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加强通信导航设施的建设,提高机场的地面保障能力,全国各大机场相继投入巨资,购置通信导航设备,改善通信导航条件,以满足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提高机场的利用率,提高航班正常性,降低飞行的天气标准,减少天气原因对飞行的影响,一些较大机场纷纷提出在“九五”期间建设Ⅱ类仪表着陆系统,民航总局有关部门在“九五”期间规划建设Ⅱ类仪表着陆系统的机场也有10多个。笔者认为,在“九五”期间建设Ⅱ类  相似文献   

2.
李妍 《机场建设》2005,(2):35-37
为提高首都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特别是涉及空中飞行器安全的空管设施的建设,经过十几年来的建设,首都机场已经建成了由卫星、数字微波网、光纤等先进技术组成的通信网,改善了数话通信质量,提高了效率,使雷达信息的传输、飞行情报传输和对空指挥通信畅通、便捷;机场导航设备也不断完善,配置了本场DVOR/DME,双向着陆方向都配备了仪表着陆系统,现运行的36R ILS已具备Ⅱ类开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民航客机的自动导航、进近、着陆的全过程。随着重点分析了波音737飞机利用SP-77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与仪表着陆系然的航向信标仪和下滑仪及机载无线电高度表等设备实现向跑道自动进近和自动着陆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在实现上述过程中,SP-77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自动驾驶仪横滚通道和俯仰通道控制逻辑的建立,系统工作电路的转换,系统的控制规律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经意识到,增加机组的情况了解是提高航空安全性的主要途径。平显的出现解决了驾驶员在进近着陆中目视飞行和仪表的结合问题,而增强视景系统(EVS)和合成视景系统(SVS)则在增强低能见度着陆能力、提高 Ⅰ/Ⅱ类机场的起降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HowtoMakeLandingDecision在飞行中有80%的事故发生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阶段,而发生在着陆阶段的事故数量又远远大于发生在起飞阶段的事故数量。为了防范飞机在着陆阶段发生事故,特别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着陆事故,提高飞机着陆质量和运行的安全,民航有关当局、航空公司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和本国的民用航空规章及飞机运行区域、飞行运行特点都制定了各机型、各机场、各类进近的着陆标准,并且提出了稳定进近的要求,以帮助飞行机组做出正确的着陆决断。一、着陆决断的分类依据做出着陆决断的时机,着陆决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6.
在目视飞行中驾驶飞机最困难的工作是在向跑道进近时要做出的判断和随后的着陆机动。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高,在没有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帮助的情况下飞机要保持准确的进近坡度变得更加困难;靠塔台指挥员指挥飞行员和仪表显示调整进近航道的方法已不能很好适应飞行安全要求;特别是当机载设备或地面通信导航设备遭受损坏时,飞行员将会因失去指挥引导和地面参照物而难以正确、安全地进行进近和着陆,就有可能造成飞行安全事故。由此,作为一种目视助航主要设备的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赵凡  甘泉 《民航科技》2002,(1):20-21,30
本文介绍了在导航设备集中监控系统研制过程中几种导航设备上数字信号的采集方法,其中包括MK-Ⅱ型仪表着陆系统、DVOR-512D全向信标机及AWA公司的DVOR/DME设备的数字信号采集方法。采集过程由单片机完成,并可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8.
简讯     
加拿大追随美国撤消微波着陆系统加拿大政府将与主承包商“微波导航国际公司”谈判,中止它的微波着陆系统(MLS)合同。加运输部长道格拉斯·扬说,加拿大正致力于继续使用仪表着陆系统,尽量延长其使用时间,然后计划改用星基着陆设备。扬认为,加能保护仪表着陆系统的完整性至少到2005年,也许能满足国际上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正在制  相似文献   

