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阳  曹楠  陈航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62-2572
为了研究压气机旋转盘腔换热特性,实现准确求解转盘表面传热系数,引入二维贝叶斯方法,此方法采用先验分布优化测温误差,并且更加符合转盘的二维特性。通过加入噪声的模拟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测温误差时方法的平均误差是3.2%,有测温误差时方法的平均误差是10.6%,并分析了误差来源。通过与已有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方法更适用于计算转盘迎风面与背风面传热差异较大时的表面传热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为9.6%,满足实际工程精度的要求。通过改变盘面温度测点数量,发现测点增加会提升计算精度,并采用统计抽样理论分析原因,发现在可接受误差为10%时,所需要的测点数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空间相关性随机风荷载有色噪声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用随机白噪声过程滤波生成脉动风荷载的方法。高阶振型对大跨屋盖随机风致响应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根据模态解耦原理并结合精细时程积分法,提出了多模态随机离散精细积分法,推导了大跨屋盖风致响应与风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大跨屋盖刚性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计算了屋盖随机风致动力响应时程。同时研究了大跨屋盖的荷载风效应系数和位移风效应系数的分布情况,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较吻合,验证了多模态随机离散精细积分法的正确性,证实了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POD模型的大跨屋盖多模态随机风致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具有空间相关三维随机风荷载的数学模型.风荷载的准确模拟是结构进行风致动力响应分析的第一步,POD法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风荷载模拟方法.本文根据双POD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法,详细研究了空间相关三维风场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的风场与实际较为一致.结合随机离散法和多阶模态加速度法的原理,详细推导了大跨屋盖风致响应与风振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大跨屋盖刚性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得出高阶振型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的贡献不可忽略,并计算了屋盖的风致动力响应时程.研究了大跨屋盖表面荷载风振系数和位移风振系数的分布,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较为吻合,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风荷载及其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人们对高层建筑风效应的问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大气流场与结构物各种风致响应的关系机理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确保结构系统在强风期间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笔者给出了大气边支模拟要求,并介绍了一种研究建筑物的表面脉动压力和高层建筑动态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发动机测振截面选择的建模方法和优化算法。确定测振截面选择思路,建立转子-支承-机匣整机模型,计算正常和故障条件下转子动力学特性,并依据总体方案规定的传感器数目,确定测振物理量较大的转子截面或支承位置,完成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初步确定。进一步提出测振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实测信号的信噪比和信息冗余性,确定各测点振动数据有效信息量,判定测振方案是否合理,并选择机载测点。以某型发动机为例,设计监测点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机载测点与该型发动机实际机载传感器测点位置相同,验证了测振方案的建立方法、优化方法和机载传感器选择方法正确可靠。单元敏感度越高,反映转子振动越明显。振动相似度越低,反映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越全面。研究结果为航空发动机测振截面布置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兆春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5,23(1):114-117,134
针对导热逆问题求解中的测点的选择提出了不同的方式,即采用边界测点取代内部测点进行导热逆问题的求解.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测点选择不当将导致逆问题计算的失败及原因,验证了采用边界测点求解二维稳态导热逆问题的可行性.采用本文提出的方式将使逆问题的应用更为实际、合理.  相似文献   

7.
