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SP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课程。传统的DSP教学以简单控制系统为设计案例,体现不出DSP技术适合构建智能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适应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培养目标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以嵌入式语音命令词识别为研究案例的项目贯穿式教学改革,根据项目开发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重新进行课程规划,对教学内容和创新实验项目重新组织和设计。教改实践初步表明,项目贯穿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设计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网络项目教学平台,采用CC2530射频芯片。教学平台研发包括三部分,硬件环境的设计,软件环境的搭建,教学项目资源的开发,教学平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工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软件配置管理已经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SCM的主要技术,并结合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软件开发,在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配置管理在开发大型软件项目工作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实践探讨。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已经在一个大型的空中交通管制项目开发中发挥了预期的作用,使项目开发环境配置和开发过程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项目教学法,对《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强调课程的理实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原理图分析能力和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机务电子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原有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补充,以及对原有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进行系列改革创新情况.通过大量购置机务维修专业的实验实践设备,积极开展新办机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改革、创新机务电子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修订、更新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促使机务电子专业毕业学生同时达到教育部以及民航总局相关法规规定的基本技能实践培训与考试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改革成果表明我校机务电子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MATLAB语言对《电机与拖动》中直流电动机调速仿真实验的仿真方法和模型建立,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仿真是可信的,不仅可以替代部分实物实验,而且还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SKJ-II型数字随动系统平台上开发了嵌入式控制器,以代替传统的台式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卡及控制软件;建立了SKJ-II型数字随动系统平台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电控箱、直流力矩电机、测速发电机、光电编码器的模型,并且介绍了数字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的简化,经过合理选择ACR和ASR调节器,可以得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近似为一阶比例惯性系统,为便于教学,设计了基于串行通信的PC机大屏幕显示方式,实现了波形显示及给定轮、反馈轮的形态学显示。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设计开发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其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消化和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的必要途径。针对教学实际,分层次设计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并从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把行业工作过程融入到课程的学习情景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通信专业的岗位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在学习完成本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程后的最后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法,以完成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驱动为手段,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行业的工作岗位全面接轨,实现了学生的学校学习与行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转换。  相似文献   

10.
文化能提高人的素养。无锡地方的工商文化与高职思政课在内容上有契合之处,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为职教思政课服务有明显优势。在开发中遵循文化资源与课程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自觉、服务课程的统一,资源整合与学生实际的统一,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的统一,能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专业基础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对《空气动力学》课程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民航专业建设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化扩充教学内容、接轨国际化教育、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开发三维动态仿真软件进行课内辅助教学、努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充分利用"四个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双语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纳税筹划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课程,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真正领会企业纳税筹划实务的实质,将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论文主要探讨了纳税筹划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图提供...  相似文献   

13.
人员素质测评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的系统性,缺乏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现有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围绕课程特点可引入模拟教学法与课题项目驱动等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轻纺企业内使用的平衡重式叉车的实际载重吊大多远低于额定载重量。造成消耗过高。本文研究了如何依照实际载重量进行叉车后部的平衡配重的改造方法,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围绕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阐述该课程的项目任务模块,并通过课题1的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阐述以项目任务驱动为特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热力学平衡系统连续相变的理论方法,被推广用来讨论圆管内轴对称层流到湍流转捩区间的流动和振荡特性。假设在转捩区间径向脉动速度与充分发展区的湍流在数值上完全相同,在每一个截面上转捩流动可以看成是充分发展区的层流和湍流的合成流动。湍流成分的合成比例作为序参数用来定义合成流动。引入合成比例的振荡后,运用最小熵产生准则得到一个可以描述转捩行为的方程。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讨论了加热圆管内转捩区间的对流传热特性。在圆管内的流动和对流传热允许相似和独立的转捩过程,在转捩区间宏观振荡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最后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包括流动和传热实验得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结合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在高职院校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上,构建了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型,设计了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标准和原则,并以"民航机场地面服务"课程为例,详述了高职院校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内容包括:进展述评;流体力学实验理论、实验研究及实验技术(包括气动力、热等参数测量,流动显示,测控技术,数据采  相似文献   

19.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我院的教学改革,提出学院的教学改革需作深入调研,确定办学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飞行训练必须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打造精品专业,加强双语课程建设,培养双语师资;外语教学改革要重视技能训练,开发好后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20.
CO2中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超高速弹道靶进行了CO2条件下圆球和火星着陆巡视器模型的激波脱体距离测量实验,为数值模拟提供验证依据。实验模型为φ10mm圆球和头部半径12.5mm的着陆巡视器模型。圆球模型的飞行速度为2.122~4.220km/s,靶室压力为2.42~12.30kPa;着陆巡视器模型的飞行速度为2.802km/s,对应靶室压力为1.836kPa。实验数据与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再现模型头部激波脱体距离;根据计算结果推测绕模型流动主要为非平衡流动;需补充更高模型飞行速度(>5km/s)的实验数据,验证CO2中更高流速状态下双温度非平衡模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多温度模型和不同化学反应动力模型对CO2下非平衡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