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通常称为玻璃钢。玻璃钢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耐腐蚀、耐疲劳,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玻璃钢层压板的拉伸、压缩、弯曲,连续纤维、短纤维增强特性,以及正交各向异性作一概要介绍,并列出计算公式,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F12/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F12/环氧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比较了F12纤维在单向板、强力环及薄壁容器中的纤维强度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F12/环氧单向复合材料与其NOL环的拉伸强度相近,而薄壁容器中的复合强度约为单向拉伸强度的60%,但三种复合材料的纤维强度转化率相近,约为(70.1±1.6)%。  相似文献   

3.
管道相连泄爆容器中粉尘爆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道相连容器进行了工业规模的粉尘爆炸实验,目的是研究粮食粉尘在管道相连的加工和输送工业设备中发生粉尘爆炸时火焰和爆炸压力的传播过程及粉尘的Kst值对爆炸的影响。实验装置为一个气力输送系统,由两个不同体积的容器通过管道连接构成。采用粮食工业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类粉尘进行了粉尘爆炸测试,爆炸从一个容器中通过管道传播到另一个容器中并引发了随后的二次爆炸,测试了不同位置的火焰和压力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起爆容器采取了泄爆措施,管道中没有粉尘喷入的情况下,粉尘爆炸火焰也可沿管道传播达30m并引发二次爆炸;随着粉尘爆炸指数的增大,初始爆炸的猛烈程度增强,火焰传播速度加快,二次爆炸的猛烈程度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4.
鉴于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具有抗蚀的优良性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由于预应力砼或钢筋砼桥梁结构的损坏更多的是钢筋及预应力筋束的锈蚀引起,为了解决桥梁结构的锈蚀问题,经研究试验使用纤维塑料制品代替钢筋及预应力筋束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文着重介绍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用作钢筋及预应力筋束方面的使用方面的使用情况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纤维增强塑料拉伸强度的测量方法,并就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6.
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容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性能F-12芳纶纤维的湿法成型工艺,研制了与F-12纤维匹配性良好的湿法环配方,同时进行了φ150mm、φ480mm容器的湿法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初步探讨了湿法成型中的含胶量控制技术。结果表明,HR18湿法配方与F-12纤维的匹配性和工艺性良好,而且湿法成型工艺参数经优化后可明显提高容器的特性系数PV/Wc值。  相似文献   

7.
CFRP(即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化学溶液法和显微镜法由于适用范围广,准确性高,已用作国标。为适应生产需要,研究了直接燃烧法测定CFRP纤维含量的方法。实践证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宜于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8.
泄爆面积对连通容器预混气体泄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小两个体积不等的球形容器和圆形管道组成的连通容器中,开展连通容器泄爆实验,研究连通容器等泄爆面积条件下的火焰传播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焰从起爆容器加速传播到传爆容器,但由于容器的开口泄爆,火焰传播速率小于密闭爆炸的火焰传播速率;随泄爆面积的减小,连通容器的泄爆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均增加;连通容器爆炸受管道火焰加速和压力累积作用,在相同泄爆面积条件下,容器的最大泄爆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高于单个容器爆炸时的最大泄爆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特别是当小容器为传爆容器时,差别更加明显,不能用单个容器的泄爆设计方法来指导连通容器的泄爆。  相似文献   