大型冷却塔考虑多种风载荷分布模式的结构优化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冷却塔建设趋向于大型化(高度190m)、由双/四塔简单群体组合向六/八塔复杂群体组合发展。风致干扰效应是冷却塔群结构设计的关键控制因素,但目前以风载荷为主导的冷却塔结构优化设计和研究多局限于上部结构塔筒本身,且仅针对规范二维对称风压分布作用,难以满足超大型冷却塔的发展建设需求。为评估上述效应对于结构设计安全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计入了冷却塔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筛选并推荐复杂群塔干扰条件多种不利载荷模式,逐一实施整体结构响应面和梯度搜索优化分析,汇总形成了综合考虑复杂载荷分布模式的冷却塔结构优化评估算法和策略。以典型冷却塔六塔组合布置为例,具体实施了考虑群塔组合下复杂风载荷分布模式影响的分阶段优化过程:采用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典型塔群组合的风致干扰效应,对比归纳出基于典型六塔组合的最不利风载荷分布模式及特征,而后将响应面法和梯度搜索法结合并引入冷却塔结构优化选型分析,同时兼顾冷却塔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荐了适用于多种风载荷作用模式的最优化冷却塔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冲击风作用下大跨屋盖多模态随机风致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雷暴冲击风是一种近地面短时产生的瞬态强风,它与传统的边界层风场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冲击风将会引起屋盖的强烈振动,甚至发生破坏.本文根据混合随机模型,详细研究了冲击风风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应用Wood竖直风剖面方程与Holmes经验模型模拟平均风场,使用稳态高斯随机过程模拟脉动风场,模拟的风场与实际的雷暴冲击风较为一致.结合多阶模态加速度法和等效风荷载原理,详细推导了大跨屋盖随机风致响应的计算方法.结合边界层风洞试验,比较冲击风产生的表面风压特性,计算得到屋盖冲击风致动力响应时程,并研究了冲击风作用下大跨屋盖荷载风效应系数和位移风效应系数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估大跨屋盖冲击风致响应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对有限元模型参数修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试验位移和有限元计算位移不吻合的问题,提出了以试验位移为目标的多元统计分析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对有限元模型参数修改的方法。首先利用统计分析相关度的概念提取影响测点响应的主要模型参数,然后应用优化技术对这些参数进行修正,数字算例显示了这一方法的工程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常见塔间距下冷却塔双塔干扰效应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增加模型表面粗糙度来补偿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效应,变化塔间距和风向角进行125种工况的风洞试验,进行基于有限元的风致响应计算,获得不同风向角和塔间距下的整体风荷载和风致响应,并以此进行双塔的干扰效应研究。研究发现双塔并行放置时,由于"狭缝效应"的存在使得顺风向塔底剪力的干扰系数大于1,此时塔间距越小,干扰效应越显著;本文研究的塔间距下基于多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指标的干扰系数最大值约为1.15;顺风向塔底剪力和弯矩的干扰系数最大值大约出现在67.5°风向,基于风致响应指标的最大值出现在90°≤θ≤150°之间的风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工程飞行试验中主要采用近壁热电偶测温法来确定飞行器表面流动的边界层转捩位置,由于测点离表面较近,对温度传感器量程和结构强度有较高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表面热流辨识技术确定转捩位置的基本思想和处理方法,测点可以距离表面相对较远。但是,当测点越远离受热面,辨识问题的不适定性会越强,因此需要采用仿真辨识方法来对传感器安装位置进行合理选取。在给出二维传热模型表面热流辨识算法的基础上,对两个算例进行了仿真辨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热流辨识技术确定转捩位置是可行的,能给出较为准确的转捩区域判断。  相似文献   

12.
