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某型机防扭支架疲劳试验裂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声发射技术在工程无损检测上的运用日益广泛。本文对声发射技术的应用现状、基本理论及在直升机某型机防扭支架疲劳试验裂纹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应用声发射技术,能及时捕捉疲劳裂纹形成和扩展的过程,给判定疲劳试验件是否破坏带来更准确、客观的依据,从而能为直升机动部件和结构件的准确定寿提供一种科学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直升机部件的疲劳试验及强度研究中,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可以更早地发现裂纹的萌生、位置及扩展情况,能有效地发现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改进及提高声发射技术对疲劳试验状态下的裂纹检测效率和精度,是准确评估直升机各重要构件寿命的关键。本文基于将声发射技术应用到直升机部件疲劳裂纹检测中,对噪声的抑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与金属材料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了解复合材料破坏判据对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定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声发射技术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和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桨叶疲劳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模态声发射的噪声剔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波采样模态声发射的发展使声发射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结构中的应用进入了现场实用阶段 ,从而使模态声发射技术成为声发射检测的新方向 ,噪声剔除则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模态声发射信号的特点 ,介绍了裂缝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判别以及现场环境的噪声剔除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桨叶大梁疲劳试验裂纹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现场试验中遇到的几种干扰及其辨别。这些干扰源包括电磁波、试件与工作台的摩擦、撞击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声发射技术在D6AC钢断裂韧性试验、应力腐蚀试验和焊接延迟裂纹试验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成功地用于测定D6AC钢断裂韧性中的开裂点与失稳点。声发射技术可以为D6AC铜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提供详细信息。对于检测D6AC钢的焊接延迟裂纹来说,声发射技术也是一种十分灵敏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武器外挂和发射对直升机稳定性及运动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良 《飞行力学》1990,(3):33-4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武装直升机外挂武器对直升机气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计算了在悬停和前飞两种情况下武器发射后直升机的运动响应。结果表明,直升机外挂武器之后,其稳定裕度减小;武器发射时,直升机的基本运动参数会出现周期性的振荡。  相似文献   

8.
模态声发射--飞机结构无损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态声发射是材料声发射检测的新方法.在模态声发射中,声发射波形被高度真实地采样,故能顺利解决源定位不准确、信号解释和噪声剔除困难等阻碍声发射推广应用的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模态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信号特征、噪声剔除和源定位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范靖  吴惠勇 《飞机设计》2011,31(2):42-44
将声发射动态无损检测技术引入试件疲劳试验中,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分析,获取试件的初始裂纹数据.证明声发射技术可以发现试验中试件的初始裂纹,并对其破坏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筒式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装直升机的特点,对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的发射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采用筒式发射技术将成为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发射装置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发射筒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以及对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采用筒式发射技术的重要意义,最后讨论了发射筒的构成、设计要求以及导弹离轨方式和发射筒盖设计两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由三维自由尾迹非定常板元方法计算的三元非定常气动力出发,计算直升机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用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数据分别对计算的旋翼在前飞和前飞下滑状态下的声压时间历程以及其它计算结果进行考核,某些结果还与著名的WOPWOP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与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旋转动部件的飞行载荷实测一直是直升机研究所关注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又是直升机寿命可靠性及疲劳载荷谱编制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叙述研制的YC-24遥测系统原理和特点,以及在直8型机尾桨系统飞行载荷实测应用,为直升机旋转动部件的载荷测试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划代     
直升机划代对于人们认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规律的制订直升机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直升机技术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直升机划代的“六大要素”,并以此六要素为判别标准,将直升机分为四代,提出了世界直升机发展划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ZPXJ-16在直X型机尾段结构疲劳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升机尾段是整个机体最薄弱的环节,开展直升机尾段疲劳试验,可为直升机全机寿命评估提供试验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尾段结构疲劳试验为例,介绍了多点协调加载系统ZPXJ-16在该试验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加载方法、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标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型直升机操纵性与稳定性飞行试验的原理、试飞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给出了换算到标准条件下的一些试验结果,并与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CJB902-90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客观的可供借鉴的试飞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总体设计对于型号研制成功与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直升机相关学科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直升机总体设计亦从传统的原准机设计法、参数统计法等发展到现代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法。特别是系统工程和并行工程思想以及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在航空产品研制中的应用,对直升机的总体设计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着直升机总体设计向智能化、综合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首先,简要回顾了直升机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传统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在型号中的应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然后,重点分析了系统工程和并行工程思想、现代项目管理理念、直升机新构型以及数字化技术对直升机总体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直升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meaning and domain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Ffowcs Williams–Hawkings (FW-H) and Kirchhoff aeroacoustic integral methods.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and the physical implications involved in the use of the Kirchhoff approach are discussed. In particular, where the Kirchhoff surface cuts into a domain where non-negligible volume sources of Lighthill's Acoustic Analogy are present (domain crossed by a shock, non-uniform flow or vortices for instance), the Kirchhoff integral must be complemented by additional surface integrals to recover the FW-H surface integral. The paper goes on to describe a fast, robust 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computing FW-H or Kirchhoff surface integrals. This integration technique starts from emission time, and treats each integration surface element as non-compact. It obviates the need to build retarded acoustic surfaces and avoids some of the drawbacks of current methods, such as the Doppler singularity when using supersonically rotating grids. The paper then recalls formulas for calculations in the aircraft reference frame, and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integration method is demonstrated by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helicopter rotor noise directivity cont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