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永卫  朱永刚  牛志刚  王健 《推进技术》2011,32(5):690-693,721
由于直射式喷油孔的结构简单、布置和调整方便,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而且喷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分布对火焰稳定及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由此预知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对喷孔布置、确定喷孔与稳定器的相对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得到了直射式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编制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程序,以分析直射式喷油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常压和气流速度 Va=5 0~ 90 m/s、气流温度 T=2 83~ 673K、油压 Pf=0 .2~ 0 .8MPa,下游距离 x=1 0 0~ 1 90 mm的条件下 ,对某扇形喷嘴下游燃油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 ,扇形喷嘴油雾场的纵向分布呈扇形 ,横向分布与直流式喷嘴侧喷类似。当气流速度减小、气温降低、油压升高或下游距离增大时 ,都会引起燃油分布范围及穿透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低压下直流式喷嘴雾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圃青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73-276,331
利用脉冲激光技术测量了低压下直流式喷嘴侧喷下游的油雾场,获得了油滴直径、索太尔平均直径、燃油浓度空间分布以及射流穿透深度随环境压力下降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在低压下由于气动力与脉动紊流强度的减弱,将导致油雾平均直径增大和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燃油雾化特性变坏的实验结果。同时研究比较了气流速度与油压对雾化特性的影响,并认为:气流速度始终是决定燃油雾化质量的主要因素;低压下应主要考虑油压变化对射流穿透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健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72-274,293
本文利用脉冲激光全息技术测量了直流喷嘴侧喷下游的高密度喷气燃料和常规喷气燃料的油雾场。获得了各种油滴直径,索太尔平均直径及燃油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讨论了气流速度、燃油出口压降对油雾场的影响,并对两种燃料的油雾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顾善建  王俭  杨茂林  黄勇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33-137,202
研究了气流速度、温度和喷嘴压降、稳定器位置对稳定器截面燃油浓度分布的影响 ,考虑了稳定器对流场的影响 ,应用轨道扩散法计算了模拟外涵温度下稳定器截面燃油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张秀传  王兴甫  于守志 《推进技术》1989,10(6):19-24,18,70
本文从理论和试验上研究了液体粘性对离心式喷嘴喷雾浓度分布,喷雾锥角和雾化粒度的影响,建立了喷嘴后方液体浓度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首次考虑了喷嘴出口空气涡的影响,给出了浓度分布、喷雾锥角和索太尔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运用激光散射测雾技术,对喷嘴在静止空气中的雾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喷雾锥角和索太尔平均直径的经验公式,并从试验上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马继发 《推进技术》1985,6(6):80-82
以往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喷嘴环排列用人工完成,十分烦琐,特别是当一次要排多套喷嘴环时,人工排环很难保证各台发动机的燃油浓度分布的一致性。改用电子计算机排环以后,大大地提高了排环速度,并且可使多套喷咀环之间的差异减小,使喷嘴环具有互换性,为发动机组装和弹体总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新型气动雾化喷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行  郭志辉  顾善建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295-298,333-334
对一种新型气动雾化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喷嘴的喷雾是由环缝射流和中心旋转射流剪切破碎中心燃油射流而形成。实验用二维激光测速测粒仪对喷嘴下游几个截面上气流和液滴的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以及液滴的粒度和浓度沿径向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中心旋流强度对喷雾的影响。测量结果显示喷雾中心存在低速区和固体涡核,而喷雾边缘具有较高的速度。浓度呈空心分布。喷雾具有很大的湍流脉动。   相似文献   

