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后十年,需要研制功率更大的空间能源系统,并急需大幅度降低成本;空间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据美国《宇航学与航空学》1979年2月报道〕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的下一步发展与空间飞行器的其他所有分系统一样,都要受以航天飞机为核心的空间运输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1,(10):10-16
2011年9月29日,天宫-1目标飞行器由长征-2FT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为我国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开了个好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八大系统组成,为了完成天宫-1目标飞行器与神舟-8飞船进行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除空间实验室系统外的其他几大系统都进行了多项改进,尤其是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改进较大,其中天宫-1上的乘员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分别属于航天员系统和空间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与载人航天一期"轨道舱"相比,载人航天二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控制计算机的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GNC分系统对控制计算机的功能与可靠度需求,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控制计算机的容错方案、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可靠性分析和试验验证情况,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控制计算机设计满足GNC分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飞行器结构和功能的需要,任何飞行器都会有一定的磁性。飞行器的磁性会干扰飞行器的姿态和影响磁敏感仪器的性能,因此在飞行器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必须控制飞行器的磁特性。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空间环境磁场和飞行器的磁源,着重阐述了控制飞行器磁性的设计原则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6年日本开始研制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在1980年拟定计划时就确定卫星上装配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接着在方案设计时,增加了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卫星上主要观测仪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地面处理卫星图象设备。卫星特性与分系统卫星总重1.4吨(星上分系统重785.6公斤,观测仪器466.1公斤,连接器55公斤,余量93.3公斤)。卫星轨道为57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轨迹重复周期为44天。卫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维加-2”飞行器于3月9日以高速飞越哈雷彗星,并且提供了可能是不规则形状的彗核的照片,传回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从而扩充了几天前从“维加-1”飞行器接收到的初步信息。与“维加-1”同类型的“维加-2”飞行器在飞行期间可能是由于尘埃的碰撞或受到电荷集结效应的影响而受到了损坏。在飞行器与彗星相遇期间,飞行器上有几个仪器失灵,其中有些是飞行器飞越彗星过程中的恶  相似文献   

7.
在神舟七号飞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与前两次载人飞船时的一致,包括四大部分: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大部分设备以及推进舱的结构与总装。  相似文献   

8.
“斯巴达”(Spartan)过去属于多余军用装置。为了使军用品转为民用,并为空间科学研究作出贡献,目前已利用它作为探测恒星和太阳的一种特殊飞行器。最早用在探空火箭上,短暂地观察大气和进行天文学研究,用来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学、太阳物理学、紫外天文学,这样斯巴达又象一颗天文学卫星,只不过飞行时间比卫星短,但灵活性大,能回收,可多次使用。“斯巴达”将是一个长久性空间科学研究平台。美国航宇局想用“斯巴达”飞行器进行国际空间合作,以色列准备在“斯巴达”平台上置放一台观测太阳仪器。美国期望中国能参加进来,以示两国空间合作的开端。“斯巴达”飞行器目前已改用航天飞机发射和回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效用高。美宇航局已改设计成功三种不同的“斯巴达”空间探测器:第一种是高能天体物理学“斯巴达”飞行器,有一个平台,置放光学观测仪器,适用于各种矩形阵探测器,使之定向恒星天体;第二种是太阳物理学“斯巴远”飞行器,装备有一架43厘米直径望远远。它能精确地定向观测太阳面上选定的点;第三种为紫外天文学“斯巴达”飞行器,采用了前两种“斯巴达”的设计概念和装置。它将携带一架55厘米直径的望远镜,观测恒星,其外形似第二种“斯巴达”的望远镜,也用了一个类似第一种“斯巴达”的精确定向系统。下面介绍一下“斯巴达”探测器发展经过及未来探空目的。  相似文献   

9.
宽视场相机     
射线观测卫星(ROSAT)是西德和英国用来监测天空软 X 射线和极紫外线波长的卫星。英国负责提供的紫外望远镜是一架宽视场相机。包括所有电子元件装置的电气模型由马拉德(Mullard)空间科学实验室组装并被用来检测各分系统间的干扰,同时也被用来试验星上计算机的软件,这些软件主要是在轨道上控制仪器用的。全部电磁兼容性试验将于今年12月由马可尼空间和防御系统部完成。结构试验模型在伯明翰大学组装,将于  相似文献   

10.
肯尼迪空间中心——国家航空和航宇局正在考虑一项在一九八六年进行的科研和商业合作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科学有效载荷被命名为太阳实验室(Sunlab)。它是一个装有四个空间实验室2号太阳仪器的可重复飞行器。在三个舱段里主要装载天文物理仪器的空间实验室2号,计划在八六年四月发射。  相似文献   

11.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4,(12):57-59
众所周知,人造地球卫星(简称卫星)上天后必须对它进行测量与控制,使地面控制人员及时了解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各种工程参数,控制卫星上有关仪器正常工作,这些都是通过卫星上的测量与控制分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包括遥测、遥控和跟踪测轨等装置。  相似文献   

