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产品上的高压软管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软管接头装配好后,不加任何外力,放在工作台上,过一段时间同心螺帽就出现断裂(见图1)。这种故障72年和83年各出现一次,均作为个别情况处理了。84年3~5月又连续出现四次,才引起工厂重视,军事代表和工厂一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试验,并委托六二一所作了电镜扫描,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起飞机液压系统高压聚四氟乙烯软管漏油故障分析研究,得出漏油的发生,是由于氟塑料内管生产过程中产生内表面划伤,属结构薄弱部位;划伤部位处于软管组件安装弯曲最为显著区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附加应力,属功能敏感区域,在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等因素作用下,氟塑料内管内表面产生初始裂纹,使用中扩展为穿透性裂纹.  相似文献   

3.
FLEXIRAC接头系法国宇航公司直升机分部所采用的低压流体管路的一种新型半柔性连接形式。它可用于硬、软导管的半柔性连接。这种形式被大量用于海豚直升机燃油系统的硬、软管路上。在海豚直升机研制过程中,我们认为这种低压流体管路半柔性连接形式很适用,无论从装配工艺、气密性试验、流体试验,还是在飞行使用过程中,均未发现在这种连接处漏气、漏油等现象。所以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高压软管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通常用于与活动件,如助力器、作动筒的连接。高压软管由胶管与套筒、锥套、螺帽、管咀等金属零件装配而成(图1)。有直头和弯头两种形式(内径分别为6毫米和8毫米)。  相似文献   

5.
提高微细电解加工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微细电解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加工精度的方法,如以循环进刀代替直接进刀方式、采用脉冲加工电源、改善阴极的结构设计以及采用非线性电解液等。最后,结合实验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聚四氟乙烯软管内管在多次使用后发生渗漏.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渗漏软管及复现试验软管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软管内表面存在制造工艺缺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在较高的油压作用下缺陷处沿厚度方向发生低周疲劳扩展,局部区域形成穿透损伤,导致软管发生渗漏.  相似文献   

7.
活塞膜片组合件是用2C_r13钢棒材直接加工而成,淬火温度1020±10℃,回火温度170±10℃,使用强度160公斤/毫米~2。为了防锈,零件需经纯化处理,在纯化处理前要进行一道清除内孔氧化皮的准备工序,从一九七二年起由吹砂改为酸洗。成品在装配前需做耐压试验,在试验中加压后稳压4~5分钟个别零件出现断裂,每批约2~3件,断裂位置均在螺杆退刀槽与螺帽端面之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曾将螺杆加粗,但断裂现象仍然发生,为查明原因,我们进行了金相分析、热处理工艺试验和产品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8.
某型飞机起落架减震支柱内筒表面铬层损伤严重 ,经退铬、磨修 ,重新镀铬修复后 ,通过耐压、静压试验证明其密封性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当飞机停放数小时后 ,内筒与外筒的密封结合处有油液沉积 ,出现漏油现象。减震支柱漏油不仅会减少其内部的液体容量 ,而且会使气体的初始压力下降。理论分析和实践都已证明 ,减震支柱内部液压油的灌充量和气体的初始压力是保持减震支柱良好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 ,判明漏油故障原因 ,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性十分重要。1 漏油原因分析减震支柱的结构如图 1所示。从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 ,外部漏油不外…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空复杂壳体典型高精度孔系加工时间长、刀具数量多、加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根据其结构特点及精度要求,设计螺旋槽内冷式台阶钻头、直线刃内冷式台阶铰刀,改进专用复合成型刀具的结构设计,逐步优化调整切削参数。通过多次切削工艺试验摸索匹配专用复合成形刀具的最优工艺参数,形成了适用于航空复杂壳体高精度孔系精密加工的工艺解决方案,并验证可行。  相似文献   

10.
我厂制造的M6×1有标记的出口螺帽,在投产初期曾一度出现质量下降的问题。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解决了技术难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1.丝锥根部容易堆积切屑,阻止螺帽正常移动,使螺帽不能顺利排出,用力过大时则易扭断丝锥。 2.木屑滚过的螺帽,因清洗不好易使攻丝机滑板卡死或使螺帽落放位置不正,当推杆推动螺帽时易碰断丝锥。 3.用碳素工具钢T10A、T12A制造的丝锥,温度在200~250℃时,机械性能、切削性能大大降低,造成局部磨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宜采用合金工具钢,可耐600℃高温而不改变机械性能。切削时还应采用适宜的润滑冷却液进行冷却。  相似文献   

