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旋翼桨叶质量不平衡造成旋翼动不平衡,从而引起直升机振动。针对旋翼动不平衡故障,建立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对桨叶质量不平衡进行故障仿真及分析,建立质量不平衡故障与调整配重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一种 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旋翼调整方法,建立输入参数与桨叶配重之间的模型,将四片桨叶的挥舞角和机体横滚、俯仰 2个方向的加速度值及相位作为网络输入,通过学习训练,根据输入数据预测调整配重,从而减小直升机 振动,解决旋翼动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旋翼振动诊断就是通过机体振动和旋翼运动轨迹的分析,诊断引起直升机过度振动的原因,并提出调整或更换措施,以保证直升机正常飞行。旋翼振动诊断系统是直升机及其各系统完好性和状态监测的主要系统之一。 目前,旋翼振动诊断系统主要测量直升机机体的振动响应,完成响应的时、频域分析,对于由旋翼引起的1Ω振动,如超出要求,结合旋翼轨迹测量由计算机专家系统诊断引起振动的起因,提出调整和更换措施。对于其他频率的振动,如超出要求,记录响应测量及分析结果,为地面维护人员  相似文献   

3.
市场     
振动与性能分析器ACES系统推出一种诊断工具Viper4040,它可进行直升机旋翼平衡规定振动的分析,包括水平旋翼的平衡、振动分析和声分析。ACES系统已经提供了振动和声分析并计划在第二季度增加旋翼平衡分析的功能。用户可以指定他们想要的特殊分析功能。为了应用这些功能,维修技师可以输入成百组客户设置的参数到仪器的32MB内存里,以便可以快速选取数据为发动机和机体进行测试和重复测试。Viper4040也包括制图功能,可以自动把原始测试数据转换成图形。仪器用四个频道同时获取数据来加速测试。当技师使用Viper4040进行振动分析时,也…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旋翼锥体与平衡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系统、传动系统和发动机是导致直升机振动的主要振源,而影响最大且与定翼机有根本区别的是旋翼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旋翼质量、气动及机械不平衡等内部环境引起的旋翼周期性的持续振动问题,介绍了旋翼生产和外场使用过程中为降低旋翼振动水平所进行的旋翼锥体与平衡调整的方法和措施,并通过有关型号的实施,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CATIA、ADAMS建立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动力学模型,在ADAMS平台上对其进行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动不稳定的机理,上旋翼出现摆振后退型,且旋翼对机体产生的离心激振力频率与机体在起落架上的振动频率相近时,发生动不稳定现象,下旋翼对系统动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并确定了系统发生动不稳定的旋翼转速范围。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模型的双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可诊断性问题,并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当测试数据含有一定的噪声时,利用少量的测点和转子的转速信息,可较准确地识别转子不平衡量故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发动机转子的多种故障模式,提出了基于排列组合熵的SVM故障诊断方法。利用转子实验台,模拟了转子正常、转子不平衡、转子不对中、动静碰磨和基座松动5种典型振动模式,并使用振动传感器采集多路振动数据。计算振动数据的排列组合熵并将其作为故障特征向量,对特征向量样本集进行多级SVM分类诊断,并运用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信号特征。实例计算与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方法的正确率要高于基于小波包能量提取特征的SVM分类诊断方法,在提取转子振动信号的特征向量及在小样本下的故障分类诊断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刘洋  向锦武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5):999-1005
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舰载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中机体起落架模型由非线性的液压作动器和橡胶轮胎两部分组成,而舰船的横摇和纵摇以简谐激励的形式通过起落架传递给旋翼/机体系统.针对不同的舰船激振频率,研究舰载直升机起动过程中旋翼/机体系统的时间响应历程和动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舰载直升机的机体和桨叶摆振自由度在舰船激励下均会出现极限环振动现象,并且当舰船激振频率与旋翼旋转频率相等时会激发出旋翼的摆振后退型模态的极限环振动,使旋翼重心偏离桨毂中心,进而可能导致“舰面共振”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双线摆桨毂吸振器与旋翼和机体的耦合动力学评估模型,通过分析桨毂振动载荷作用下机体的振动响应,评估桨毂上安装双线摆吸振器的减振效率,分析了旋翼、机体模态特性对双线摆减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线摆桨毂吸振器的引入实质上是对耦合系统进行调频,旋翼桨毂载荷及量值是确定是否采取双线摆减振设计措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果  杨默晗  于平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602-2615
针对基于机匣测点的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诊断方法。针对某典型双转子航空发动机,建立整机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算法实现不平衡故障数值仿真;在从发动机压气机端到涡轮端的高、低压转子上选择4个不平衡故障部位作为诊断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发动机典型转速下的转子不同部位不平衡故障的仿真样本;计算4个机匣测点信号的规范化频谱,通过对大量仿真数据的处理得到反映不同不平衡故障部位的故障样本集;利用仿真得到的大量不平衡故障样本,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优良特征学习能力实现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的不同部位进行识别,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旋翼系统故障诊断在直升机故障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试验方法及BP神经网络完成了旋翼故障识别和程度识别,为我国直升机旋翼诊断和神经网络在直升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 of rotorwake on fuselage isan importantproblem in designof helicopter. It affects flight performance,equi-librium,control stabilization and vibrational level.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odern helicopter is thatthe size is towards more compact and the load ofrotor disk is towards heavier. The load of rotordisk is about 2 0 kg/ m2 in the 5 0 s,but for modernhelicopter it is up to about 5 0 kg/ m2 . Therefore,the strong rotor wake impacting the closerfuselageand t…  相似文献   

13.
