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在舟山举行的2015水上飞机运营商大会,吸引了近200人参加,这样的规模连主办方都不曾预料到。有人对通航唱热,有人说通航遇冷,水上飞机市场作为新兴的通航产业,被热度牵引,也被现实困扰。中国和美国有相似的地域规模,同样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河流与湖泊,目前正是发展水上飞机市场的重大机遇期。一场11月中旬在舟山举行的水上飞机运营商大会,吸引了近200名业界人士出席,与会嘉宾坐满了整个酒店的宴会厅。这样的热度超出主办方的预料,中国水上飞机市场正在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2.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4,(Z2):18-23
<正>作为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推手,公务机制造商自踏进中国市场的那天起,就没停下或者放缓过前进的步伐。那么,他们对中国公务机市场的信心究竟基于什么呢?为此,本刊记者对波音、空客和湾流等多家主流公务机制造商进行了独家专访,为您带来公务机制造巨头们对中国市场的精准把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数字     
《今日民航》2014,(Z2):15-15
<正>去年,全球公务机交付曾长量,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公务机市场已经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阴霾,从2014年开始,全球公务机市场将会进入正常加速发展的阶段。编辑点评:2014年,已经被业内看作是公务航空向好发展的转折点。欧美市场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低迷后,出现复苏迹象;而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和支持。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全世界将新增9000架公务机,价值达到2600亿美元。未来真会如此吗?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正>IFLY:今年前三季度,湾流已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很不错的销售业绩。在亚洲和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蔡海文:亚太区仍然是湾流最大的国际市场。在全球近2400架湾流飞机中,亚太区占11%,过去五年,亚太区的湾流飞机增加了两倍多,达270多架。大中华区的湾流飞机超过155架,也就是说在过去五年增长了三倍。湾流在中国是领先的公务机品牌,其大客舱公务机在细分市场(G450、G550和G650)的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5.
<正>回顾2015,经历调整转型的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开始酝酿新的生机,看似平淡的市场在供需两侧都涌现出了新亮点,一些成熟市场的发展特征纷纷在中国市场萌芽。热词1:互联网+公务机无论是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还是公务机运营商出于拓展业务模式的需要,"互联网+公务机"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让公务机及公务机产品向社会大众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未来10年,全球公务航空市场将接收超过8000架公务机,总价值超过2400亿美元。公务机制造商密集推出新机型,将带动全球市场购机需求增长在中长期保持稳健。新机型密集入市支撑市场中长期增长全球公务航空市场的新机交付量在过去5年每年都在700架左右徘徊,2016年创下了661架的新低。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健康、可持续的公务航空市场;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撑。中国公务航空快速发展,资源瓶颈日渐突出,对以FBO为主的地面保障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进入中国不满10年的公务航空新业态;FBO继续适应中国市场的新特征和新机遇、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正>IFLY:清与我们分享一下德事隆肮空201 6年在全球市场的收获与感受。吴景奎:德事隆航空得益于一直以来在全球通用和公务航空市场的深耕细作,搭配合理的产品线,完善的服务网络,2016年在全球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收益。就区域市场而言,在公务机、涡桨飞机这两个产品线新机销售中,北美市场仍然是我们表现最好、收益贡献最大的地区。IFLY:德事隆航空在亚太地区及中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公务航空市场正缓慢复苏,但不同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公务航空恢复较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趋势有所扭转,需求回暖明显。近几个月,大中华区公务机引进数量有大幅提升,同时公务机飞行活动量也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IFLY:从运营商角度,与我们分享一下东方公务航空2016年在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收获以及感受到的变化?张延海: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2016年国内公务机市场发展平稳,并没有出现下行趋势,国内公务机出行的客户略有回升。过去一年,我们有新飞机引进,包机市场规模也显著增长,特别是地面服务、航务代理和维修支援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通航创业热潮涌来不等于可以忽略社会发展环境,一些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发展模式,未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通航企业的尝试要获得市场认同,克服用户尝试的心理障碍以及用户体验上的负面感受,需要大量的企业、大量的商业创意去试错积累经验。著名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反复强调"从0到1"——即从事于创造性的业务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力的秘诀。但通用航空要在中国获得市场,突破亟须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培育和创造客户需求,持续扩大规模与效益,完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10年,全球市场新增9200架公务机,交易总价值为2700亿美元——尽管全球公务机市场正处于逐渐复苏的过程中,表现相对平淡,但预测数据表明,业界对全球公务机市场显然有着较强信心。未来10年,全球市场新增约9200架公务机,交易总价值约为2700亿美元。美国著名投资家威廉·江恩说过:"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这或许就是主流公务机制造商定期发布市场预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全球市场的调整,以公务机接收比例为特征的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格局也在经历变化。北美作为传统公务机市场,优势愈加明显,主导地位无可撼动;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持续发展面临考验。"全球公务航空市场自2008年遭受经济危机重创以来,进入到漫长的调整恢复期,600架至800架将成为公务机市场的正常交付区间。"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全球公务航空市场持续回暖,全年累计交付703架全新公务机,交付量连续两年实现同比增长,延续稳步复苏势头。基于市场中优质二手机存量的大幅减少及多款全新机型的陆续面世,全球多家知名机构此前均分析认为,2018年全球市场公务机交付量有望继续增长。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通用飞机交付报告》则应验了这一乐观的市场预期。2018年,来自北美、南美和欧洲的主流公务机制造商共向市场交付了703架飞机,较2017年增加26架,增幅达到3.8%,  相似文献   

