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福泽 《航空学报》2013,34(5):1108-1113
 为了准确利用已飞飞机的使用寿命,探讨了两种情况下已飞飞机原寿命的疲劳分散系数:①探讨已飞飞机的原寿命等于机群飞机给定使用寿命时的疲劳分散系数;②探讨已飞飞机作为机群飞机定寿试验机时的疲劳分散系数。通过研究,第1种情况的已飞飞机原寿命的疲劳分散系数可取1,第2种情况的已飞飞机原寿命的疲劳分散系数按规范规定的试验寿命的疲劳分散系数取值。这种取值方法可提高飞机定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敏捷性与飞控系统控制律之间的关系.以某典型三代机为例,根据飞行品质要求对其控制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地面仿真系统上对与控制律相关的敏捷性尺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原飞机和采用新控制律飞机的敏捷性,验证了分析结果,并对控制律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某飞机中的挡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PAM-CRASH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作为平台,对某飞机中的蜂窝夹芯挡板结构地面抗鸟撞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将挡板结构破坏失效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的一致性表明了抗鸟撞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原挡板结构设计进行改进,并利用鸟撞计算方法考核其抗鸟撞性能.最后,对改进结构进行了地面鸟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结构能够满足抗鸟撞设计要求,表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为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是以对真实的飞机结构施加外载的方式,模拟其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受载情况。通过测量飞机的响应,核对其设计是否达到要求,检验飞机是否安全可靠。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作为一种传统的、可靠的验证手段,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飞机结构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型飞机进行改型设计后,由于飞机的重量、重心变化,必将导致改型飞机起落架的载荷发生变化。应用细节疲劳额定值基本方法,利用原型飞机起落架的疲劳试验数据对改型飞机起落架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称为起落架细节疲劳额定值方法。该方法较为简单、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6.
Research,ApplicationandRoleofVectored-Thrust推力矢量技术近年来已由研究试验阶段发展到了实用阶段,在发达国家下一代战斗机上几乎全部都采用了这项技术,第三代战斗机的某些改型上也有加装推力矢量系统的。现在的推力矢量技术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二代,其对飞机的总体性能和结构设计已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的来说,战斗机应用推力矢量技术是美国、俄罗斯战略、战术发展的需要。而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成为可能。推力矢量技术是指发动机推力通过喷管或尾喷流的偏转产生的推力分量来替代原飞机的操纵面或增强飞机的操纵功能,对飞机…  相似文献   

7.
1994年6月,波音777飞机进入其另一重大发展阶段:飞行试验。波音公司已经向其客户许诺将交付一种可靠和“已做好服务准备”的飞机,并能一交付就执行预期的任务。为达此目标,波音777的各种系统和发动机已经经受了飞机研制历史中最广泛的试验工作。这些工作是由供应商和发动机制造公司进行的,并在波音公司的综合飞机系统实验室中进行。这种早期试验将允许更容易地转入飞机试验和更有效地利用飞机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8.
6月29日,V-22集成测试组完成了“鱼鹰”飞机的第IVB阶段舰上适应性测试,是这种倾转旋翼飞机在其发展试验中的6次海上试验中的第5次。这是为这种飞机进行作战评估,以便在明年作出大批量生产决定所进行的系列试验中的最新一次。此次为期8天的试验验证了“鱼鹰”飞机在两栖攻击舰上的使用能力,试验悬停V-22对其后方甲板上的另一架V-22飞机的影响,甲板横滚试验的所有试验结果与预计相符或更好。“鱼鹰”完成IVB阶段海上试验  相似文献   