11.
某型教练机压力加油后,从飞机机背油箱右侧与机身结合缝隙处向外漏油。为查找漏油部位和漏油原因,进行了大量检查、拆装和试验工作,最终找出了漏油点并排除了故障。该故障现象较特殊,有一定的代表性,排故过程可为同类型故障排除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车床上,加工零件的内外直径的进刀方法大致有:中拖板径向进刀法,小拖板转角纵向进刀法。本刊1978年第10期,又介绍了切向进刀法。切向进刀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但在实施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现介绍如下,供参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低转速下轴承腔出现的漏油问题,深入分析了航空发动机在低转速下产生漏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解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轴承腔的漏油问题的有效方法,即设计一种应用在后轴承腔供油路上的流量管理阀.开展了流量管理阀打开压力及流阻特性试验,试验表明:流量管理阀的打开压力和流阻特性满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既向轴承腔少量供油以对轴承进行润滑又防止轴承腔内供油过多而导致漏油的设计要求.研究方案可为解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轴承腔漏油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压软管脉冲试验,是检测液压软管在制造过程中材质和接头压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保证飞机在进行各种科目飞行时,高压软管在高压脉冲下不破裂,不漏油。本文介绍一种结构简单、脉冲压力变化大、频率变化快,适合各种软管压力脉冲试验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强5飞机固定机轮用的大螺帽多次发生断裂事故,经理化试验分析,原因是:螺帽R处呈折线过渡,由于拆线端部应力集中而成为疲劳源,在作用中疲劳裂纹逐渐由外向内扩展,最后导致整个壁裂开。 为了避免上述事故的再次发生,驻公司军代表和公司有关部门经多次研究,在设计  相似文献   

16.
1980年我厂就开始贯彻部标《航空橡胶软管》HB123~142—79,但是在生产中总是出现问题,特别是棉线编织橡胶软管更为突出。如橡胶软管组装接头后,内胶管在管嘴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堆胶(起鼓包),使胶管内径局部减小;又如在作爆破试验时,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航空产品的液压系统中,除金属导管外,还选用了规格不一数量较多的橡胶软管。通常可分低压、中压、高压软管。对于中、高压软管,为确保它承受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在它的结构中敷设了钢丝层。我厂某机上采用的高压橡胶软管在装配,典型试验和使用过程中,多次发现钢丝生锈,外胶层起鼓、渗油等严重质量问题。上述问题我厂曾多次向胶管承制厂通报信息,承制厂于一九七八年研制成功镀铜钢  相似文献   

18.
软式加油过程中软管鞭打现象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中加油过程中软管锥套系统产生的鞭打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计算中的空间离散采用Osher格式,紊流模型采用S-A一方程模型;运用“刚杆-球铰”模型离散方法对软管锥套系统建模,建立了软管多体系统模型并推导其运动控制方程;采用一类基于相邻单元搜索算法,通过搜寻软管节点所在加油机尾流场网格的宿主单元,建立软管微段气动力与流场的联系.运用方法对软管锥套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与国内外飞行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民用飞机液压系统管路附件中,软管失效是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的重要方面。分析原因发现,大部分软管失效为安装设计不恰当所致。为了设计出可靠性更高的软管,通过分析民用飞机液压软管特性,给出了软管类型选用的考虑方向,然后提出了飞机液压软管安装设计的准则,并将该准则用于指导实际设计,最后给出了软管安装设计的示例。  相似文献   

20.
软式加油方式中加油软管锥套受气流影响会发生气动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空中加/受油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其中加油机的尾流场是影响软管锥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空中加油机加油软管锥套的气动稳定性风洞试验方法,建立并分析了相似准则,给出了双目系统测量软管锥套位移的具体方法,利用自动舵机实现了加油软管自动收放,形成了完整的加油软管锥套气动稳定性风洞试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某型加油机加油吊舱、中心线平台等部件的选型优化。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能有效模拟处于加油机尾流场下的软管锥套收放过程和固定管长时的气动稳定性,试验获得的锥套下沉量和振动幅值明确了不同加油吊舱、中心线平台构型的优劣性,能够为加油机关键加油部件选型优化及飞行试验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