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空管之音     
《今日民航》2013,(5):19-19
正我国六条主干航路将实施PBN运行为进一步加快我国PBN航路实施,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民航局正组织京沪等6条主干航路飞行航班实施PBN运行。实施PBN运行将明显提升系统整体导航能力,减少航空器对地面导航设施的依赖。据了解,此次实施PBN运行的6条航路分别为京沪、京广、中韩、京昆、上海至武汉、武汉经成都至拉萨航路。根据民航局《关于民用航  相似文献   

2.
正"开创民航新时代,共享安全和谐天空"成为全球民航界对无人驾驶航空器未来发展的共识。中国民航局已经意识到,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迅猛发展对民用航空业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将秉持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空管系统将实现和有人机空管系统的融合,最终实现混合运行,共享天空。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9日.“长三角地区雷达管制工程南京空管自动化系统”、“极地航路雷达管制工程哈尔滨空管自动化系统”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民航局空管局、民航东北空管局、民航华东空管局、民航二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此举标志着我国民航开始大量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空管自动化系统.我国民航空管装备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民航空管系统为确保信号高效安全传输,实施"两地一空"业务保障措施,其中低速率的雷达信号和甚高频信号可通过马拉松5KT-PRO设备复用到高速率的卫星链路上,实现"空侧"信号传输.论文结合日常实际工作中的维护故障处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对马拉松5KT-PRO复用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空中交通管制中心雷达系统运行特点,分析了PSR和SSR的检测性能和质量性能、数据联合性能、延迟性以及有效性等雷达运行性能的关键指标,在建立了合理的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以及根据构建的隶属度函数确定的单因素评价矩阵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首次提出并完成了空管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最后结合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具体情况给出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简单、可行,对国内民航实施雷达管制、改进雷达管制效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航路实施雷达管制的条件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五”期间,空管系统建设注重“点、线(航路)、面(区域)”相结合,突出空管建设的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特点。本根据京、沪、广大三角航路实施雷达管制具体情况,分析航路实施雷达管制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明确航路实施雷达管制必须以雷达及VHF覆盖为前提、各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建设为基础,拟定航路在设施上具备实施雷达管制条件的建设内容,这对今后我国东部地区逐步实施雷达管制、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外先进的直升机飞行程序设计经验,通过分析直升机对于飞行程序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合直升机的PBN导航源和导航方式。同时简要介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直升机飞行程序特点。阐述星基增强系统对于直升机飞行程序带来的影响。对比传统的直升机仪表进近程序和基于GNSS的直升机进近程序在规范和运行上的区别与特点,体现基于GNSS的直升机飞行程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何丹 《西南航空》2011,(8):28-31
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征程中,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作为一道严峻的课题一直摆在了中国民航人的面前。2010年7月28日,民航空管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空管所)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正式成立,自此,我国民航新增了一支为民航空管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队伍,空管工程技术研究进一步向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速相机测得的地面图形相对卫星的位移,结合星敏感器测得的姿态信息,基于卫星相对地面的速度是一个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一事实,实现低轨卫星的自主导航.相对于传统的陆标识别自主导航,该方法不需识别地面物体或景象,只需利用图像之间的位移关系,经相关性分析后,便可获得卫星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信息.因此,不需要存储地面物体或景象的先验信息,故减轻了存储负担.文中还构建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信息滤波.仿真分析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自主导航精度,可以应用于低轨卫星的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由民航二所承担建设的“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通过了现场验收。这标志着民航二所已具备承担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能力,也是民航单位第一次承担区管级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1.