9.
阵风减缓主动控制技术是飞机应对阵风影响的有力手段,为了对设计的阵风减缓系统进行评估,飞行试验是不可或缺的。由于阵风的精确测量较为困难,如何验证减缓系统是否有效是一个难题,提出一种“开-闭”式统计学试验方法以解决该问题。以一架大展弦比无人机作为试验对象,将基于PID控制原理设计的阵风减缓系统叠加在原飞机的增稳系统上进行了飞行试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搭载了阵风减缓系统的飞机质心过载降低20.5%,翼根弯矩降低12.9%,验证所提的试验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飞机口盖复合垫片密封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提出的飞机口盖复合垫片密封是一种特殊的密封结构型式,通过其结构特点分析、密封机理研究、试验验证可知,在同样压力均布载荷作用下,垫片变形与摩擦力的约束作用存在密切联系,垫片材料向周边侧向流动受到限制,仍在近似原体积空间内有效填充,由此提高密封性能。双层垫片的匹配厚度为1∶1时,其密封填充性最好。这种密封结构设计在飞机生产或服役阶段均容易实现改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小尺度试验飞机在现代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从飞行试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试验飞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进而建立了小尺度试验飞机系统设计框架。针对非常规多操纵面布局飞机的动态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扬鉴 《飞行力学》1997,15(4):55-61
给出了飞机空间全姿态运动方程和发动机推力的数学模型;介绍了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作图法的结果相比误差较小,表明计算方法正确、可靠。同时还讨论了目标瞄准设计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飞机飞行品质指标的五种试验方法,通过模拟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试验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飞机飞行品质的研究,对飞机设计和其它飞行试验课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飞行性能的角度,提出了多操纵面飞机空战阶段的控制分配原则及方法。以瑞典FOI开发的ADMIRE为算例,根据所提出的控制分配原则与方法对其控制分配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比较了原飞机与采用新控制分配器飞机的空战周期时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控制分配原则与算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新客机的研制,根据适航性标准规定必须做一些必要的验证试验。例如:结构试验、飞行试验、操纵品质试验、噪声试验及湿跑道试验等等。否则会影响取得飞机的适航证。 水上迫降动力模型试验对于新客机的研制来讲,在适航标准CCAR——25·801节上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模型试验,或已知其水上迫降特性的、构形相似的飞机进行比较,来检查飞机在水上降落时可能有的状况;进而必须表明在合理可能的水上条件下,飞机的漂浮时间和配平能使所有乘员离开飞机,并乘上所要求的救生船。”  相似文献   

15.
部标准《飞机电机电器环境试验方法》已经正式批准,于1976年九月一日开始实施。标准编号为HB6—71—76。本标准是以1966年的原《飞机电机电器总兹术条件》草案稿为基础,在总结工厂,研究所和部队多年来在生产,科研和使用中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必要的验证试验,反复的讨论修改,并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而制订出来的。制订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飞机电机电器产品环境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改变过去在环境试验方法上的混乱,陈旧和落后状况,以满足我国航空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俄罗斯拥有众多知名的飞机设计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形成了完备的飞机科研体系。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是飞机研制的重要方面之一,前苏联/俄罗斯各飞机设计局以及其它航空科研机构在该问题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风洞静态试验研究之外,还利用动态试验技术深入研究了不同布局飞机的失速/过失速特性,这些试验包括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尾旋风洞自由飞尾旋试验、尾旋风洞旋转天平试验、投放式模型自由飞试验、火箭助推式模型自由飞试验等。这些动态试验对俄罗斯飞机的边界/超边界飞行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前苏联/俄罗斯各飞机设计局的飞机在研制过程中,针对失速/过失速模态的动态试验进行回顾,对国内飞机研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正在研制的某型号支线飞机为背景,设计了基于RT-LAB的飞行仿真试验平台。此试验平台利用了RT-LAB仿真系统的核心优势,同时采用VMIC网通讯保证其实时性。通过驾驶员在回路中仿真试验,验证了基于RT-LAB的飞行仿真试验平台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满足了ARJ21飞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研究飞机防滑刹车系统负载(静态)试验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健康诊断试验,提出飞机防滑刹车系统负载(静态)试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健康诊断试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动力、电磁效能试验和环境鉴定试验的分类方法,保证了飞机刹车系统功能、性能全面考核。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客/货两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国内尚未开展过其功能验证试验,缺乏相应的试验标准。为了对某型客/货两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进行考核,借鉴民用运输类飞机常用的烟雾探测试验方法开展研发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并不适用。为重新制定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种类烟雾发生器的特点,给出了烟雾发生器的选择建议。根据该型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特点,提出了新的烟雾量确定方法及发烟位置选择方法。基于该型机的使用环境,确定了试验条件,形成了最终试验方案,完成了对该型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的考核。该试验方法可为后续客/货两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考核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飞机全机悬空静力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刚 《洪都科技》2009,(4):34-43
新飞机研制必须经全机悬空静力试验验证其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强度规范和CCAR23适航条例要求。本文针对飞机全机悬空静力试验的技术方法和试验误差分析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