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于苏联经济不景气,苏联以和平站为中心的载人空间飞行有可能在90年代后期停止,也不打算研制空间站2。为取代载人空间飞行,将发射以微重力实验为目的的大型无人自动飞行器。这个建议计划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苏联几年来连续削减空间预算。据美国一家公司的分析,1990年苏联空间计划预算比1989年压缩了8.7%,实际上是压缩了10~20%。有的载人计划停止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飞行的预算1989年为3亿卢布,  相似文献   

2.
法国最近向欧空局提出,将从1996年开始用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微重力实验舱。这项计划已得到欧空局重力咨询委员会的支持。进行微重力实验目前只能用美国航天飞机、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和资源卫星-F的回收舱(还有中国的返回式卫星——编者注)进行。欧空局将从1992年起研制“阿里安回收轨道运载器”(AROC),1995年用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AROC作鉴定飞行,飞行费用为500万欧洲计算单位,1996年提供商用。  相似文献   

3.
5日苏联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SL-8运载火箭发射宇宙1937卫星,其为一颗通信卫星。轨道参数:远地点813公里,近地点774公里,倾角74度,运行周期100.6分钟。 11日苏联予格林威治时间11点17分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代号为宇宙1938的照像侦察卫星。卫星在本月25日回收。 14日苏联发射重新设计韵光子(Fo-ton)卫星。卫星装有太空材料学研究用的科学仪器,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改进半导体材料性能,以及超纯生物活性试剂合成的试验。该星于本月28日回收。 19日英国政府决定参加欧空局的哥伦布舱计划,同时宣布,将不参加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计划。 20日苏联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代号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电气公司黑田隆二去年底发表的“日本主要空间开发计划”一文介绍,日本正在积极研制一颗可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用于尖端技术产业开发、不载人、可回收的空间实验装置,即返回式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93年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的M-3SⅡ火箭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的圆轨道上,工作约一周时间后按预定计划回收(回收舱重800公斤),在日本本土上实现软着路。西德参加了这颗星的部分研究工作。可回收有效载荷舱由热防护罩、观测仪器安装平台、各种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5.
尽管苏联很少公布其空间计划的费用,但据认为,它在70年代的空间费用大大地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它从空间投资所获取的报酬也相当的大。例如,苏联每年从气象卫星计划中受益高达十亿美元。此外,苏联还利用卫星进行矿藏和石油的勘查、农林规划和确定主要捕鱼区等项工作。除了卫星计划以外,目前苏联还利用礼炮号载人空间站进行各种的空间观测任务。本文是苏联宇航员K.P.菲奥克特斯托夫所写的一篇题为《空间研究的应用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6.
苏联计划在今后5年内将大规模扩展其空间发射能力和灵活性,为此,将引入“能源”号和载人航天飞机重型助推器,并且着手规划其军事卫星的全部现代化。苏联还将用各种空间系统继续进行并且增加类似于美国战略防御倡议的试验,而且这一活动将增加。苏联不久就要上马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延续到21世纪初的空间科学飞行任务。在90年代末之前,苏联计划至少进行12次不载人地球轨道科学飞行,此外还将进行几次不载人火星飞行,还可能使苏联空间飞行器返回月球。苏联空间计划有更高的优先权并且比美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8.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9.
日德两国已就共同研制、发射返回式实验卫星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已在备忘录上签字。该卫星拟于1994年2月发射,现正处于研制中。卫星计划主要是实施石油精制用的催化剂的制造实验,并返回地面。由日本人亲自动手进行不载人空间实验还是第一次,期待在卫星再入大气层,回收技术验证试验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一直利用卫星和“联盟”、“礼炮”载人飞船进行遥感活动。苏联跟美国不同,它自1961年首次发射“东方-1”以来实际上保持一项从没有中断的载人空间飞行计划。遥感飞行任务用的卫星包括许多多种用途的“宇宙号”系列和气象卫星的“流星号”系列。“宇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空间未来座谈会”上,苏联公布了一项新的空间科学活动计划。与此同时,为了1992年的国际空间年,苏联开始召募参加国际空间科学合作的研究者。苏联新计划的内容如下: 1.医学实验室(MediLab)计划:到90年代初,将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动物和人体生理现象的研究。苏联现正制造能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大型医学实验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航天简讯     
苏联回收-生物卫星 1987年10月12日,苏联回收一枚称为“宇宙1887”号的生物卫星。该卫星在太空飞行了14天,其上装有两只猴子、12只鼠、一些鱼及昆虫标本。卫星在偏离目标区域很远的地方降落,花了一天时间才找到。卫星着落地点温度为-5°F。为了防止星上生物冻死,回收工作者在找到卫星后立即在回收舱上支了一个帐蓬,并马上打开了回收舱和解剖试验鼠,以便保存细胞组织的微重力效应。回收后的两只猴子情况良好。解剖后制成的试验鼠组织标本被送到莫斯科,在那里的苏联、匈牙利、美国、法国、东德的科学家将对标本进行全面的化验  相似文献   

