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洪军  常湖川  晏骏豪  张志飞 《西南航空》2013,(8):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
黄昏,一抹华丽的光线沿着尼玛草原的地平线横扫过来,透过相机800毫米的长焦镜头,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十只藏羚羊正在远处悠闲啃草。我们以最隐蔽的方式摁动快门,即便是风声中我也听不大清的”咔嚓”声,也让一两公里外的藏羚羊警觉起来。它们先是朝着我们镜头方向瞄了一眼,一怔,便即刻以极其优美的姿态飞奔起来,一阵飞扬的尘土在镜头中弥散,不一会儿,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2.
走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无论是雪域高原,荞荞林海、大洋之滨、黄土高坡、深山峡谷、无限草原还是苍茫大漠,那些散落其中的各式传统民居总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让脚步停驻。  相似文献   

3.
金马草原位于色达县西面,七月底的草原是绿色的海洋,天湛蓝,云低垂,身着民族服装的康巴牧民正在草原上搭建各种帐篷,彩色的经幡在清新的空气里翻飞,传导着藏民们内心的祈愿。[编按]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12,(7):19-19
当我们长久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之间,忽然发现一片无数次梦想的草原风光,并可以品尝到味道独特的菜品,欣赏曼妙轻柔的歌舞,那种诧异和惊喜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这对于商务宴请尤其重要。因在物资日益丰富的今天,普通的大鱼大肉已经让我们的胃产生了逆反动作,而位于方格子里的餐厅即使装修再精美,对于那些厌烦了钢筋水泥的食客来说,也难以调动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核心区域,寻觅一片草原风光的聚餐之地,是上佳的宴客选择。  相似文献   

5.
饶锐 《西南航空》2008,(4):66-71
一直以来,亲临大草原感受美丽的塞外风景,无疑是我最为憧憬的梦想。草原之行早早便写进了我的“旅行心灵摄影”的计划。我间看过无数表达草原的风采影像图片,希望能从这些轨迹中找出一些尚未被人注目的心灵触动。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话里的随意寒暄竟然促成了这次草原之行。2007年的4月初,我从上海启程进京,经北京围场抵达红山军马场,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相似文献   

6.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歌谣《敕勒歌》,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而歌谣中的“穹庐”即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是牧民们流动的家。  相似文献   

7.
唐梓 《西南航空》2007,114(7):72-78
“辽阔的羌塘草原啊,在你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家乡。”这首传唱久远的羌塘古歌,让我们感觉到了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高原上的高原——藏北高原——的辽远、广阔及在此生息繁衍的生命的坚韧。  相似文献   

8.
人驼情缘     
舒泥 《西南航空》2012,(8):36-40,42,44,46,48,49
双峰驼是蒙古草原的五畜之王,是与牧人生活相伴的吉祥物;蒙古族是驯养骆驼最早的民族,是最爱骆驼、懂骆驼的民族。作为五畜中最大的牲畜,骆驼不像牛羊那样有经济价值,又不像马那样是文化标志,随着草原上纵横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沙漠之舟”作为运输工具的地位已经失去,因此,它的数量越来越少。但牧民们依旧养骆驼、爱骆驼,在草原上演绎一幕幕人驼情未了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剑君 《西南航空》2011,(4):36-49
在非洲,形形色色的动物每天都在书写生命的传奇,生与死的轮回时刻都在上演,彰显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而发生在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之间的角马大迁徙,一直是这片土地上最为壮观的风景,也是地球上量伟大的旅程。让我们来阅读这篇妙趣横生的迁徒日记,通过一只角马的视角去感受草原上的腥风血雨,生存法则;动物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0.
晨曦     
"这张照片拍摄于二零零六年,这里是据乌兰巴托一百五十公里处的蒙古国草原。当时正值清晨,远处跌宕起伏的群山层次分明,清晰可见,这里没有都市的嘈杂,有的只是静谧的草原和慵懒的牛羊。"  相似文献   

