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三维显示技术研究室沈笑云等研制的“电子计算机三维成像系统”于1990年10月6日在中国民航学院通过了民航局科技委员会技术鉴定。“电子计算机三维成像系统”由偏振分像三维显示装置、三维成像软件、偏振光滤光镜和计算机显示系统构成。首次为计算机平面图象显示系统增添了动态全彩色立体显示功能。该系统配有系列随机点体视检测图生成软件,最小视差达20″。该系统可做为高精度、高准确度的体视视镜度检测仪器,特别适用于对飞行器以及其他高速运载工具的驾驶人员进行体  相似文献   

2.
OpenGL作为现今开放的三维动画显示设计环境,以其高效快速、稳定可靠在三维仿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地球及地图视图的三维模拟又是现今游戏动画设计及GI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便针对地球运动、地图显示及空对地波柬指向位置及范围,用VC/MFC的文档视类结构,C++类的面向对象技术,以OpenGL作为图形丹发平台,设计了广泛通用的动画演示软件,为游戏及GIS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定参考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空间对抗态势下,针对非合作航天器的快速高精度智能感知、意图识别与威胁评估等在轨相对导航任务,均依赖精准的目标三维模型先验信息。但星载传感器感知视场有限,传统基于多帧图像的模型重构算法存在流程复杂、实时性差及恢复精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视图的航天器三维体素重构算法,能够基于单帧图像高效地恢复目标的空间三维信息。首先,针对空间航天器视觉感知任务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数据饥饿问题,通过整理航天器三维模型,利用图像渲染技术构建了小规模本地数据集,包括航天器三维模型、对应体素和多视角采样图像三部分。接着,设计了基于单视图的三维重建模型,使用单帧非合作航天器图像作为输入,通过2D-3D混合卷积完成“编码-解码-调优”三个子模块计算,实现对目标三维体素结构的恢复。最后,在本地数据集上进行网络模型的训练和评估,验证了当前模型能够实时精确重建目标航天器三维体素模型,并在现有数据上取得了0.895的MIoU值;同时,网络对不同航天器的重建效果体现了模型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三维成像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如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生物医学成像。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的三维成像相机在记录强度和深度信息的同时,在成像速率、功耗、体积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这也使得TOF相机在诸如计算机图形、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介绍了TOF相机的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TOF相机的成像原理、误差来源,总结了当前基于TOF相机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最后阐述了TOF相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三维体素模型的建立是运动目标序列图像产生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三维体素模型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运动目标的几何特性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介绍了应用SGI公司的OpenGL三维图形库和微软的MFC基类库在VC 5.0的编程环境中建立运动目标三维体素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并以较复杂的静态飞机模型为例进行了模拟实现,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热障涂层是涡轮叶片高温防护关键技术,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且热障涂层服役过程中高温氧化产生热生长氧化物结构,迫切需要利用三维成像方法无损探知热障涂层内部结构.由于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准确再现物体内部三维结构,是热障涂层层状结构最佳分析手段之一,在热障涂层喷涂质量评价和高温氧化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的射线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面一些通用的射线检测方法,并通过对胶片射线照相技术、射线实时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康普顿背散射成像技术等射线检测技术的系统介绍,展望了未来复合材料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三维激光成像系统是一种包含激光扫描仪、惯性导航系统(SIN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复杂系统。影响三维激光成像系统构像点定位精度的因素有扫描仪测距误差、扫描角误差、姿态测量误差、GPS定位误差、系统集成误差。在三维激光成像系统设计开始时需要确定各分系统的技术指标,这需要确定上述各误差项对构像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大小。为了确定上述各误差大小与构像点定位误差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了一种三维激光成像系统误差分析方法,推导了系统误差方程。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各误差项对构像点定位误差的影响,为系统设计时对各分系统提出合理技术指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成像系统中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的融合可以对被扫描物体赋予真彩色.为了获得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良好的融合效果,就需要精确的确定载体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三维激光成像系统点云模型真彩色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成像系统的相机标定方法.通过对相机坐标系的标定,建立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使得三维立体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精确融合.最终得到被扫描目标的真彩色3D模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D’Alembert虚功原理,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自动建立链状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并给出了在系统中加入约束条件的矩阵方法,因而使所推导的计算机自动建模方法也适用于约束多体链系统。  相似文献   

11.
An earlier correspondence reported experiment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visibility of a target in clutter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stereoscopic viewing of high resolution radar images. Here we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ereo for improving radar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Experiments are reported which confirm and extend the earlier reported results. An example of the use of stereo in a practical system is provided which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acquisition of high quality radar stereograms  相似文献   

12.
张福泽 《航空学报》2021,42(5):524457-524457
本文通过静强度、疲劳强度和腐蚀3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分别给出飞机结构(下称机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腐蚀损伤D的分布曲线和机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寿命与腐蚀损伤D的分布曲线。根据这两条曲线和机件使用的容限应力值及总疲劳寿命值,便可分别求出机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腐蚀损伤容限值和机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腐蚀损伤容限值以及同一机件同时受静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的腐蚀损伤容限值。此外,本文提出了用一个腐蚀损伤容限值保证同一机件的总疲劳寿命和总日历寿命皆安全的方法,以及总疲劳寿命和总日历寿命的匹配设计和匹配使用等问题。研究结论适用于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的腐蚀机件,解决了国际机械和腐蚀领域一直未解决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飞机寿命控制疲劳损伤、寿命监控技术与飞机寿命管理思想等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揭示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通过航空界现行的各种对策之历史局限性与利弊剖析,阐述了飞机寿命管理技术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迫切性与广泛性(群众性)。对国内外飞机结构健康监测(SHM)各类技术手段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简单、可靠、经济、实用"是各类型技术能否最终胜出的金标准。对ICMS技术及其八大优势进行了扼要介绍,阐明ICMS技术在飞机寿命管理技术革命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对飞机寿命管理技术革命的性质、维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发展依靠的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明飞机寿命管理技术革命所面临的障碍与艰巨性。将ICMS技术对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意义、对飞机结构设计理念革命性改变的作用、对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意义、以及对其他工业领域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等积极因素进行了提示。  相似文献   

