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正>轮胎故障概述某波音777-200飞机执行航班任务,在滑行阶段,飞机3号主轮胎发生胎皮脱落,飞机终止滑行返回。发生脱胎的轮胎为第一次翻修轮胎,该轮胎的型号规格为50×20.0R22,共使用了137个起落。轮胎拆下前测量气压为70psi。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国外舰载机和陆基飞机的轮胎主要性能进行对比.归纳出舰载机轮胎特殊的使用条件。在陆基飞机轮胎的基础上,对舰载机轮胎的设计进行了定性思考,提出了在轮胎轮廓、胎面、胎侧、胎体、胎圈和胶料配方方面的优化设计,为轮胎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途主要用于汽车子午线轮胎内部帘线与钢丝带束层排市状况的检测;轮胎内部气孔、缝隙。裂纹等缺陷的检测;轮胎胎留部位、帘布反包高度、三角胶与胎圈粘合情况的检测等。技术指标和参数·被检测轮胎的参数轮胎尺寸最小最大轮胎外径500mm1126mm胎面宽度130mm320mm胎圈直径12″20″轮胎重量57kg检测能力本系统一分钟可检测两条轮胎,并能适应三班制连续工作。各部分的定位精度探测器运动机构的定位精度:Y向±1.5mmX向±5.0mmX-射线测试转台扩毂精度;±2.0mmX-射线管伸缩运动的定位精度;±2.0mm系统定位精度±3.0mm轮胎旋转的转…  相似文献   

4.
针对B737系列的飞机子午线轮胎H40x14.5—19,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了轮胎的胎冠、帘布、胎肩等9种不同的结构层。考虑了轮胎的三重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轮胎与轮辋由于长期使用产生的粘合对轮胎分解的影响,利用pilot节点法模拟了拆胎机不同形状压盘的压胎过程。结果表明当压盘β角为40°时,轮胎分解效果最好。该模型对轮胎分解机结构设计、压盘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断面无内胎航空轮胎20.00-2026PR首次试制情况进行改进设计。采取多项结构和施工设计改进措施。降低胎体冠角,以提高轮胎的动态性能;调整轮胎的假定伸张,改善轮胎胎圈部位材料分布;调整轮胎水平轴位置,分散胎圈所受应力;加大钢圈直径,改善钢圈下材料分布,提高轮胎整体性能;改变轮胎的模型尺寸,以确保轮胎的装机尺寸符合机舱要求;通过施工生产及实际试验验证,满足了整体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飞机维修     
邓禄普启动轮胎胎面翻新业务邓禄普飞机轮胎公司计划在中国开展新的轮胎胎面翻新业务。该公司计划明年与香港飞机工程公司(28%)、太古(厦门)飞机工程公司(9%)合资在福建成立邓禄普太古(锦江)飞机轮胎有限公司。为筹建新的合资公司,中方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在邓禄普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某航空公司的一架空客A300-600飞机在执行一次航班任务后,机务人员进行航后检查时发现,2#主轮轮胎发生甩胎故障.后在起飞机场跑道发现多块轮胎碎片.该轮胎曾翻修过1次,故障轮胎自装机使用至发生甩胎,共使用41天,147个起落.  相似文献   