9.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学报》1990,11(4):199-201
 <正> 1.试验方法 雾化槽是由槽形挡板和直流式喷嘴组成的一种气动式雾化喷嘴。本文将研究在雾化槽喷嘴下游25mm截面上的初始燃油雾化特性。 利用激光全息测量雾化槽喷嘴的油雾场。为了减小油滴密度过大对激光全息测量的影响,在同一瞬时拍摄油雾场不同空间层次油滴分布的2~3张全息记录干板。激光全息记录系统为同轴光路系统。油雾场再现处理时,直接利用摄象机把再现油滴摄入,并在监视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油路喷嘴,采用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防积碳结构对燃油分布的影响。采用光学分布式喷雾检测系统进行燃油分布测量试验,获取了不同防积碳喷嘴出口下游20 mm截面的锥角、周向分布和径向分布;并采用volume of fluid(VOF)仿真方法对不同防积碳结构的喷嘴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同供油压差下,喷嘴匹配防积碳结构后,喷雾锥角和燃油径向分布的峰值半径减小,小半径区域燃油分布占比升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有效解释了防积碳气流对喷嘴燃油分布的影响。同一工况下,喷嘴匹配不同防积碳结构时,锥角的大小与喷口端面中心孔的气流速度相关,而周向分布主要与气液比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徐行  杨茂林 《推进技术》1997,18(6):55-59
在流场计算和油珠碰壁处理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轨道扩散模型,编制了适用于具有多圈环形V型稳定器和多种喷油布置的加力燃烧室两态燃油浓度计算的通用程序。用于实际加力燃烧室的浓度场计算,可以给出加力燃烧室任意截面上液态、气态和总态燃油浓度分布,各区域内燃油浓度的平均值和周向平均燃油浓度沿径向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油面角是直升机燃油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的主要模拟参数。如何确定油面角是试验的主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油面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涡轮风扇的加力燃烧室里,一部分未完全蒸发的油珠因惯性撞落在稳定器表面上形成油膜,对燃烧室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以新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研究了这一现象。 一、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稳定器后缘有一V形档板,槽内铺有吸油材料。稳定器的安装端面焊有一空心钢管。当燃油撞击到稳定器壁面形成油膜后,由于惯性和气流剪切作用,油膜沿壁面运动,经收集档板全部流进槽内。当气流温度较高时,稳定器做成夹层,利用冷却水循环冷却壁面,使收集到的燃油不蒸发。   相似文献   

14.
在碳纤维/铜复合材料中加入少量锡,一方面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性;另一方面能显著地降低复合温度。因碳纤维的表面性能和结构的特殊性,锡与铜的原子结构的差异对碳/钢复合材料中锡原子的迁移和分布有较大影响。锡在碳纤维附近的含量不同,与铜形成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相组织,特别是当碳纤维/基体界面区的含锡量高达一定值时,产生以  相似文献   

15.
邱涛  钱卫  管德 《航空学报》1996,17(4):470-472
提出了外挂副油箱中油液惯性特性的工程处理方法。在不同的油箱细长比、尺度比、油液深度和振荡频率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 ,得出了比较简单的油液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当量惯性系数。用这些当量系数对某型飞机进行了机翼 -外挂副油箱的动力特性计算 ,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缺口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的名义应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勇  姚卫星 《航空学报》2011,32(11):2036-2041
为了描述缺口根部应力均方根(RMS)的集中程度,给出了缺口件在动态载荷激励下的应力均方集中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基于结构疲劳的基本机理,通过考察缺口根部应力均方根的分布特点,给出了疲劳缺口系数的计算公式,形成了缺口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的名义应力法.通过3个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预测缺口件的振动疲劳寿...  相似文献   

17.
威布尔分布三参数置信限估计及分布类型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自力  姜兴渭 《航空学报》1996,17(4):477-479
给出威布尔三参数点估计的计算公式。根据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原理导出了威布尔分布检验判别式。研究威布尔三参数分布规律后 ,推出了确定各参数置信限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航空燃油柱塞泵运动学参数计算的坐标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坐标法推导并给出了球面斜盘型柱塞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并以某型号泵为应用对象,分别采用现有方法和所推出的坐标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现有方法由于采用线性化处理,计算的位移和速度误差在0.4%以下、加速度最大误差为3.34%;与现有计算方法相比,坐标法从理论上保证了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且计算过程简单,可为该类柱塞泵运动学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