14.
15.
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云  肖贵坚  邹莱 《航空学报》2016,37(7):2045-2064
整体叶盘的表面质量和型面精度对航空发动机的气流动力性和使用性能影响巨大,而抛光是保证整体叶盘最终表面质量及型面精度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国外对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严格保密、国内整体叶盘的抛光仍然广泛采用人工打磨的现状,对整体叶盘的抛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为整体叶盘的抛光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整体叶盘抛光加工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分别从整体叶盘结构特性、材料特性和曲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整体叶盘的抛光工艺,并介绍了整体叶盘抛光工艺要求。然后,就整体叶盘磨料流加工、电解加工、砂带抛光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整体叶盘型面抛光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整体叶盘的技术现状及核心关键问题指出了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e combined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the preloads of the fasteners on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single-lap composite-to-titanium bolted joi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Quasi-static tests of the hybrid joints with different fit conditions are implemented, and a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progressive failure analysis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fastener's pre- load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join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validated simulation method, a multi-factor, mixed levels orthogonal design table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method are used to arrange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 and to further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reloads and fit condi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or the researched double bolt, single-lap composite-titanium joi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both the interference fit and the preloads change from positive into negative mod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ference fit values or preload values; appropriat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preloads can improve the bolt-hole contact conditions of the loaded joints, and then retard the fiber failures around the fastener holes, and increase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joints eventuall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 bolt-hole interference fit conditions and preloads cannot be ignored and the paramete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gether and synthetically as the joints are being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7.
飞机拦阻钩碰撞动力学和拦阻钩纵向阻尼器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柳刚  聂宏 《航空学报》2009,30(11):2093-2099
 在考虑舰载机降落平台纵摇和横摇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拦阻钩六自由度碰撞反弹模型,得到了拦阻钩接触道面后反弹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了航母纵摇和横摇下拦阻钩碰撞反弹成因,并分别考虑了纵摇角和横摇角对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及机身与道面给予拦阻钩碰撞冲量的影响;研究了拦阻钩碰撞后的反弹位移,在考虑拦阻索能顺利上钩的前提下,分析了拦阻钩纵向阻尼器的缓冲阻尼特性。结果表明:因航母横摇,碰撞后拦阻钩出现了左右的反转角速度及碰撞冲量;拦阻钩反弹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使拦阻索顺利上钩,在加入纵向阻尼器情况下,拦阻钩第1次反弹高度及回落时间均满足拦阻索上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飞机装配型架中骨架的数字化设计原理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架设计对型架的总体性能和研制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FixCAD系统的研制中,将骨架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开展了专门的研究。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未考虑到现在的骨架结构中含有曲轴线和新型材元件的情况,其研究成果已不再适应于这些骨架结构的设计。为此,从对骨架轴线的抽象定义、表示和计算入手,探索和提出全新的骨架数字化设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具体包括:(1)根据骨架结构轴线及其设计方法的特点,提出线元、线列和线链等新概念,建立线元逻辑端矢的计算算子;(2)应用所提出的概念和算子,构建骨架的轴线模型、元件端面法矢计算方法、设计过程模型以及元件造型算法等;(3)介绍利用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技术实现的"骨架数字化设计子系统"及其应用。最后,总结了所介绍的技术特点和意义以及后续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军用飞机试飞验证技术特点及标准需求,分析了试飞验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基于标准化的原理、方法,提出了开展试飞验证标准的顶层规划,进行试飞验证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开展标准论证、标准编制方法、标准技术内容确定方法等军用飞机试飞验证标准化工作的技术途径,并提出了试飞验证标准的贯彻和应用等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军用飞机试飞验证技术标准化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嫦娥探测器分段渐倾转移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超  孙京  刘宾  李新立  张大伟  姜生元  季节 《航空学报》2019,40(10):223014-223014
巡视探测器转移机构是在地外空间环境执行巡视探测器转移释放任务的空间机构。与美国、苏联转移任务不同,中国探月工程(CLEP)二期着陆器采用腿式着陆缓冲机构及巡视器顶部搭载方式,转移任务沿着陆器周向展开距离及巡视器释放高度增加,转移难度增大。在设计阶段,转移机构是否符合探测任务严苛的工程约束及设计指标;在执行阶段,转移机构能否在月面非确知环境下正常展开、转移过程是否稳定可靠,是嫦娥探测器顺利完成探测任务的关键。为保障月球后续任务及火星探测任务中转移机构的设计需要,根据巡视器转移系统特点,以探月二期工程中首次探索并成功自主设计定型的嫦娥分段渐倾转移机构为例,对巡视器转移系统的组成、任务需求及设计约束予以阐述,并结合参研人员经验,对机构研制方案的选取、关键环节设计、工程状态及任务验证情况进行说明,以为后续工作及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