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提高碳纤维/聚芳基乙炔(CF/PAA)复合材料的性能,采用不同种类的涂层(环氧,硅氧烷和倍半硅氧烷)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复合材料的短梁弯曲和热氧老化试验表征不同涂层的改性效果。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倍半硅氧烷涂层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热氧老化测试结果表明,倍半硅氧烷涂层适用于耐热树脂体系。这种涂层可以通过改变官能团适应不同树脂体系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2D C/SiC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ZrB2,TaC,ZrC,制备了2D C/SiC-ZrB2,2D C/SiC-ZrC和2D C/SiC-TaC新型复合材料,考察了难熔金属化合物的引入对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B2和TaC的引入,能明显提高2D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ZrC的引入对2D 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极其不利.这归结于高温下ZrB2和TaC有助于在复合材料表层氧化形成ZrO2,B2O3和Ta2O5保护膜,阻止了材料内部的进一步氧化,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先驱体聚合物浸渍-裂解(PIP)技术制备SiBN纤维增强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对SiBN纤维、聚硅硼氮烷有机先驱体裂解以及SiBN纤维增强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聚硅硼氮烷先驱体在氨气气氛下裂解得到的陶瓷产物碳含量较低,其裂解产物介电常数在3.0左右,介电损耗小于0.01;SiBN纤维中C和O元素含量均较高,碳的存在对材料介电性能影响明显;制备的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88.52 MPa,弹性模量为20.03 GPa。  相似文献   

4.
热压压力对B/Al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表面覆有B4C涂层的硼纤维,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备连续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预制片,结合真空热压扩散焊制备了纤维均匀分布的B/Al复合材料。探讨在接近铝基体熔点温度的条件下热压压力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B/Al界面结合的影响,分析了B/Al界面结合状态与断口形貌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热压压力对制备的B/Al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B纤维与Al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和拉伸强度有显著的影响;纤维表面的B4c涂层有效地防止了B纤维与Al基体间的界面反应,在温度6500C、压力10MPa的条件下,制备的纤维体积分数为42%的B/Al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968MPa,达到了纤维理想强度的77%。  相似文献   

5.
《洪都科技》2006,(2):54-54,18
碳纳米管(简称CNTs)是一类新型碳材料,具有中空无缝管状纳米结构。自Iijima1991年发现CNTs以来,其制备、表征和应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随着CNTs制备工艺获得突破,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关注,CNTs应用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其范围涉及到纳米电子器件、场发射材料、模板材料、复合材料、储氢材料和传感器组件等领域。CNT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电学性能等,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在CNTs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墨烯以其优异力学、物理性能以及独特二维结构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纳米增强相.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广泛研究.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分散以及石墨烯/铝的界面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重点介绍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和冶金成型技术及其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石墨烯能够显著提高铝基体力学性能,但作者认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微观结构和控制结合界面能够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此外,为实现工程应用,还需加强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和热、电性等物理性能研究,并突破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技术.本文还基于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和表面状态,对石墨烯的增强增韧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性能发动机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制备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碳纤维的发展;Cf/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及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界面性性质等);复合材料当前的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后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几种不同的2.5D衍生结构织物为增强体,制备了法向增强、经向增强及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比较了上述材料与现有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并研究了经法向增强2.5D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纱比例、纤维体积分数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织物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法向增强2.5D Si O2f/Si O2复合材料的经向力学性能较现有2.5D复合材料有显著提高,该材料在较低密度下(1.6 g/cm3),经向拉伸强度与现有材料(1.65 g/cm3)持平,且经向压缩强度接近现有材料的4.3倍。  相似文献   