韩景龙  陈全龙  员海玮 《航空学报》2015,36(4):1034-1055
直升机的气动弹性问题与固定翼飞机不同,不仅要考虑单片桨叶,更要将旋翼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动态入流、尾迹影响以及旋翼与机身之间的相互耦合等。就单片桨叶而言,在结构动力学上,需要考虑离心力场、几何非线性以及桨叶的非线性挥舞-摆振-扭转耦合;在气动力上,需要考虑动态入流以及桨尖处可能的失速效应,本质上属于非线性气动弹性力学范畴。由于旋翼气动力通常是以周期形式通过旋翼轴传给机身,并引起机身振动,而机身运动又通过改变桨叶根部形态反过来影响旋翼的气动弹性特性,这种旋翼/机身耦合问题,也是近年来直升机气动弹性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方向和热点之一。此外,随着旋翼流场数值分析方法的日趋成熟,采用动态重叠网格或滑移网格方法来实现桨叶运动,并通过动网格技术来实现桨叶的弹性变形,从而实现弹性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目前正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直升机气动弹性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和热点。随着各种新构型直升机的相继出现,如倾转旋翼机、前行桨叶概念旋翼(ABC)直升机和复合式直升机等,也带来了新的气动弹性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本学科持续发展,永远是气动弹性工作者终身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急拉杆机动飞行仿真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攀  陈仁良 《航空学报》2010,31(12):2315-2323
 针对直升机大机动飞行仿真,建立了一个非线性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考虑了翼型非定常/动态失速、机动飞行引起的动态尾迹畸变、桨叶弹性变形效应和发动机动态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挥舞-摆振-扭转耦合的弹性桨叶模型,并利用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将旋翼/机体耦合运动方程表示为显式形式,整个飞行动力学模型表示为状态空间格式。以UH-60A直升机在高速飞行条件下的急拉杆机动飞行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并与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高速飞行条件下机体抬头过程中前行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计算误差是引起旋翼和机体运动仿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鱼叉"系留的等效刚度模型,用Lagrange方法建立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直升机在"鱼叉"系留状态下机体、桨叶的动力响应。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鱼叉"系留增加了直升机的机体约束刚度,使不稳定区向高转速移动,远远超出了额定工作转速范围,有利于防止地面共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旋翼锥体检查是一项直升机常规视情检查项目。由于旋翼锥体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振动,且使用频度较大,所以对于旋翼锥体测量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美国SPS公司的通用轨迹设备(UTD)测量旋翼锥体的方法,并研究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位置选择等问题,并对实际调整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A rotor CFD solver is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phenomenon among rotor, wing and fuselage of a tilt rotor aircraft in its helicopter mode. The unsteady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in inertial frame and embedded grid system is adopted for describing the relative motion among blades and nacelle/wing/fuselage. A combination of multi-layer embedded grid and ‘‘extended hole fringe" technique is complemented in original grid system to tackle grid assembly difficulties arising from the narrow space among different aerodynamic components, and to improve the interpolation precision by decreasing the cell volume discrepancy among different grid blocks. An overall donor cell searching and automatic hole cutting technique is used for grid assembly, and the solution processes are speeded up by introduction of Open MP parallel method. Based on this solver, flow fields and aerodynamics of a tilt rotor aircraft in hover are simulated with several rotor collective ang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tes of an isolated rotor and rotor/wing/fuselage model are also computed to obtain reference solution.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influences among the rotor and wing/fuselage/nacelle are analyzed,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灰度-基元共生矩阵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形的灰度空间分布情况和描述纹理的纹理基元法结合起来提取和挖掘旋转机械振动状态参数图形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形中纹理特征信息,直接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在600MW模化汽轮机转子试验台上进行了转子正常、转子不平衡故障、转子不对中故障及轴承松动故障的试验,诊断结果表明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机身对旋翼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 《航空学报》1988,9(3):108-112
 本文用简化的自由涡模型研究旋翼近场尾涡系在机身影响下的畸变及其产生的诱导速度交化。在机身影响下,旋翼近场尾涡形状发生畸变,从而改变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尾涡畸变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比机身直接在桨盘处诱导速度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