15.
<正>IFLY:2016年,庞巴迪公务机在全球市场的销售表现如何?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在庞巴迪公务机全球布局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韩智宇:作为公务机行业的领导者,庞巴迪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的产品。从全球市场来看,2016年庞巴迪公务机在交付数量上依然是行业的领导者。截至第三季度全球交付数量达到了109架,这其中,中国市场在庞巴迪全球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庞巴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大力发展通航产业,能够改造升级民航的发展方式,改变人民群众的交通方式和消费方式,既可带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也为国家在新常态下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绝大多数时候,能让市场决定的,还是由市场决定。能放给市场的,尽量放;该政府监管的,就得管好,最终目标是坚持放管结合。在通用航空发展上推进放管结  相似文献   

17.
<正>公务航空是一个需要安全性、灵活性、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行业。与过去几年相比,如今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格局已迥然不同。从以前飞行计划需要提前申报,空域限制严格,飞行时段难以获得等情况相比,如今的公务机运营商们的空域限制越来越少,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对飞行员和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服务的机会。早在公务航空市场在中国起步之前,湾流就已经进入中国。过去近20年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件事的发展,都有一个"钥匙"。对于飞行来说,最重要的"钥匙"就是飞行员执照的培训,如果有很多人拥有飞行"私照",这个市场很快就会实现突破。"IFLY:请与我们分享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对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以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的评价与感受。张峰:2015年的中国通航市场在道路曲折中继续发展。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刚开始都有一个苦难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边是需求火爆,一边是运力吃紧。中国的公务机包机市场该如何继续向前?包机用户如何才能以更便捷、更亲民的方式享受到公务机服务?运营商又该如何过上红火日子?从"抢客户"到"抢飞机"过去一年,在南山公务机有限公司商务及服务部经理赵华鑫眼里,市场最明显的变化是,"整个国内公务机包机市场从前几年的困境中慢慢走出来了,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包机市场进入非  相似文献   

20.
<正>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泰雷兹集团201 6年在全球市场的收获与感受,哪个区域市场对泰雷兹销售增长的贡献最大?2016年泰雷兹与中国航空业的合作都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果?顾乐涵:泰雷兹集团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所有市场都展现了强劲的商业发展势头。这得益于"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泰雷兹"的精神,每一位员工对公司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