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氢原子频标的微波谐振腔输出的是一极其微弱的(W^-13)氢脉泽微波信号,其微波频率为1420405 751Hz是无法被直接利用的,需经精细放大和一系列的倍频,混凝合成后方能获得应用,更重要的是在微波放大、倍频、混凝及传递过程中,必须严格保持相位相干,任何非线性都将产生要位噪声而影响其频谱特性,终将破坏氢标的技术指标,根据研制生产、使用维修、调测工作过程实践,对氢原子频标中相位相干的微波倍频链系统噪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种用于DCP(数据采集平台)的新型频率合成及调制器的设计方案、理论分析及实现结果,方案中采用了新型器件实现±π/3BPSK、通过谐波混频调制跟踪锁相环路完成频谱搬移,与传统方案相比具有方案简洁、成本低、调制准确度高、频谱纯度高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多套DCP系统。  相似文献   

3.
频谱分析仪是信号在频域分析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频谱分析仪发展很快,从早期的只能定性分析、手动操作发展到现在能精确地定量分析、自动测试。其功能也越来越多,日益完善,操作越来越方便。本文介绍的FSA频谱分析仪就是其中一例。FSA频谱分析仪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方案,如前端电路中采用分离滤波器代替常用的固定衰减器,使灵敏度提高;用五级相同滤波器串联形式,实现准连续分辨带宽调节,提高了分辨力;对第一本振用多锁相环方案降低了相位噪声;电路中加进微处理器提高了仪器的智能化程度,从而使该仪器与同类频谱仪相比较,具有灵敏度高、相位噪声低、频率和幅度误差小、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频谱仪的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铷原子频率标准的小型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推动国产铷原子频标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进行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研制,目的是重点解决铷频标的小型化、长寿命、高稳定度、低相位噪声、低老化率等技术关键。详细介绍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波倍频链、误差放大链及同步检波、物理泵体、高稳压控晶振)在小型化前提下进行的技术指标改进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最后简要分析了小型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接收机的非理想性对复相关值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矩形模型接收机频率响应的非理想性对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复相关值测量的影响.频率响应非理想性包括中心频率不一致、带宽不一致、群延迟不一致、本振相位不一致及带内波动,它们通过条纹洗涤函数产生复相关值测量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群延迟不一致与本振相位不一致是产生复相关值相位误差的主要原因,中心频率不一致、带宽不一致、群延迟不一致及带内波动是产生复相关值幅度误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噪声注入法可校正这些幅度和相位误差,并用以上理论对北航二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BHU-2D)校正前后的误差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6.
在简单介绍经典的频分制多路传输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采用频谱搬移法的多路传输方案。频谱搬移法不仅可以改善高通道的性能,而且还可以使电路结构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载体位置、姿态均不受控制的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抓物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问题.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和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双臂空间机器人及负载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结合空间机器人固有的特性及闭合链约束关系, 得到抓持系统合成动力学方程. 以此为基础, 考虑到空间机器人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及某些参数的变动性, 根据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变结构控制理论, 针对该抓持系统惯性空间轨迹跟踪设计了全局滑模控制方案及相应的PI内力控制方案, 从而达到位置、力的混合控制. 为克服滑模控制器抖振的缺点, 附加设计了模糊控制器, 根据系统的输出来动态调节滑模控制器的参数, 从而既可确保系统的快速响应又可降底原有的抖振. 系统数值仿真证明了上述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叙述捷变频雷达的本振跟踪精度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声波延迟线的捷变频雷达热跟精度测试仪的实现方法。通过对其原理性能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方法。经过工程实践的检验,此方法是可行的,且对本振跟踪精度的测量可达到1MHz,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时域模技术,FDTD-Diakoptics算法可以用来有效准确地分析复杂的微波集成电路.根据电路的几何结构选定时域模函数,以该时域模函数为基础,建立微波电路的多模电路模型,使用全波时域分析方法求解多模电路对应于各个时域模的时域响应,使用傅里叶变换技术计算时域模函数的冲击响应,从而进一步得到多端口网络模型,使用FDTD-Diakoptics算法对微波电路进行分析.讨论了全波时域方法求解时域模函数时域响应时激励函数的选取原则,讨论了用傅里叶反变换求解时域模函数冲击响应时频带宽度的选取问题.最后本方法被应用于波导滤波器的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雷达与扩频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符号级的雷达干扰分析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雷达对扩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推导得出扩频通信系统在脉冲雷达干扰下的误码率公式和曲线;然后利用建立的雷达电磁干扰仿真模型,对扩频通信系统采用不同扩频因子以及不同频率隔离度时的受扰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利用所提方法计算给出了微波频段5种典型雷达与扩频通信系统的频率-距离隔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在更深层次上揭示雷达辐射干扰的本质,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95GHz 相干雷达系统采用频控方法所能得到的频谱纯度特性。该雷达设计成具有多方面功能的通用仪器。它能在脉宽、极性以及脉冲重复周期变化的情况下,保证对目标及杂乱回波后向散射数据的采集。将此类数据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带上,并用来研究对目标检测、鉴别和分类的有效算法。为了达到研究算法的目的,将该系统设计成能够提供最小为40dB 的杂波中能见度。由于数据的完整性相干几乎完全取决于系统的频谱纯度,所以系统的主要设计就着重于有关信号的产生和控制。该系统的信号产生技术是采用了一个100MHz 的振荡器作信号源来建立系统的定时信号、发射信号以及本振信号。在发送接收状态时,利用一个相位锁定甘氏振荡器和一个注入锁定连续波(CW)式和脉冲式 IMPATT 振荡器来保证信号的相干性。在信号通路的关键点上,测量信号的相位噪声谱密度数据,并把它所要求的指标进行比较。本文扼要地介绍有关测量技术问题。该系统的处理数据表明,在大于2公里的目标距离上,杂波中能见度大于40dB。  相似文献   

12.
