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第12、13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卫星首次"落户"中圆轨道(MEO轨道),我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日趋成型。在此次双星发射之前,太空中已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轨道)北斗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轨道)北斗卫星,按照"5+5+4"的组网计划,会有4颗MEO轨道卫星上天。而此次发射  相似文献   

2.
<正> 一、卫星磁试验的必要性(一)磁场对卫星工作的影响地球象一块大磁体,地球的磁场不但在地面上存在而且伸向空间,离地球越远地磁场强度越小,卫星在轨道运行期间。磁场对卫星会产生如下影响。1.地磁场对卫星姿态控制的影响卫星在轨道上,卫星的磁矩同地磁场相互作用会产生干扰力矩,影响卫星的姿态。磁干扰力矩表示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英国航空宇宙公司空间通信部研制了一种用于轨道卫星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这种材料的应用,在卫星受到高能电子轰击时,不至于引起损伤或整个计划的失败。高能电子的轰击,可在卫星的外部隔热层表面产生高达二万伏的静电。而当电压达到隔热层的击穿电压时,就在材料中发生自然放电。这样,不仅放电处的隔热层要损坏,而且放电引起的强电磁脉冲还会在卫星的电子线路上产生伪信号。这些伪信号在未得到地面指令纠正之前,一直会干扰卫星的正常工作。而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当卫星在  相似文献   

4.
火车汽笛的音调,在驶近的时候会升高,而远离的时候会降低。像这种声源在相对运动中频率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无线电波同样也有多普勒效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利用多普勒效应对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了跟踪试验,结果发现,当卫星在近地点时信号频率就增加,远地点时信号频率就降低。因为卫星轨道是已知的,所以接收卫星信号的接收机不论处于何方,它的位置都能被测定。这样,卫星就起着全天候北极星  相似文献   

5.
<正>"卫星导航应用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创始人布拉德·帕金森的这句经典名言,早已成为世界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描述。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如今卫星导航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一种抑制反作用轮低速摩擦对卫星姿态扰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中,反作用轮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反作用轮的转速过零时,摩擦力矩会对卫星的姿态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了包括反作用轮在内的卫星系统的特征模型,并由此设计了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反作用轮低速摩擦对卫星姿态的扰动,从而可以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7.
GPS单向时间传递可用于完成本地时间频率参考的校准及向协调世界时的高精度溯源。然而,卫星高度角的变化对时间频率传递的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概述了GPS卫星单向时间传递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卫星高度角对时间频率传递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给出了时间频率传递性能的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GPS卫星高度角变化对时间频率传递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卫星截止高度角的增加,GPS单向时间频率传递的性能将会提高,但是可视卫星的数量会减少。工程应用中,如果对时间频率传递长期稳定性要求较高,可将截至高度角设为25°;如只对短期稳定性要求较高,可将截止高度角设为5°。  相似文献   

8.
同步轨道卫星的表面在运行中存可能被充电到数千至数万伏。卫星各表面之间的不等量带电,会造成界面之间或表面与卫星“地”之间的电弧放电,这将严重干扰、甚至破坏卫星的正常运行。本文着重述评了国外研究卫星表面充电的地面模拟试验设备及其运转情况。其中包括卫星表面充放电机理试验、卫星整体带电试验、表面材料试验、电磁干扰试验和电位控制试验五部分。给出了试验设备的示意图和试验有关数椐。  相似文献   

9.
在小卫星研制方面久负盛名的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正在策划一个全球性的小卫星灾害监测网,该公司旨在与十几个国家合作,发展小卫星,然后将这些卫星组网,联合进行环境和灾害监测。此举将会进一步促进小卫星的发展,并使其朝着价廉物美和高分辨率方向发展。 要实现连续地灾害预报和监测靠单颗卫星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几颗甚至十几颗来组网,才能保证连续和快速反应能力。这种系统由大卫星来实现非常昂贵,需要几十亿美元,风险太大。而如果用500~1000千克的小卫星来组网,不但卫星便宜,发射维护费也会大大降低,如果把这些费用和风险摊到十几个国家,实现的机率更大,系统的效益也会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一、开发利用空间海洋学技术空间海洋学在今后十年内将会得到重大发展。这种技术在目前正在研制的ERS-1(欧空局地球资源卫星-1)、Todex-Poseidon(法、美合作海洋观测卫星计划)、NROSS(美国海军遥感海洋卫星)、J-ERS1(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卫星计划项目中以及在ARGOS系统中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为适应海洋学活动的发展,配合  相似文献   