9.
所完成的飞行试验是为了评估C/A码差分GPS在I类条件下,提供精密进近操作的能力。机载DGPS接收设备,具有预置DGPS下滑着陆航道,计算航线偏差,并将偏差信息转换成驱动机载显示仪表信号的能力,地面配有相同的DGPS接收机和用于传送DGPS差分信号和VHF发信机,在地面,以无线电经纬仪或激光跟踪器为基准,分析82个手动操作的进近飞行数据,其结果表明,用窄相关GPS接收机时,系统的垂直精度满足I类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CATIII运行的适航性,首先介绍了适航性的基本概念,同时指出运输类飞机有关设备、系统及安装的适航标准,然后根据进场、着陆和滑跑三个飞行阶段,从性能、完好性、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系统适航性的具体要求,此外还包括某些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适航要求,最后简述有关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持续适航性。  相似文献   

11.
GPS、MLS进近着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着陆的定位精度,完善性,灵活性,可利用性比较了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微波着陆系统(MLS)在着陆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使用C/A码GPS目前还不满足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取代MLS。GPS用于航路导航的技术日臻成熟,提高GPS用户设备精度,引导飞机精度密进近着陆,已成为GPS应用的热点和高技术。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最终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陆基导航设备,完成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从陆基向星基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CATIII运行的适航性,首先介绍了适航性的基本概念,同时指出运输类飞机有关设备、系统及安装的适航标准,然后根据进场、着陆和滑跑三个飞行阶段,从性能、完好性、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系统适航性的具体要求,此外还包括某些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适航要求,最后简述有关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持续适航性。  相似文献   

13.
刘明智 《民航科技》2004,(4):120-122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保证飞行安全是每个民航人一生的追求,安全贯穿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一直以来,民航飞行事故中,大多数事故发生于起飞、着陆过程中。根据对近几年飞行事故的分析统计,飞行各阶段事故比例为:起飞20%、巡航14%、着陆66%,由此可见,着陆过程中事故发生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联邦通讯委员会与联邦航空管理局密切合作,消除调频广播电台对飞机仪表着陆系统,甚高频全向信标和甚高频通讯系统的干扰问题,改进并力求解决调频广播电台对普通航空收音机仪表着陆系统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浅谈仪表着陆系统相关原理及飞行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仪表着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与系统运行、维护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并以willcox公司的MK10型仪表着陆系统为例对飞行校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机载飞行管理和导航设备。我国民航现在使用的B737—300、B737—400、B757、B767、A300、A310以及MD11等机型都装有这一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与其他机载设备联用,可为飞机提供自动导航、飞行姿态引导、性能管理以及飞行数据显示,从而大大改进了飞机的自动飞行能力,节省了飞行费用,并减轻了驾驶舱的工作量。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1.MLS是ICAO新航行系统的部件之一自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认微波着陆系统(MLS)为新一代着陆系统,并为之制定了ICAO标准与推荐措施以后,对提出的仪表着陆系统(ILS)向MLS过渡的计划几经修改。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从已经获得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虽然能肯定在高交通密度和低能见度条件下实施MLS的经济有效性,但由于成本效益分析和数据有限,仍不能最后确认在低交通密度等情况下,MLS的经济有效性是否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国家要求商用航空公司要始终按照仪表飞行规则(IFR,instrument flightrule)在其国境内进行飞行。按仪表飞行,驾驶员有各种各样的助航设备帮助他安全起飞、飞行和着陆。在所有这些最重要的助航手段当中,有一项“空中交通服务”(ATS,airtraffic services),是目前世界多数地区所普遍采用的。我们首先从国内空中交通服务谈起。在这一方面,美国的一套办法大概可以称得上典范了。美国人被公认是世界航空之先导,他们每年都为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训练数以百计的技术人员。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就是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仪表着陆系统下滑设备在飞行校验中入口高度过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沈阳及长春机场的实例对影响入口高度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航空港》2017,(2)
2017年3月30日上午10点01分,随着一架东方航空空客A330宽体客机在浦东机场第二跑道由南向北成功降落,浦东机场34L跑道仪表着陆系统ⅢA类盲降飞行程序和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的验证试飞工作顺利完成。在随后召开的总结讲评会上,来自中国民航局、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东航以及上海机场集团的众多业内专家齐聚浦东机场,就验证试飞全过程合规性进行逐项对照审查和深度剖析,结果显示,本次验证试飞填补了内地ⅢA类盲降飞行的空白,浦东机场二跑道设施、运行程序已初步满足ⅢA类盲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