自适应桁架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宝  刘华  张令弥 《航空学报》1996,17(6):118-122
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对于自适应桁架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十分重要。为了确定主动构件在自适应桁架结构中的配置,通过引入闭环模态耗散能因子概念,来评价主动构件在结构振动阻尼控制中引入的结构模态主动阻尼的相对大小,由此建立主动构件配置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一平面自适应桁架结构优化数值计算,说明了该优化配置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5G移动通信系统中,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式产生了节点间的信号测量,可用于提升无线定位的覆盖范围和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约束系统的分布式协作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有算法估计节点参考位置,并据此构建最小约束确定网络的位置及朝向,然后在该约束下极大化由节点间测量引出的似然函数,获得位置估计。理论研究表明,该方法将由节点间测量确定的相对位置拟合到参考位置处,在参考位置等于真实位置时达到最优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并具有分布式和可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表面脉动压力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筑物表面的脉动压力分布及其特性,是引起结构物动态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建于台北县的某办公大楼为模拟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脉动压力测量中传压管路对测试系统频响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串接毛细管抑制共振峰的方法很好地改善了系统的频响特性,并给出屯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接触问题形状优化的边界元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用边界元法对平面弹性接触问题进行形状优化的设计分析方法。讨论了平面接触问题形状优化中设计变量的选取、形状描述的方法以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进行了灵敏度和形状优化的算例考核,并对航空发动机枞树形榫头/榫槽进行了形状优化设计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Suboptimal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significant problem in multiple target tracking is the hit-to-track data association. A hit is a received signal from a target or background clutter which provides positional information. If an incorrect hit is associated with a track, that track could diverge and terminate. Prior methods for this data association problem include various optimal and suboptimal two-dimensional assignment algorithms which make hit-to-track associations. Another method is to assign a weight for the reasonable hits and use a weighted centroid of those hits to update the track. The method of weighting the hits is known as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JPDA). The authors review the JPDA approach and a simple ad hoc approximation and then introduce a new suboptimal JPDA algorithm. Examples which compare an optimal two-dimensional assignment algorithm with the ad hoc and the new suboptimal JPDA formulation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涡喷发动机身份证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发动机身份证模型,针对发动机个体差异和寿命期内性能蜕化引起的发动机模型与真实发动机之间的失配问题,提出1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发动机部件级模型自动修正方法。在发动机部件级模型中,引入能反映个体发动机部件特性的性能调节因子。根据发动机试车数据与待修正部件级模型输出数据,以发动机关键测量参数残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获得不同换算转速下的特性修正系数,建立发动机身份证模型。以某型涡喷发动机为对象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精度,适用于建立发动机身份证模型。  相似文献   

18.
民用机场快速出口滑行道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置合理的快速出口滑行道可有效提高跑道容量。通过提出候选出口最优位置假设,证明了跑道快速出口位置是一个候选最优位置的自然有限集。介绍了不同机型跑道占有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以最小加权跑道占用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确定最优出口位置的数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基于时间多项式的动态规划算法,给出了快速出口滑行道的定位计算方法。以大连机场为例,计算得到了该机场快速出口滑行道的合理数量与位置.  相似文献   

19.
王锋  唐国金  李道奎 《航空学报》2007,28(1):111-114
 针对结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扰动输入/性能输出分布信息时作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准则。在降维的模态坐标下建立状态空间形式的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Lyapunov方程求解扰动和作动器的能控性Gramian矩阵,并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获得扰动的能控性方向和作动器的能控性方向,通过同时最大化作动器对结构的作动能力以及作动器的能控性方向与扰动的能控性方向的一致性来确定作动器的最优位置。类似思想用于确定传感器的最优位置。以采用压电片为作动器的悬臂梁为例阐述了新准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范中允  周洲  祝小平  郭佳豪 《航空学报》2019,40(8):122777-122777
针对半环形式翼上螺旋桨构型,研究了螺旋桨-机翼耦合流场特性,并以短距起降(STOL)状态最优升阻特性为目标对机翼翼型进行全局优化。首先,针对螺旋桨-气动面耦合构型,通过动量源法与真实桨叶模型CFD的计算对比,分析动量源法用于该构型设计分析的可行性。其次,为得到有利于桨-翼耦合特征的新翼型,建立了翼上螺旋桨构型自由型面变形(FFD)参数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翼上螺旋桨构型机翼翼型进行全局寻优设计,分析了优化翼型参数及流场变化规律。最后,将优化翼型用于三维半环形机翼,分析其流场特性与二维计算结果的异同,验证二维翼型优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真实桨叶多重参考系(MRF)方法不能准确计算翼上螺旋桨构型下的流场结构,而动量源法计算结果与真实桨叶滑移网格非定常方法较为吻合;采用二维动量源CFD方法进行翼型的遗传算法优化是有效的,受半涵道的保护,二维优化翼型的优势在三维构型中得到了有效继承;翼上螺旋桨构型的翼型优化应当着重关注翼面曲率变化,在本文计算状态下,通过增加桨盘附近翼面曲率、保持附着流动来加强Coanda效应,有效实现了气动增升,优化后机翼升力提高了22.51%,显著减弱桨盘后高压区并产生二次吸力峰值,同时保持了机翼负阻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