9.
对经300℃、500℃高温热暴露的B/Al(LF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300℃下热暴露时,性能下降速度较慢,100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76%,延伸率保留率为74%。而在500℃下热暴露时,5h以上强度就有明显降低。高温长时间热暴露后复合材料的断裂也从积累型转变为典型的非累积型断裂。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对固态热压制造态和主温热暴露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界面反应是造成B/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作增强材料,结构与UHMWPE纤维相似、且对纤维表面具有良好润湿性的全碳氢树脂(PCH)作基体,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UHMWPE/PCH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介电谱仪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吸水、湿热性能及界面粘接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HMwPE/PC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良好、介电性能优异、吸水率小、吸湿率低、粘接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因纤维与基体线胀系数失配会产生热残余应力,从而导致纤维脱粘、基体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本文针对CVI工艺制备的单向C/SiC复合材料,建立"纤维-界面-基体"单胞物理模型,基于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对热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进行预测,采用ABAQUS对材料制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界面厚度、纤维体积分数、制备温度等参数对纤维、基体热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C/SiC复合材料的设计、分析及微纳力学性能试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TMTVS)与四甲基环四硅氧烷(TMS)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含Si—H及Si—CH=CH2官能团的聚硅氧烷.用红外、核磁、凝胶渗透色谱及热重分析对该聚硅氧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结构与设计相吻合,其分子量、黏度及Si—H、Si—CH=CH2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原料比例来调节.这种新型聚硅氧烷用作SiOC陶瓷前驱体具有低黏度、高陶瓷产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氯硅烷水解缩合法合成了含八氢基的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并用T8H8合成了多乙烯基硅氧烷笼形倍半硅氧烷(DVS-POSS)树脂,采用Fr-IR、1H-NMR、29Si-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8H8与二乙烯基硅氧烷(DVS)的加成反应.研究表明,固化的DVS-POSS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T醖超过530℃;DVS-POSS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在9.75 MHz下,ε为3.02,tgδ为2.4×10-3.  相似文献   

14.
硅泡沫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硅树脂为基体制备硅泡沫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选用季戊四醇降低了发泡剂H的分解温度,解决了泡体的交联速率与发泡体系的分解速率相配合的问题;通过添加补强性填料气相法白炭黑,减小了发泡孔径并提高了泡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的预聚,提高了有机硅树脂的黏度;采用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作为钝化剂对气相法白炭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消除其表面的Si-OH,降低了体系在混炼过程中产生结构化的可能性.最终得到了泡孔均匀细密,有较高耐热温度、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硅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15.
张莉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3):38-41,53
分别用浓度为0.8wt%和1.0wt%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布,并制作成玄武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PF-BFRP)。经过力学检测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0.8wt%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略高于1.0%组,且该组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层较厚且分布均匀,单根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量较多。根据FTIR结果的分析,推测出复合界面新形成的化学键为C—N—C和C—O—Si。树脂中苯酚与纤维表面的氨基、硅醇基分别形成了C—N—C键、C—O—Si键。XPS测试证实了0.8wt%组C—O—Si键的峰面积比大于1.0wt%组,说明0.8wt%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新型耐烧蚀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碳布增强新型耐烧蚀树脂聚芳基乙炔(PAA)材料的烧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与钡酚醛和硼酚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AA树脂的残碳率高于钡酚醛和硼酚醛树脂,C/PAA材料烧蚀性能优异,氧一乙炔线烧蚀率为0.012mm/s、质量烧蚀率为0.0166g/s,但其力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酚酞型聚芳醚砜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与其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酞型聚芳醚砜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由它与碳纤维和炭黑复合制成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工艺,如导电填料、共混方法,热处理等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剂热法与电泳法制备了以碳纳米管膜为基底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膜状复合材料,然后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出多层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分析了电场强度和沉积时间对氧化石墨烯层结构形貌、复合材料电导率和屏蔽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为4层时,厚度仅为1.4mm,在X波段频率范围内的最高电磁屏蔽效能为49.7d B,比屏蔽效能高达35.5d B/mm,超过目前大多数碳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为53.2MPa,是兼具高屏蔽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石墨烯电磁波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19.
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具备轻质、高模量和高强度,是实现装备结构轻量化的关键材料之一。塑性加工变形量是决定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三种典型截面规格型材为载体,研究了挤压变形量对热挤压制备TiB2/7050Al复合材料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内颗粒分布与三维晶粒结构,及其与挤压变形量的演化规律,讨论了复合材料不同组织结构下的室温拉伸性能与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TiB2/7050Al复合材料型材同时具备高弹性模量(78~84 GPa)、高强塑积(6 588 MPa·%)与高疲劳极限(289 MPa),将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0/EB99—1预浸料,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0增强EB99-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并与M40/5228、M40/42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0/5228复合材料外,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0/EB99—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4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