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纤维-环氧树脂波纹梁吸能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试验研究了碳纤维 -环氧树脂圆弧型波纹梁在轴向准静态载荷下的损毁过程、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能力。通过 3组不同尺寸的波纹梁在轴向准静态载荷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了波纹梁的缓冲吸能机理,并对波纹梁的峰值载荷和吸能能力做了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结构尺寸对波纹梁在轴向准静态载荷下的峰值载荷和吸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自行合成的多马来酰亚胺对E-51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与双马来酰亚胺有相似的耐热稳定性,而且随多马来酰亚胺含量的提高,改性树脂的耐热稳定性也越好。同时对改性树脂的反应特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纳米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纳米碳管增强环氧树脂以及纳米碳管增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米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效果以及碳管含量和分散剂的用量对环氧树脂弯曲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分散对环氧树脂的弯曲性能影响很大,而加入纳米碳管能够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高强高韧环氧基体树脂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天用碳/环氧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特殊要求,开展了高强高韧耐高温环氧基体树脂体系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了环氧树脂体系中各化学组份的化学结构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兼具高强高韧与耐高温性能的新型环氧基体树脂体系,其树脂浇铸体的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等较目前商品化的环氧树脂体系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可以满足航天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浇铸成型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增强增韧作用。在碳纳米管加入量为3.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及断裂伸长率较纯树脂分别提高了90%-100%、60%-70%、150%-200%。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钢纤维混凝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化。本文介绍了用钢纤维混凝土取代梁、柱中的部分箍筋,从而提高了剪刀墙和联系梁结构的整体性。并在相同延性时比普通砼有更高的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7.
Saade.  H 《机场工程》1997,(1):47-59
桥梁钢筋砼梁经长期使用,由于钢筋的锈蚀和砼的剥落,造成强度降低,乐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交通的要求,必须更新或增强,增强比更新更合算。增强的方法有梁的外部后张拉及在受拉边增设环氧树脂粘结钢板,都存在着实际困难,特别是粘结法有腐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适于树脂转移成形的韧性环氧树脂石文环氧树脂的增韧是提高其复合材料韧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各国用于研究新树脂的经费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许多复合材料制造商都想方设法改进现有环氧树脂的性能,如通过加入第二相,象大的橡胶颗粒和热塑性树脂颗粒等,制出有韧...  相似文献   

9.
聚醚砜对环氧树脂在低温下韧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热塑性树脂聚醚砜(PES)对环氧树脂在液氮温度(LNT)下的断裂韧度、冲击韧性及其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S质量分数大于23%时,PES在环氧树脂中形成连续相或半连续相结构,能有效阻止裂纹扩展,使树脂KIC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分别增加247%和77%。在室温下,PES不能使环氧树脂冲击性能提高,但液氮温度下可使冲击韧性增加59%。液氮温度下,环氧树脂的弯曲、压缩和拉伸性能随PES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但相对而言,弯曲和压缩性能受PES的影响较少,而拉伸性能受PES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可电子束固化的环氧树脂美国能源部的橡树岭制造技术中心与10个工业部门合作进行一项开发研究,将环氧树脂进行成分上的改进,可以在中等温度下用电子束进行快速固化。现行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为120~175C,耗能大、工装成本高,而电子束固化在低温、室温或高温下在...  相似文献   

