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驼情缘     
舒泥 《西南航空》2012,(8):36-40,42,44,46,48,49
双峰驼是蒙古草原的五畜之王,是与牧人生活相伴的吉祥物;蒙古族是驯养骆驼最早的民族,是最爱骆驼、懂骆驼的民族。作为五畜中最大的牲畜,骆驼不像牛羊那样有经济价值,又不像马那样是文化标志,随着草原上纵横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沙漠之舟”作为运输工具的地位已经失去,因此,它的数量越来越少。但牧民们依旧养骆驼、爱骆驼,在草原上演绎一幕幕人驼情未了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据悉,在国家支持下,新疆进一步加大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力度,在深山大漠中“逐水草而生”的各族牧民将加快实现“安居”。截至目前,今年的中央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  相似文献   

3.
苏衍 《西南航空》2007,114(7):66-70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指:“水草丰美的地方”,突厥语意为“星星草原”,地处天山深处,面积22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中国第二大草原,有着我国最早的天鹅自然保护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  相似文献   

4.
金马草原位于色达县西面,七月底的草原是绿色的海洋,天湛蓝,云低垂,身着民族服装的康巴牧民正在草原上搭建各种帐篷,彩色的经幡在清新的空气里翻飞,传导着藏民们内心的祈愿。[编按]  相似文献   

5.
顾赛笛 《西南航空》2009,(11):56-61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经常可见一些山顶或丘陵上有一处处用石块垒起的形似烽火台的石堆,有的大石堆周围还围有一些小石堆.这就是蒙古族的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石堆”。敖包是牧民心目中神的象征,也是牧人行路的标志。人们外出远行,路经敖包时.都要下马拜祭.祈祷平安,并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后才上马行路。  相似文献   

6.
明西  郭际 《西南航空》2012,(9):36-38,40,42,44,46,48
转场这种哈萨克牧民们持续了千年的生活方式似乎正慢慢的从历史中淡出,牧民们的生活方式在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些变化中人们或充满希望,或失落,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哈萨克人开始在新的世界中重新寻找着自己民族的位置了。  相似文献   

7.
魏晋 《西南航空》2007,114(7):36-41
呼伦贝尔草原,曾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厉兵秣马。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远去,他在草原上留下的是其子民一众剽悍的身影。这里,水草依然丰美,湖泊依然浩如烟海,牛羊依然壮硕成群,草原上的人们讲述着过去也向往着未来……  相似文献   

8.
彩紫儿 《西南航空》2007,113(6):54-58
喧嚣的都市里,人流、车流、商品流夹杂在无穷无尽的钢筋水泥中。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每个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和票子而奔波,常问自己:到底怎样才算不辜负短暂的一生?抛开这些让人眩晕的物质,想起行走生涯中,看到的那些绽放的花儿,那些青青的草原,那些澄澈的江河,那些详和的脸庞和他们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以及与他们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家——房子,在这些美丽而蕴涵无穷韵味的事物面前,我总能拽住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丽江咸人 《西南航空》2006,102(7):58-64
“我这是在哪里呢?”我缓缓睁开眼,半掩的窗帘,大衣柜、书桌……这不是我家吗?现在是凌晨4点。  相似文献   

10.
丁冬 《西南航空》2006,(3):52-55
蜀中多仙山。在四川众多的山峰之中,贡嘎山以7556米的海拔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蜀山之王”。除了高度,贡嘎山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也令其他山峰望尘莫及——它是探险家们的天堂和地狱,所交织的诱惑不能言传.却无可抵挡,它的四周群峰傲立.森林湖泊、田野草原环绕簇拥,如上天为其佩戴的花冠:汉、藏、彝等民族对它顶礼膜拜,在其注视下迁移交融,保持着淳朴得近乎原始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