飞行计划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 ,空中的飞行流量也在急剧增加 ,这样给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带来了相应的压力 ,尤其是大量飞行计划数据的涌现和处理 ,加重了地面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解决这种矛盾 ,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 ,结合管制人员丰富的管制经验 ,开发出现代化的空管设备 ,对飞行计划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种情景下 ,笔者对飞行计划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并且参与开发了相关的系统设备。本文即对飞行计划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进行阐述。一、飞行计划的要素及分类为了使空中交通安全和有序 ,避免航空器之间、航…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混杂系统模型的航空器4D航迹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未来大流量、高密度、小间隔条件下空域实施管理,4D航迹推测是国内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首先基于飞行剖面不同飞行阶段的航空器动力学模型,构造了在不同飞行阶段之间转移,而在同一阶段航空器重量、校正空速、高度和距离等状态连续变化的混杂系统模型。通过温度和风速风向修正航空器真空速及地速,利用混杂系统递推法求解航空器4D航迹。实际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混杂系统模型推测得到的水平航迹和垂直剖面能够准确地反映航空器的飞行状态变化,单架航空器4D航迹推测计算时间可以控制在2 s以内。  相似文献   

13.
GBAS(地基增强系统)是ICAO(国际民航组织)规划的基于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采用DGPS(差分GPS)技术建立的系统,以它为基础的GLS(全球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着陆系统)成为目前最令人关注的一种新的着陆系统。不论是导航精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是运营成本的降低,GLS都优于传统的ILS(仪表着陆系统)。本文从GLS系统和飞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进近的实施方法,分析了进近的偏差和GLS进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8日,“民航西安区域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西北空管局、民航二所领导和代表共25人出席了签约仪式。西北空管局书记谢林岩在仪式上指出,该项目是西北空管局与民航二所合作以来签订的最大的合同,双方在今后的各项领域还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要求各单位和部门通力协作,全力配合项目实施,为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作为独立的全球性卫星系统,在民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民用航空领域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民用导航的前景,并根据飞行验证需求,设计了具体验证科目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地理坐标系统与世界大地坐标系统的差别.由于航空器机载导航设备均是基于WGS-84坐标系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的,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基准坐标系是BJ-54坐标系,因此出现了影响航行系统安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航空器飞行航迹偏差大;航空器在边界移交点出现位置跳跃.随着我国RVSM改造升级后垂直间隔由600 m缩小到300 m,从而对飞行器的定位点精度要求更加准确.提出在军民航系统中应用坐标转换,能够统一坐标系统并且其精度能够满足当前飞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飞行管理系统与基于性能的导航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行管理系统FMS及其相关系统的技术进步成就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的实现。本文对机载FMS导航相关的历史发展进行了阐述,围绕FMS中PBN/RNP的相关功能与发展历程,从功能和运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功能增强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8.
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及时实施飞行救援是减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本文对应急指挥中心空管部门如何建立辅助的推测定位和基于飞行员报告的模拟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为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二次开发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寻求空中交通网络模型中任意两点之间的优化飞行路径,实现了航空器沿优化路径和自定义路径实施飞行救援的模仿演示,并实现了通过飞行员报告在显示系统上手动修正航空器动态的功效,可较大提高救援飞行安全和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民用航空继续向更多地采用保证安全和导航的机载电子设备的方向迈进,而飞行员可选更直接和节省燃油航路的自由飞行计划的实施进度已经推迟.自由飞行计划推迟的主要原因是FAA决定重新安排称为“飞行2 000”的自由飞行的初始试验,以及保留地面导航设备,而不是依靠卫星作为唯一的导航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民航院校《雷达管制》实践课程评判时主观因素较多、标准难以统一、评判效率低下等不足,中国民航大学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雷达管制课程组联合对《雷达管制》实践课程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从对当前雷达管制评判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入手,梳理和优化了雷达管制评判指标体系;结合教学实践和一线管制运行要求,在充分考虑计算机的优势和局限性后,针对雷达管制评判指标的特征,提出了计算机智能评判与教员检查单式评判相结合的评判模型;通过教学培训的优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公平、合理、客观、有效的评判系统。本次教学改革从2006年至今,已通过本专科教学、国内外管制员培训和全国管制员技能大赛的检验,评判系统逐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