应答接收机误码测试系统是在微波频段测试接收机误码率的测试设备.该设备由微波组件、编码组件、分析组件三部分组成,结构灵活、便于携带,适合外场测试;本系统可以模拟雷达发射信号、接收机输出信号,可以输出伪随码、固定码和各种轨迹数据,是应答机系统联试中重要的工具.描述了该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软件流程并给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抖动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原理,并结合小型晶振中抖动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设计不同方案,研制出四种100MHz的小型晶振。通过比较分析这四种小型晶振分别在常温下和高低温下的抖动指标,提出了抖动优化研究的途径。经过分析和验证,采用基频或三次泛音的本振输出的晶振比采用PLL输出的晶振具有更低的抖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1.55μm的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相干激光雷达难于实现本振光与信号光波前匹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低损窗口1.55μm的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系统以全光纤器件构成整个光路结构,偏振无关光纤环形器与Cassegrain型望远镜组成收发合置光学天线.给出了激光雷达的整体方案和系统设计,并对接收机的光混频、天线与单模光纤的耦合、信号检测和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验说明,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对空间光随机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干涉条文可见度和雷达系统的性能,所得的速度分辨率优于0.5mm/s,输出非线性度小于0.1%.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静子尾迹流场激振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转子叶片在前排静子尾迹流场激振情况下的动应力,提高转子叶片疲劳寿命,对不对称静子叶片分布进行流场分析,研究在不对称静子分布非谐情况下,转子所受到的尾迹流场的激振力频谱及幅值.研究表明不对称静子分布非谐设计下,转子所受到的激振力由静子均布情况下的单频率高幅值激振转变为多频率成分低幅值激振力,通过对各个频率成分幅值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对称静子分布非谐设计可有效降低转子叶片受到的尾流激振力,提高疲劳寿命的结论.同时,对不对称静子分布的三维流场计算,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可大大降低计算时间和对计算机硬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磁干扰(EMI)抑制技术是保证航天器各功能单元正常运行互不干扰的重要技术。开关电源是航天器内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基于对星载开关电源DC/DC和负载点电源POL电磁干扰特性的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星载二次电源系统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案,采用高稳晶振+控制器+时钟管理芯片硬件与软件设计结合的方法,利用高稳晶振为电源模块提供稳定时钟,通过控制器实现时钟管理芯片的分频和时钟分配。系统以非同步方式上电,软件控制时钟管理芯片输出电源模块同步时钟,然后软件打开时钟同步的使能,实现星载开关电源(DC/DC和POL)开关频率的外同步,最后通过测量输出电压频谱的方法验证了电磁干扰抑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振源是超宽带变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本文以超宽带上变频系统为例,介绍变频系统中本振信号的产生技术。本文所设计的超宽带变频系统,经过三次上变频,可将(0.8~2.8)GHz 的低频信号变换至(0.5~40)GHz。变频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点频本振和一组宽带本振,基于PLL+DFS 的方法产生点频本振,基于DDS+DFS 的方式产生宽带本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列出1981年4月27日0808UT发生的日面边缘大爆发的射电观测特征,并作了有关射电爆发形态及微波频谱、非热电子能谱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介绍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运用信号系统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DDS的相位噪声、杂散噪声、数字化截断误差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以及DAC非线性对频谱纯度的影响等;还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公式和响应曲线;得出的结论对提高DDS输出信号的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方程分析了超磁致伸缩作动器输出位移的组成,以此为根据建立了基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单层单自由度隔振平台数学模型.该模型以平台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位移为系统干扰输入;根据此模型分析了基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隔振原理;在频域内推导出了系统隔振能力与激振力频率及作动器最大输出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在时域内采用自适应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在Matalb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均表明,隔振平台的隔振能力与激振力频率的平方以及作动器最大输出位移成正比,从而为合理设计隔振平台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模型不仅可用于分析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隔振原理,对其它作动器的隔振原理也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