11.
无机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方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概括了此类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波纹梁吸能能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龚俊杰  王鑫伟 《航空学报》2005,26(3):298-302
运用MSC/DYTRAN有限元软件,对3组不同尺寸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圆弧形波纹梁的破坏过程、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由于MSC/DYTRAN有限元软件不能直接用于复合材料的吸能分析,分析时采用了等效的方法。比较波纹梁的计算结果与准静态轴向压溃试验的结果可见,两者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波纹梁的耐撞性,得到波纹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数据,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薄弱环节设置对波纹梁峰值载荷的影响。说明采用了等效的方法并运用该有限元软件来模拟复合材料结构的吸能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加速度计作为导航制导系统的重要元件,要在严酷的条件下及系统全生命周期内保证精度、稳定性、线性度等性能指标要求,这对加速度计的研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介绍了一种基于振梁谐振和力频特性原理的分体式石英振梁加速度计,给出了加速度计的总体结构和简化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受力分析,指出不能简单通过增加摆质量的厚度来提高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阐述了用双端固定音叉结构制作石英振梁的工艺加工过程,指出铬金掩膜的制作是振梁加工的关键工序。针对振梁等效参数,电路采用具有更大增益的双门振荡器方案。最后,对加速度计进行了标定测试,标度因数为55Hz/g,量程达到±70g,4h的零偏稳定性为8.1μg。测试结果表明,双振梁推挽差分输出的设计有效改善了加速度计的零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氨基甲酸酯基对推进剂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汉祥  吴倩  陈江 《推进技术》2002,23(1):67-70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封端的丁羟粘合剂进行推进剂制药实验,经测定药浆流变特性,研究了聚氨酯推进剂中氨基甲酸酯基对药浆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基对改善聚氨酸推进剂的药浆工艺性能有重要作用。氨基甲酸酯基与相连的粘合剂大分子一起作用,可增加推进剂填料颗粒的表面润湿性、分散性和推进剂药浆二相流的连续性,从而显著降低药浆屈服值、减少假塑性,改善推进剂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无规羧基丁腈橡胶——2-乙基-4-甲基咪唑体系为代表,考察了树脂基体的韧性对单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基体韧性的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的伉断裂性能相应地增加,但提高的幅度较树脂基体本身韧性的提高值小;复合材料的短梁剪切强度、除拉伸模量以外的横向力学性能也随树脂基体韧性的增加而提高,而弯曲性能及纵向力学性能受树脂基体韧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于裂纹存在引起构件局部柔度的变化,本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导出裂纹所释放的应变能。由Castigliano定理得出局部柔度矩阵诸元素,据此来修正楔形梁的刚度矩阵,借助梁有限单元法,求解带裂纹楔形梁的动力特性,并对裂纹相对深度,裂纹位置,梁的长宽比,宽厚比,厚度斜度等几何因素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和相应的振动响应试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纤维的电阻热效应,合理设计试验,并搭建实验平台,尝试用电加热的方法制取了一维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验证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及电加热的方法能否使得环氧树脂固化。试验结果表明:一维碳纤维/环氧树脂均可固化形成复合材料。试验进一步用传统的外部加热法和电加热法分别制取了二维碳纤维/环氧树脂布,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其固化质量,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对照分析可知:二维碳纤维/环氧树脂布固化质量良好。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聚丙烯PP基体中加入少量环氧树脂EP、固化剂及反应增容剂PP-g-MAH,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PP/EP合金。采用扭矩流变仪研究环氧树脂在PP熔体中的固化行为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合金等温结晶形态,测量了合金的熔融指数和样品与水的动态接触角,最后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时间t=10-15min时环氧树脂发生凝胶化使相应扭矩值增大并开始交联,之后进入后期固化阶段;PP中加入环氧树脂后,环氧树脂的交联阻碍PP的结晶,并且材料的亲水性提高使前进角如和后退角阱降低;在合金中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熔体流动性下降;此外,环氧树脂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杨氏模量;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PP/EP/PP—g—MAH合金的拉伸强度缓慢上升并且其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也高于PP/EP合金。  相似文献   

19.
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环氧树脂(E 51)与氰酸酯树脂共聚以改善氰酸酯树脂的韧性,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加入量、后处理温度、湿热老化、紫外光老化等条件对改性后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可以明显改善氰酸酯树脂的韧性,环氧树脂含量为30wt%的体系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100%和50%。随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改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树脂表现为明显的韧性断裂;改性体系经200℃后处理2h的介电性能最佳,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湿热老化和紫外光老化都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但当环氧树脂用量低于30wt%时仍属于优异的介电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一种环氧改性硅橡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制备过 程中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体系进行了研究。将所制备改性硅橡胶用于 固体火箭发动机外防热涂层材料中,并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改性硅橡胶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钛 酸丁酯,可有效提高改性硅橡胶的力学性能,且其力学性能随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环氧树脂含量> 20wt%后,改性硅橡胶拉伸强度>2 MPa,扯离强度>3 MPa;RCA-聚酰胺650 复合固化体系是环氧改性硅橡胶 合适的固化剂,涂层经过风洞试验后试件结构完整,其背温低于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