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新型补燃增推燃烧室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轮后框架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简称涡轮后框架燃烧室)和涡轮间燃烧室均是为了提高推进效率和降低耗油率而新近开发和验证的2种先进补燃增推燃烧室。综述了2种燃烧室的基本结构、研制背景、发展历程和目前研究进展,总结了从众多研究中获得的这2种燃烧室相对常规结构的性能特点,如涡轮后框架燃烧室结构紧凑,流体损失小,结构耐久性好;涡轮间燃烧室推进效率高,热效率高。还指示了这2种燃烧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对主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相关试验数据库将试验数据集中、有效地保存和管理,能够为主燃烧室研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从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试验分类、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功能构建、系统的实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主燃烧室试验数据库构建的需求。采用面向对象和界面可视化的编程方法建立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数据库,以及采用Java语言的数据库开发方法,为主燃烧室试验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全环回流燃烧室验件为平台,试验研究了吞水量对燃烧室进口温度、燃烧效率、燃烧室当量温升、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等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不同的工作状态,在吞水量为燃烧室进口空气流量5%的范围内,随着燃烧室吞水量的增加,燃烧室进口温度、燃烧效率、总压损失和当量温升均会降低,地面慢车燃烧效率从99.3%下降到97.2%;燃烧出口温度场品质变差,设计点状态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值由0.23升高到0.28;地面慢车燃烧室熄火油气比由0.004 5升高到0.006 5,熄火边界缩小。  相似文献   

4.
保持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不变,将燃烧室分别设计为单环腔燃烧室(SAC)、双环腔燃烧室(DAC)、双环预混旋流(TAPS)燃烧室、中心分级燃烧室(CSC)和三旋流燃烧室(TSC)5种燃烧室结构,保持湍流、喷雾、燃烧、辐射及排放数理模型不变,对5种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5种燃烧室的污染排放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分级燃烧的DAC慢车状态下CO排放量最低,采用DAC在慢车状态下的CO排放量比SAC降低了近62%.采用分层燃烧的TAPS燃烧室的NOx排放量最低,采用TAPS的NOx排放量比SAC降低了近43.5%.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民用燃气轮机燃烧室的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自主研制起点,为中国燃气轮机燃烧室关键技术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法律保障,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国内外相关专利开展了分析与研究工作。通过宏观数理统计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燃烧室专利的年度、地域、专利权人的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燃烧室专利的主要申请地与专利权人的申请情况,重点对低排放燃烧室气动设计、火焰筒冷却和低排放燃烧室燃油喷射3项主要技术的发展路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级间燃烧室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100-PW229的参数,对发动机增设级间燃烧室后进行了非理想循环分析,比较了不同马赫数下级间燃烧室与加力燃烧室的性能差异,分析了部件效率对带级间燃烧室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主燃烧室、级间燃烧室、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计算结果与理想循环存在差异:亚声速下,级间燃烧室发动机推力的增加需要相近增量的耗油率,超声速下同等耗油率可增加约10%推力;其经济性、机动性介于常规发动机和带加力燃烧室发动机之间;最后对增设级间燃烧室的发动机进行了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噪声产生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空发动机功率强大且噪声源分布复杂,航空发动机噪声包括风扇、压气机噪声、涡轮和燃烧室噪声及喷气噪声.由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噪声的复杂性,国内外对燃烧室噪声的研究不多,所以对燃烧室噪声的分析和研究日显重要.要分析燃烧室噪声,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原因,为此对燃烧室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钊  宋文艳  郑旭阳 《推进技术》2022,43(4):157-167
针对冲压发动机,在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的基础上,结合凹腔火焰稳定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布局的旁侧进气突扩凹腔燃烧室.采用三维两相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凹腔位置、后壁倾角和长深比对燃烧室流场和性能的影响;针对所设计的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和旁侧进气突扩凹腔燃烧室进行了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计算,给出了燃烧室性能参数,同时对燃烧室的...  相似文献   