8.
航空轮胎必须能够在苛刻的载荷和速度条件下进行多次起飞着陆。充气航空轮胎,其胎体外胎面处设有由多层帘布组成的带束层或缓冲层,保护层则设在带束层或缓冲层外,以保护带束层或缓冲层不受来自胎面外来物的扎入。通常,一架飞机要同时使用多个斜交轮胎,如果只考虑飞机着陆和起飞的话,使用斜交轮胎较合适,因它们在直线滑跑时耐久性优越。笔者曾参加无锡翼龙翻新航空轮胎的合格审定,现将了解到的航空轮胎有关知识作个介绍,希望借此机会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简要介绍航空轮胎的制造工艺(过程)、检验和试验项目开始,重点阐述了从塑炼、混炼、压出(或挤出)、压延、胶帘布裁断、帘布筒制造、钢丝圈制造、胎圈成型、轮胎成型、轮胎硫化、检验和试验项目、人员、设备等方面如何对航空轮胎成型过程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0.
基于真实道面模型的机轮滑水行为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朱兴一  赵鸿铎 《航空学报》2022,43(1):221-231
湿滑条件下飞机着陆安全性一直是航空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机轮在湿滑道面上的滑跑过程,基于空客A320型飞机的机轮子模型,建立了具有不同胎面花纹特征的机轮模型,并对胎面花纹进行了精细化处理;采用光学扫描及三维重构的方法,构建了具有SMA-13沥青道面纹理特征的道面模型;结合Heinrich橡胶材料与粗糙道面的接触模型,建立了机轮橡胶与机场道面的接触模型,并实现了橡胶胎面与道面间的接触;运用欧拉-拉格朗日(CEL)算法实现了水膜与道面、机轮间的流固耦合模拟。基于提出的机轮滑水有限元模型,用道面与机轮的接触力、临界滑水速度等特征指标分析了飞机滑跑速度、水膜厚度、机轮荷载、胎面花纹和机轮胎压等因素对机轮滑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俊  张玲霞  陈明 《航空计测技术》2003,23(5):43-44,48
分析研究了微型汉字识别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汉字识别、语音合成、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前端的单片微型摄像头对文字进行图像采集,然后由DSP处理器进行图像分析和汉字识别,最后通过语音合成芯片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2.
作战飞机效能的评估是防空作战中的重要问题,简述了效能评估的各种方法,建立参数效能模型时,首先要挑选特征参数,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武器的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作战飞机的参数效能模型,通过实例与神经网络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比较精确和简单。  相似文献   

13.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静态误差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静态误差特性是基于惯性的组合导航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为此,根据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状态方程,本文分析了不同动静态情况下的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漂移特性。针对静基座和动基座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了特征根和基于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特性分析模型。重点研究了陀螺常值漂移、加速度计零位偏置和随机性误差对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漂移特性的影响;全面分析验证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动静态误差特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惯性组合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建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操作系统厂商经常在ISO标准字符集之外添加一些特殊的字符,这些特殊字符不能为Java所识别,从而出现乱码。介绍了通过J2SE中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编程接口实现自定义字符集编解码器,对特殊字符进行解码,来解决乱码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代码演示了实现字符集编解码器的步骤和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无缝的将用户自定义字符集编解码器集成到Java运行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采用内模原理设计伺服补偿器,可实现无静差跟踪和扰动抑制;利用状态反馈进行系统极点配置,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渐近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可有效降低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对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时序模型提取空间推进系统特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纯良  张振鹏  祝刚 《推进技术》2002,23(6):457-459,467
介绍了利用改进时序模型提取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特征参数的方法,利用此方法,结合某飞行器推进系统试验的实测数据,提取出了相应的特征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故障判据的阈值,数据回访表明此阈值较领域专家提供的阈值对“泄漏”故障更为敏感,结合多参数辅佐检测,可以很好地完成推进系统的故障检测功能,具有工程实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叶尖定时的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将非接触振动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排故(改型)中,获取叶片共振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叶尖位移与关键点的位移-应力换算系数。依据反算的关键点动应力可实现(改型)前后转子叶片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非接触振动测试结果显示:由于加工工艺原因导致原型叶片叶型厚度变大,引起叶片固有频率升高,转子叶片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发生3阶激励激起的一弯振动,导致叶片发生故障。改进加工工艺后,非接触振动测试系统结果显示叶片振动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8.
超精密加工技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武器装备系统的需求推动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本文首先从描述当今先进武器系统装备的特点出发,介绍了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思路以及近期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采用IBM-PC/XT型计算机测控核心系统的导弹舵机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系统软件包。有开关没置、零点校验、传感器标定、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数据处理等六个程序文件,采用FORTRAN 77和宏汇编(MASM)语言混合编制。采用批处理方式联接程序文件,而各程序文件间的数据传递则利用数据文件实现,因此程序编写、调试和扩展比较方便。系统具有计算机自动给出测试信号,自动没置测试系统开关的功能。软件广泛采用汉字菜单和汉字人机对话的方式,并具有简单判断故障能力,故不但提高了测试自动化程度,而且使用方便,符合我国国情。软件包经过多次联试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航空制造企业零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现状,并面向企业未来新型/智能制造生产方式转化需求,针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框架,研究了系统构建初期的零件分类、零件特征定义、零件特征编码、特征逻辑关系建立、基础工艺标准化以及系统应用逻辑和运行架构等方面内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不仅能够奠定未来生产方式转化所需的标准化的基础工艺数据和知识,还能提升型号产品工艺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