9.
PBO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进行了PBO纤维缠绕成型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和150mm压力容器试验,与Kevlar-49和F-12纤维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150mm压力容器性能进行了对比,初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缠绕成型的PBO/环氧150mm压力容器的容器特性系数PV/W和纤维强度转化率都达到最高,其值分别达到了60km和90%,但其容器的环向变形较F-12纤维复合材料容器的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薄壁金属内衬碳纤维复合材料容器,采用网格理论设计和纤维发挥强度经验取值方法易导
致容器实际爆破压力远远高于设计压力,纤维强度实际发挥率高于设计值的结果。本文主要分析其原因并提
出解决途径和设计中的一些方法:一是可按纤维的实际复丝拉伸强度来进行复合材料工艺设计;二是可考虑计
算内衬和树脂基体对容器结构强度的贡献量;三是可对纤维强度性能离散性高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四是可通
过开展等强度包络圈设计方法和封头部位的补强技术研究来改进。应用本文中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
容器纤维强度,降低成本,提高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日本增强塑料信息西东京Mitsui&-COI。id与美国杜邦公司签约:在亚太地区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包括用于航空宇航的aram旧纤维增强高性能复口\材料。RP3/94。A日本从美国CPE公司引进一条缠绕一拉挤生产线及其技术,牵引力为22.7t,牵引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分几何推导出了不等极孔椭球类容器纤维缠绕的非测地线稳定缠绕方程,并根据薄膜理 论、层合板理论、蔡-吴失效准则得到了赤道处纤维层的最小厚度1. 281 7 mm,计算出的纤维方向的应力小于 纤维的极限强度3. 92 GPa。发现纤维缠绕椭球容器的应力状态是赤道处最先发生破坏,且会出现局部失效现 象。以缠绕层最小质量M 为目标函数,蔡-吴失效准则为约束条件,在给定内压5 MPa 的情况下,得到了优化 后的容器质量为34. 072 kg。相比于等极孔的容器而言,非测地线缠绕具有高度非线性、不稳定性及精度难以 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纤维布是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增强体的主要结构形式。在纤维和基体性能及纤维体积含量固定之后,玻璃钢产品的机械性能完全取决于纤维布的结构特性,即纤维方向角和相应克重。通过试验确定这些参数难度高,不仅花费巨大,而且难以达到最优。介绍了如何根据纤维和基体性能参数,对任意多轴纤维布的方向角与克重进行设计。经典层合板理论确定每一层玻璃钢分担的载荷后,桥联模型计算出纤维和基体的均值应力,再将这些均值量转换成真实值,进而与纤维和基体的强度对比,判定单层是否破坏。若破坏源自纤维或源自基体但整体应变中的最大值超过临界值,对应的外载定义为纤维布浸胶后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设计公式皆为显式,设计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锥形壳体成型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浇注体、复丝和容器性能测试,较系统地研究了高性能低粘度的树脂基体配方,探讨了锥形壳体的成型工艺条件,初步研究了容器纤维含量的精确控制方法,摸索了湿法成型壳体表面的处理技术。用国产碳纤维缠绕的锥形容器PV/W值达30.6km,环向纤维强度转化率达78.2%,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热固性夹层结构和热塑性夹层结构在飞机地板的应用及其制造工艺,指出了最近开发的热塑性塑料在一些结构中有取代热固性增强塑料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推荐的纤维增强塑料和复合材料偏轴拉伸试验是取得有用设计数据的廉价方法。偏轴拉伸试验与常用的三点短梁剪切试验不同,采用这种方法对不同厚度的试样都  相似文献   

17.
石墨纤维增强聚苯撑硫醚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除了同一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样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以外,还具有防侵蚀和耐腐蚀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在腐蚀介质下工作的另部件。典型的石墨纤维增强聚苯撑硫醚的性能见  相似文献   

18.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熔点、低密度、耐腐蚀、抗烧蚀以及抗氧化等一系列优点,被列为新一代高温热结构材料的发展重点,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大的特点,其加工是一个难点,主要对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传统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PBO-C/ E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压力容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PBO纤维与T7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压力容器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和吸水率测试研究了不同混杂比对混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研制了PBO纤维与T7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Ф150 mm压力容器,对容器的水压爆破性能和轴压承载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着混杂比增大逐渐升高,当T700碳纤维含量较低时,混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提高并不明显;混杂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介于PBO纤维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近似符合"混合定律",界面数对混杂复合材料吸水性影响较大;混杂复合材料Ф150 mm容器的PV/W随着混杂比增大逐渐降低,混杂工艺能够使PBO纤维复合材料容器的轴压承载性能提高31%。  相似文献   

20.
在用模压法加工纤维增强塑料这类复合材料时,由于材料的非均匀性,在流动过程中会因为纤维有方向性而引起一些问题。为了能用改善模具设计和成形条件来克服这些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对非定常成形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在同志社(Doshisha)大学中做过的复合材料流动特性研究,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将其用到特定的模具结构中去。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流动,导出了均质正交伪塑性方程,并将其用作流动分析的支配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