9.
陈军  白菡尘  柳森 《推进技术》2013,34(10):1345-1352
为了研究化学平衡效应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潜力以及工作过程关系的影响,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化学平衡效应的准一维分析方法获得的三种典型冲压燃烧室工作过程与性能潜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平衡效应减小了燃料的燃烧效率、燃烧室所需扩张比以及比冲,改变了高飞行马赫数下燃烧室扩张比与性能的对应关系;不考虑化学平衡效应时,亚声速燃烧室的最大比冲略优于双模态燃烧室,亚声速燃烧室和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都出现在特征马赫数最小时;当考虑化学平衡效应时,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略优于亚声速燃烧室,亚声速燃烧室的最大比冲出现在特征马赫数1时,双模态燃烧室的最大比冲在飞行马赫数4,5,6,7时分别出现在特征马赫数0.3,0.4,0.7和1.5附近;在高飞行马赫数时,应研究确切的化学反应过程,以确切协调燃烧室设计关系。   相似文献   

10.
双环预混旋流与单、双环腔燃烧室性能对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中心分级的双环预混旋流(TAPS)燃烧室、单环腔燃烧室(SAC)及双环腔燃烧室(DAC)采用相同的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采用相同的数理模型,对TAPS燃烧室,SAC,DAC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TAPS燃烧室,SAC,DAC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污染排放等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APS燃烧室,可获得比SAC和DA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及燃烧效率;比SAC和DAC更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及NOx等污染的排放,尤其是设计工况下出口NOx排放.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升、低污染燃烧室.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航改燃气轮机研制需求,对其高低压压气机匹配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完成设计压比相差大的高低压压气机设计特点和匹配特点研究基础上,利用多软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设计压比相差大的高低压压气机匹配的技术措施,并将技术措施落实到了全新设计的5级低压压气机设计中.5级压气机试验件试验结果全面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要求,同时经燃气发生器技术平台验证结果表明:高低压压气机匹配良好,相关匹配设计技术为今后航改燃气轮机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2.
推重比15一级发动机关键技术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下一代窄体客机发动机,介绍了目前国外飞机和发动机生产商方案选择的一些思路,叙述了传统涡扇发动机、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的最新进展,预测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4.
空中客车公司在向中国市场上推销A380的过程中,一直喜欢把这个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客机与中国将在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似乎给国人留下一个A380与中国2008年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精益思想的指引下,黎明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和业务流程,在实施金航数码MES产品的过程中,将精益工具和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大型复杂制造企业建设MES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航展开幕前夕,本刊主编徐德康专门采访了去年一月被任命为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的郝福德先生, 请他就波音公司参加本届航展的重点和他就任近两年来波音公司提出的新战略对世界和中国航空业的 影响等内容谈了他的看法。本文为这次采访的全文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近代私营工业产生于20世纪初年,至“九一八”事变前夕初具规模。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私营工业的主要行业结构、发展规模及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指出私营工业在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夹缝中艰难发展,不可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必然走上畸形的殖民地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东北工业重镇沈阳的东郊 ,巍巍东塔脚下 ,亮丽的南运河畔 ,在绿树青草掩映之中 ,有一座占地面积 2 37万m2 的花园式工厂 ,它就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日前 ,本刊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姜伟先生。他详细地介绍了“黎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 ,包括改革体制、人才培训和新的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19.
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陆军主战兵种,以火力强大、突防能力以及精确打击能力卓越而著称,是陆军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纵深机动作战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陆军航空兵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20.
刘伟勋 《国际航空》2003,(12):34-35
2003年12月,中巴合资生产的首架ERJ145支线喷气客机在哈尔滨成功下线"中国造"ERJ14b的到来,在为低迷中的中国支线航空带来新亮点的同时,也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国内支线航空市场及运力的关注和争议.对于支线飞机在中国的运营环境和发展机遇,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中国区总裁关东元先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该公司对中国支线市场所做的调研分析也有其鲜明而深刻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