14.
庞丹  潘晨 《国际太空》2016,(4):10-11
1 我国第一颗专门的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实践-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是为开展多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而专门量身定做的返回式卫星.卫星的承载能力、微重力水平、实验载荷服务支持能力等较以往返回式卫星均有进一步提升,是我国新一代具有安全回收、适应中长期在轨试验、应用灵活和成本低廉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在结构布局上,它充分继承了以往返回式卫星的结构特点,外形是一个圆柱圆锥组合体,内部则是由4个舱段构成的仪器舱及返回舱.根据任务要求,实践-10卫星在轨道设计上也进行了调整,由以往返回式卫星的椭圆轨道变为圆轨道,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微重力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迄今为止,美国、苏联/俄罗斯的载人登月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为了政治目的展开了载人登月竞赛。美国执行了规模浩大的阿波罗计划,使用土星-1B运载火箭进行了不载人或载人“阿波罗”飞船的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并使用土星-5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载人飞船登月。苏联也为执行载人登月计划研制了N-1运载火箭,但飞行试验全部失败,最终取消了登月计划。第二阶段是进入21世纪之后,  相似文献   

16.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苏空间科学合作计划曾于1987年4月5日签订协定,之后,又于1988年、1991年7月美苏首脑级会谈时一致同意扩大合作范围。除1991年8月15日苏联发射的“流星-3”气象卫星上搭载美国的臭氧全量分光计(TOMS)这一合作项目外,还有下列一些: ·在苏联命名的“生物卫星(BIOSAT)”这一微重力实验卫星上,搭载美国的实验装置(1992年)。  相似文献   

18.
卫星搭载导线着火前期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导线绝缘层的过热及由此发生的着火和燃烧是载人航天飞行器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的可燃性对于预防飞船中火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SJ-8卫星搭载实验项目导线着火前期特性硬件研制以及实验情况.实验中获得了导线着火前期的温度和辐射特性.在搭载实验中,研究了导线过载电流和导线捆绑方式对导线绝缘层着火前期特性的影响.同时将微重力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面功能模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对流基本消失,导线和电子电气元件的散热情况恶化,在过载的情况下,就可能过热,从而导致失火.搭载实验中导线先期着火征兆的获得,将为开发我国微重力下的着火监测和早期报警装置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器内安全防火的工程技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80年代,苏联空间计划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把空间纳入其战略战争计划,并放手大胆地从事研究和发展工作。同时稳步发展其载人空间飞行。在最近几年内,苏联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土星-5级运载火箭和作为该火箭有效载荷的永久性大型载人空间站,并用小型有翼宇宙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而且,它还将继续把空间作战能力与其它军事力量相结  相似文献   

20.
不论回收型科学卫星还是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再入舱,其再入控制原理都是一样的。美国早期空间计划中,“水星”、“双子星”和“阿波罗”再入舱采用的是弹道式再入方式。目前,苏联的“联盟 T”载人飞船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再入方式要求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