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对空管安全人为因素的研究,国内已将TEM理念框架应用到空管安全运行中。通过应用创新空管TEM框架构建不正常事件案例分析模型,对国内2011年75件空管不正常事件进行威胁、差错、非期望状态统计分析,用较客观数据分析目前空管运行不安全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威胁、差错、非期望状态方面提出国内空管TEM管理对策,对应用TEM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空管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空管安全文化以及相关理论;对空管安全文化的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空管安全文化圆的组成结构用几何图形进行了描述;阐明了空管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并对如何塑造空管安全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空管自动化的发展和对民航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空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给空管安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针对空管安全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消除空管自动化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对空管安全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考虑影响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理论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实现定量评价;基于空管安全运行管理的特点,构建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排队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克服主观因素对权重赋值的影响;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计算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评价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云。通过实例应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行整体准确评价,并能找出影响保障能力的主要环节,有助于空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空管系统的安全风险状况对航空运输安全运营有直接的影响。综合考虑空管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特点,构建空管系统安全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欧几里得距离函数对空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确定空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引入物元分析方法建立空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物元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方法能够评估空管系统整体的安全风险状况,得到了各个评价指标的安全风险状况,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提高空管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航空器间隔,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空管系统与旅客生命及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系统必须有相当高的保障,须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问题。目前,国内主要考虑软件对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加权算法等对其软件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了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问题,提出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空管自动化系统软件s1,s2,s3三个状态进行预测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空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对空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认真、周密地思索与探讨。笔者认为空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由: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产品支持、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服务等六个方面构成,并结合空管的实际,对空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建设策略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平 《民航科技》2006,(3):10-12,48
本文论述了在空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作为保障空管安全的基础运行单位,空管中心如何配合体制改革.发挥好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这一课题.就空管中心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内部架构、运作情况和完善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空管班组作为空管系统中的基层运行组织,其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要保证空管持续安全,就必须抓好班组资源管理。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用辩证的方法对班组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发挥班组潜能、提高空管班组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航总局空管局成立8年多来,通过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和经常性的空管安全检查、调研,全国空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空管安全管理操作水平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飞行安全和空管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空管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探讨适应飞行安全和空管技术发展要求的安全管理理论模式,从总体上说明空管安全管理前进的方向。所谓理论模式,是某一客观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以客观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和机制来说明系统的运行本质和发展方向。为什么研究空管安全管理必须探讨安全管理理…  相似文献   

11.
CNS/ATM工作站系统即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新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电信网(ATN)的地面终端系统。CNS/ATM工作站培训系统是为我国逐步实施新航行系统而设计的,主要用来培训适应新一代航管系统的管制员。本文介绍了CNS/ATM工作站培训系统的总体构成、工作原理和各模块的功能,分析了某些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We must face the fact that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TM) that have served us well cannot continue to cope indefinitely. We need-therefore, to decide what the new operational concept should be and agree on the transition path. Air traffic management is the term we apply today to the totality of th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handling of air traffic. The quest for a new concept led to what was first called "free flight," an idea that has, in the meantime, acquired some notoriety and is today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in Europe as "air/ground cooperative ATS." Simply put, the original free flight concept, stipulated that given the right on-board equipment (display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onflict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tools) aircraft could navigate and avoid each other completely on their own, without the need for ATC. That a new ATM operational concept will be needed to take the industry further by the time traditional methods run out of potential is difficult to question. Equally clear is that the only new concept available is free flight a.k.a. air/ground cooperative ATS.  相似文献   

13.
Much has been written in the last ten years about how the use of commercial-off-the-shelf (COTS) components would revolutionize the aerospace industry avionics,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air traffic management (CNS/ATM) as well as global air traffic management (GATM). Civil aviation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aced with numerous requests to certify aircraft containing increasing percentages of COTS components, much of it never designed or intended for use in the safety critical environment of an aircraft. Product service history is one method for demonstrating that such software is acceptable for use. In theory, product service history would seem to be a fairly simple concept, both to understand and to apply. However, in practice, such use has proven extremely problematic, as questions of how to measure the historic performance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provided data have surfaced. This paper elaborates a research effort fun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to collect, analyze, and synthesize what is known and understood about applying product service history. The effort is limited to the topic of software product service history as applied in the certification of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  相似文献   

14.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进  胡明华  张晨 《航空学报》2009,30(11):2132-2142
 空中交通管理(ATM)领域不断更替的新概念与新技术对准确认识ATM底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愈加多元的需求,其中复杂性研究作为基本问题之一,由于贯穿ATM的各个层面而成为认识系统涌现的重要线索。不断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更是从方法论上给予了ATM研究者理论支持,使得复杂性研究复兴成为欧美空管机构研究者的热点论题。针对ATM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尚未形成明晰体系之现状,本文尝试理清以往工作的范畴与框架,并重点介绍了关于动态密度、交通无序性、交通流扰动分析和空域复杂系统建模方面的理论成果,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新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能改善空中交通服务,减少运营费用和提高飞行安全等。中国民航学院建成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实验地球站,为研究新航行系统、试验自动相关监视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复杂性是空中交通态势的本质属性,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荷的主要驱动因素。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科学评价是实现空中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当前空管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研究团队,梳理了空中交通复杂性与工作负荷、安全水平等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详细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具体研究路线。在分析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空中交通复杂性的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型运输客机的自主研发和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两大软硬实力的支撑。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疲劳状态的检测与管理对于航空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传统主观量表评定和客观评定方法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疲劳检测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基于语音分析的管制员疲劳特征提取与检测算法,并且着重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语音疲劳状态识别算法;最后阐述了管制员疲劳检测成果对管制运行安全和效率提升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从事管制员疲劳检测与管理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低空无人机交通管理概览与建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全权  李刚  柏艺琴  付饶  李梦芯  柯晨旭  蔡开元 《航空学报》2020,41(1):23238-023238
大量无序飞行的低空无人机运行会对地面设施、公共安全、空中载人飞行器等带来危害。然而,目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不能适应未来数以百万架的无人机。为了应对该挑战,世界各国针对低空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开发了新框架。低空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属于近几年出来的新事物。藉此聚焦于低空无人机交通管理,从4个方面进行概览:低空无人机相关的空中交通基本概念及现状、低空无人机交通管理介绍、低空无人机交通管理的关键技术和低空无人机交通管理相关科学问题,以期望对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建议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