11.
卫星群飞行技术是航天领域的新兴技术,多个低成本小卫星可以完成较为艰巨的太空任务,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故障问题。面对复杂的空间环境,针对卫星群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卫星群系统故障诊断方案,通过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完成对卫星群姿态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快速检测出卫星群中反作用飞轮发生的故障,并且让邻近卫星通过神经网络也能检测到该故障的发生,表现出很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一个称为“内卫星”的验证质量块位于外卫星的内部空腔中,不与外卫星接触而自由飞行,由于外卫星的屏蔽,其不受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干扰作用,沿着纯引力轨道飞行。外卫星会对内卫星产生万有引力作用,是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主要残余干扰。根据卫星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影响的分析模型;基于将外卫星绕轨道面法向旋转以调制万有引力的策略,建立了外卫星自旋对万有引力干扰影响的抑制模型。以内编队纯引力飞行系统为例,对比计算了外卫星有无自旋时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影响。基于模型的分析表明,外卫星自旋能够显著抑制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长期影响;实例计算表明,万有引力干扰的天长期影响能够降低5~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正卫星都有一定寿命,飞得比较低的卫星在任务结束后会被大气层慢慢拖回地球,但对于飞得比较高的卫星就是另外一种光景。当超过600公里高度之后,大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卫星就会待在轨道至少几十年。而对于飞得更高的导航卫星(20000公里左右)和地球静止卫星(36000  相似文献   

14.
复杂的卫星上具有众多的发射和接收频率,有时会发生不同信道之间的串扰和干扰现象。此种干扰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严重阻碍卫星研制任务的进展和造成很大损失。文章从卫星系统设计的观点出发分析研究此种干扰现象的机理,并给出一个防止干扰发生的简易快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紫晓 《太空探索》2012,(11):17-17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般是由多颗卫星组成导航卫星网,只要用户测出与4颗导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并根据导航卫星发出电波的时间、轨道参数,就可以确定自己瞬时所在经纬度位置和速度方向。卫星导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普勒测速导航,另一种是时间距离导航,简称时距导航。多普勒测速导航。我们知道,导航卫星上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不变的,但由于导航卫星在高速运动,相对地面的观测者来说,频率会发生变化(频移)。由远而近时,频率会增高,由近而远时,频率会降低,这与我们站在铁路旁听火车的汽笛声一样,由远而近时,声音越来越尖锐,由近远去时,声音越来越低沉,其实火车汽笛声的频率是不变的,这种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到2001年3月4日,资源一号卫星已经正式交付使用一年了,一年来,资源一号卫星日夜不停地运行在太空轨道上,卫星上的遥感器不停地丈量地球,服务人类,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也许不少读者会问,我们看到的卫星中都足两个翅膀(太阳能帆板),为什么资源一号卫星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计划出资建设由4颗甚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构成的一个星座。4颗卫星拟在2020年和2021年发射。该项目所需投资很可能在5.5亿美元以上。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拒绝透露4颗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但称这些卫星将会是"世界级"的,并将会接替两颗"昴星团"在轨卫星。"昴星团"卫星能拍摄70厘米分辨率的图像,经重采样处理后  相似文献   

18.
NASA“高层大气研究卫星”9月24日坠地在全球引起热议,但它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唯一卫星。德国宇航研究院官员称,其已退役的X射线空间观测卫星“伦琴卫星”将在11月初落回地面,但现在判断卫星残骸具体将在何时落在何地还为时尚早。重2.4吨的这颗卫星轨道在南、北纬53度之间,而这意味着卫星残骸可能落到这一大片区域的任何地方。最新估计表明,该卫星最多有30块大型碎片会在剧烈的再入中存留下来,可能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卫星部件总重约为1.60屯。这次再入将与落入太平洋南部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相似。  相似文献   

19.
挠性卫星轨控期间动力学与姿态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轨道控制期间,轨道控制推力会激振挠性太阳帆板,从而也影响卫星的姿态。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带有大型太阳帆板的卫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卫星质心运动、姿态运动与挠性振动的耦合关系。根据姿态控制推力器的输出特性,设计了轨道控制期间卫星姿态控制方案。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轨道控制推力对挠性帆板与卫星姿态的影响,验证了轨控期间姿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说苏联人并不想达成限制反卫星武器协定,因为这会在未来的中苏危机中削弱他们摧毁中国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