11.
沙湖红缄淖     
雨蔚 《西南航空》2009,134(4):38-41
红缄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是国最大的内陆沙漠淡水湖,素有“大漠明珠”之称。红碱淖的“淖”字.在是蒙语中为水泊、湖泊之意。  相似文献   

12.
舒弦 《西南航空》2012,(3):34-36,38,40
"南川西,北坝上",我国这南北两大草原因为优美的风光被人们传颂着。它们因地域的不同,无论是在景致上还是在人文上都有所不同。而在清晨与黄昏之时,那蒸腾的雾气,那变幻的天光,无不为"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增添几抹迷人的风采。所以总是可以看见游人、摄影爱好者,为了美丽的景色起早贪黑奔波于辽阔的草原。  相似文献   

13.
《西南航空》2004,(3):50-56
走向西部!谁轻轻地召唤了一声。郭际便提前出发了。这位身体中流淌着齐鲁大地饱蕴孔夫子千年文脉热血的汉子.走进沙漠.放歌群山,忘情雪域,策马草原.探访古堡荒丘,如歌的岁月中迈向更深.更广的时空。  相似文献   

14.
夏季草原的白天总是特别的长.傍晚时分,我们六人终于穿过阿尔莫甲干草原,来到了唐克小镇.车刚驶进镇口,便有几个藏族汉子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高大英武的汉子和壮硕的马匹同样令我吃惊.早就听说过康巴的人,卫藏的法,安多的马",位于牧区的唐克人原来也这样的动人心魄,同车的星期天告诉我说,这些唐克人的祖先是随成吉思汗征战此处的蒙古人的后代,故有蒙古人的风范.  相似文献   

15.
顾赛笛 《西南航空》2009,(11):56-61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经常可见一些山顶或丘陵上有一处处用石块垒起的形似烽火台的石堆,有的大石堆周围还围有一些小石堆.这就是蒙古族的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石堆”。敖包是牧民心目中神的象征,也是牧人行路的标志。人们外出远行,路经敖包时.都要下马拜祭.祈祷平安,并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后才上马行路。  相似文献   

16.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1,(10):66-71
这里既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64米的中国最低盆地。既有雪山冰川、戈壁沙漠,又有草原牧场、美丽姑娘。这里是我们最美的地方——新疆  相似文献   

17.
我凝望着石窟里的一切。无论是露天的大佛,还是陪侍菩萨、怒目金刚,以及力士、飞天、乐舞,无一例外温柔地看着世人,看得人心如止水。1500多年前,正是在这温柔的目光中,鲜卑人草原部落的血性沉寂了,拓跋氏曾经引以为傲的杀伐武功没落了,北魏政权风雨飘摇并最终消亡;然而,也正是在塑造这温柔目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文字的鲜卑人在此书写了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馆藏了鲜卑人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8.
苏衍 《西南航空》2007,114(7):66-70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指:“水草丰美的地方”,突厥语意为“星星草原”,地处天山深处,面积22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中国第二大草原,有着我国最早的天鹅自然保护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  相似文献   

19.
达卡 《西南航空》2007,114(7):54-58,60
那拉提草原有会飞的马,会飞的还有哈萨克人的歌声。骏马和歌声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擎托起他们的梦。那拉提草原襟山带河,山泉密布,溪流如织,花草葱郁,林木森森,如此宜人的碧野令人心醉。但哈萨克人想飞——带着他们的骏马和歌声,因为这片空中花园为他们铺架了一条通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彭彤  肖子奇 《西南航空》2012,(11):112-113
公元1259年,初春。重庆城郊的嘉陵江畔,江风怒号,惊涛拍岸。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正在江岸集结,人喊马嘶,战鼓咚咚,迎风猎猎的旌旗下,甲士跃马扬鞭,金铁的铿锵盖过了大江的滚滚涛声。这是一支当时世上最强悍的军队,这些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草原武士如刈草般横扫能够到达的每个角落,从漠北沙漠到多瑙河沿岸,从黑海之滨到顿河草原,从帕米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