南在全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焦点聚集效应,修正中原崛起中的战略孤立观点,切实把中原崛起融合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