12.
引入多Agent协商的协同优化在卫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设计是复杂的多学科优化问题,协同优化算法具有模块化特点适合于处理多学科优化问题。在对卫星进行多学科优化时发现,现有的协同优化算法为了保证共享变量在系统级和分系统级间的一致性,收敛困难,计算量大,不对分系统自身进行优化不能保证卫星整体性能最优。本文通过引入Agent概念和基于Agent的协商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劝说式多Agent协商的协同优化设计算法。针对对地观测卫星,以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包含结构、轨道控制、姿态控制和电源4个分系统Agent和1个系统级Agent的卫星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了协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引入Agent协商算法的协同优化算法,可以保证共享变量的一致性;在协同优化算法中增加分系统自身优化模块,可以保证在系统级优化过程中各分系统一直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3.
<正>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ECLSS,简称为环控生保分系统)是载人航天器所独有和必需的一个最重要分系统。环控生保分系统应对人类在空间特殊环境的生存需求,通过大气控制、温度控制、供应和再循环、水再循环、食物供应、废物清除、火灾等应急措施的解决,为载人航天器上航天员的正常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关键性保障。该分系统研究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机电等多个技术领域,它从最初的非再生式储存系统,到物化再生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特点及交会对接任务需求,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选择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这是控制力矩陀螺首次在国内航天器上应用.阐述了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姿态控制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构形选择、操纵律设计、角动量卸载、故障诊断与重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控制力矩陀螺系统采用五棱锥构形,其操纵律设计为带零运动的伪逆操纵律,控制力矩陀螺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重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2月19日,维珍银河公司推出了其第二架"太空船二号"亚轨道航天飞机。首架飞行器在2014年10月的事故中被毁。第二架飞行器外观同第一架类似,只有少数几处较显眼的改动,包括两个尾桁上的水平安定面加大和喷漆图案变化。公司官员称,新飞行器根据以往试验和研制工作情况及上次事故的情况做了其它改进,涉及结构和布线等方面。该飞行器将先进行一系列地面试验,然后由"白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科学家们制订了研究太阳系奥秘的宏大计划。这中间包括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的研究。这一研究工作在科学上有着重大意义,它将解答科学家们提出的许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地球自然界的基本结构,逐步解释为什么生命仅在地球上出现和蓬勃发展。 1988年7月苏联将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先后间隔几天发射两个宇宙飞行器。这两个飞行器先进入人造卫星轨道,尔后飞向火星。飞行将持续200个昼夜。它们飞抵火星时,火星与地球间的距离将为1.8亿公里。飞行  相似文献   

17.
飞行器结构缝隙电磁散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求解飞行器表面结构缝隙电磁散射的方法,由场等效原理及场连续条件,运用矩量法解关于缝隙口面上等效磁流为未知数的方程,由此得到长直缝隙口面上的等效磁流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理论,由座舱结构缝隙建立无了大导电曲屏面上的缝隙的数学模型,将曲屏面上缝隙给合理划分成若干个似的直缝隙,求解每一段直缝隙的等效磁流,由辐射积分方程求解该等效磁流的散射,由这些散射场的叠加得到曲屏面上的缝隙的散射场,最后给出飞行器  相似文献   

18.
布璇 《太空探索》2014,(7):44-45
<正>"黑金刚"空天快车、"苍穹"临近空间悬浮平台、"暮光之眼"仿生蜻蜓、"火刃"高性能单人陆空两用飞行器、"海空卫士"碟形飞行器、"呼吸翼"微型飞行器、"引擎1号"垂直起降家用飞行器等一幅幅精彩的飞行器设计渲染图在大屏幕上飞速滚动,现场的人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随着"梦想导师"铿锵有力的一声口令,画面定格在了某一副绚丽的飞行器设计图上。这是"飞航杯"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梦想导师"见  相似文献   

19.
1983年6月,苏联发射了两个金星飞行器——金星-15、-16。这两个飞行器发回的雷达照片证明,金星表面有大型火山、起伏地带和类似山脉或峡谷的带状结构。下图是金星北极区照片,图的右中部是高于起伏地形的大火山口。研究工作者认为,由于熔岩的流动,形成了右侧的较高地势。熔岩继续向左扩展,继而形成巨大带状结构。上图是一座大火山,椭圆形火山口的大小约50×69公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日本研制激光感测器日本三菱电气公司正在研制一种自由飞行器上用的激光感测器,以使之与其他空间飞行器会合。自由飞行器需要高性能感测器,以鉴别临近它的敌或友的飞行器。若在1994年发射的话,该自由飞行器上将装上详查环境鉴别感测器。回收任务的空间飞行器把激光束传输给要回收的卫星。目前的飞行器系统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不高。新的激光感测器在对接前相距2米时才工作。如果能研制成功,对两个不载人空间飞行器会合的对接将有很大用处。隆冬译自日本1988.8.10只英文版《翼报与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